阿里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一世富贵 > 第80章 契丹的压力
旁边一个小院,赵祯换了便服,与几位宰执
徐平讲过了与刘六符会谈的过程,道:“陛下,依臣等所见,此时契丹必然仍怀侥幸之心,不肯断了每年的银绢。议和非短时间能够谈定,拖上一年两年也有可能。”
赵祯想了想,才道:“三十万的银绢,并非是绝大的数目,契丹为何一定不放?此注钱财朝廷是断不可能再给了,不然内外无法交待,契丹难不成不想议和?”
“三十万匹两数目不多,但对契丹来说,一旦少了便是大事。不只是王公贵族了这一注钱财,心中不甘,只怕他们的民生也会受到影响。”
徐平说完,见赵祯还是不解,又道:“陛下,契丹国内极少铸钱。这些银绢,他们去是要当钱使用的。一旦断了这些钱,再开互市,契丹怎能没有疑虑?”
赵祯连连点头,说到这里他就明白了。内库深入参与到了京师银行的运作,赵祯对于钱币和商业的关系不陌生,这两年颇有心得。前几十年,宋朝每年给契丹三十万银绢,这不是契丹王公贵族的额外入,也是他们国内重要的硬通货。
宋朝和契丹都
契丹坚持要宋朝纳岁币,不只是贪图这些财货,还需要以这些银绢来补充双方贸易的不平衡。不开互市,契丹境内物资稀缺,像茶叶、绢帛等物资一日不可少,民怨沸腾。开了互市,又面临着金银大规模外流,无法平衡双方贸易。
从国际贸易的角度上,契丹无法承受与宋朝的长期对峙。河北局势一紧张,便急急忙忙派刘六符来,他们急需重开互市。
陈执中道:“自丰州战起,沿边榷场全部关闭,河北、河东两路严加巡视,不许一物入契丹。到如今将近一年了,契丹境内绢价腾贵,银钱稀缺。”
杜衍道:“不过,就是开了互市,契丹又以何物来买茶绢?”
“马和盐呗,还能有什么?”徐平微微摇了摇头,“只是,契丹能卖出来的货物与党项相差无几,如今朝廷已奄有党项之地,互市于本朝是可有可无。契丹吗,山前幽州能产一些绢帛,茶却无处可买。北地王公多吃肉食,无茶何以去腥膻?”
两国对峙,对各自社会生活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总体来说,对宋朝影响小一些,对契丹的影响大得多。
游牧民族已经养成了喝茶的习惯,没有茶,日常生活都要出大问题。这大半年契丹境内需要的茶,只能由高丽人转手购买,价格上涨数倍,契丹已经忍受不了。
契丹出品到宋朝的货物,以前最大宗的其实是羊和盐。徐平
宋朝与党项战起,契丹借着调解想增加岁币,是有平衡贸易的现实需求。而贸易物资与党项高度雷同,
不管军事还是经济,以前宋朝与契丹都维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平衡一旦打破,便从军事经济方方面面影响到两国。现
看准了契丹不得不求和,不得不互市,徐平不会做出任何让步。能够平等贸易,已经是对契丹示好,考虑到内部军事改制任务的艰巨性,其他的契丹不能多想。
左右无事,赵祯和几位宰执一起,一一数着契丹能够卖到宋朝的物资,要多少才能平衡掉双边的贸易。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契丹需要卖到宋朝近百万贯的货物才行。
陈执中咂舌道:“如今北地能够卖来的货物,以马为大宗,羊、驼自有西北来,朝廷不会买他们的。一百万贯,岂不是要契丹每年卖两万多匹马!”
徐平笑道:“两万匹哪里够!现
秦州的养马业已经起来,加上内地群牧司的
赵祯有些担忧地道:“五万匹马,契丹肯卖也没有那么多,万匹已是不易。以后若是果真如此,契丹岂肯开互市贸易?只怕贼心一起,轻启战端,北境再无宁日。”
“能抢,契丹人早就来抢了,哪里还派人来谈誓约!”徐平连连摇头,“去年丰州一战应当教会了契丹人,打仗,他们现
丁度道:“可如我们算下来,契丹没有如此多的马匹贸易,他们怎肯互市?”
“马匹不够,还有粮食吗。”徐平露出笑意,“山前数州,土地丰饶,地方广大,每年产粮不少。只要契丹愿意,每年卖到本朝数十万石,不就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