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不得不说,当命题官、监考官、改卷官都是一个人安排的时候,科举考试这种形式,也不见得能有多么公平。
譬如唐朝科举最重要的步骤就是投卷。
投卷是什么?就和硕士博士提前联系导师一样,找个欣赏自己的大佬挺你啊。
没有力挺的大佬,不代表一定不能获得好的成绩,不代表考研面试会被刷下,只要实力足够,该上的还是会上。
但是如果实力没那么强呢?
笔试全专业第一,领先第二名几十分这种事情,终究还是少数人才能达到的,如果大家差距就一两分,那么能不能找到欣赏自己的导师就很重要了。
唐朝科举也是如此。
【不不不,唐朝科举可没有你们考研那么公平】
当弹幕讨论起科举公平的时候,有唐朝人当场反驳。
【杜甫那不是落榜,那是纯属倒霉全部榜单的人都被一个奸相小人和昏庸的君主弃置了,黄巢才是真的没背景所以不能上榜】
【杜甫他爷爷好歹也是个宰相,科举的不公平没轮到他,轮到他的是朝堂的不公平】
【唐朝科举之前,先问问自己,祖父是干什么的?外祖父是干什么的?父亲是干什么的?叔伯是干什么的?兄长是干什么的?曾祖父是干什么的?什么?!你全家三代五代都没有当官的还敢来考科举?】
宋朝人也很赞同唐朝人的说法:【在宋朝科举糊名之前,科举根本没有什么公平性,忘了杜甫和黄巢是怎么落榜的吗?】
对于宋人的回答,明朝人也有话说。
【宋朝糊名,但是作弊的手段也很多啊,比如说看字迹辨识人,哪像明朝不仅糊名,还会专门将所有人的卷子誊抄一遍】
【说起宋朝科举,就想到欧阳修因为欣赏一份考卷,但是害怕是自己徒弟曾巩写的,觉得评选他第一会被人说太不公平,把苏轼评为了第二名的那个小故事,所以当时学生考试老师也不用回避】
欧阳修:???不是,怎么这么个小故事还流传到了后世?
【这是野史吧?】有人发送了消息,不太相信。
【这是苏辙在苏轼的墓志铭上写的!】
【哈哈哈苏辙真的是兄控,在墓志铭里给苏轼大吹特吹了一番,反正当时其他人都死无对证,还不是他怎么吹怎么是?】
【事实证明,只要活得足够久,熬死其他同辈人,然后就可以在回忆录里说他们了,他们还没法反驳!】
看到天幕这话,和苏辙同辈相交的古人都犹疑了:苏辙他不是这种人吧?
后人也在说:如果说是苏轼,大家还会相信,但是苏辙,他可是文定公哎!一个定字,就可以看出他有多稳重了啊!
伍爱华也不知道怎么弹幕就开始讨论起了苏轼和苏辙的人品性格。
人家苏轼苏辙看到了,多尴尬啊!
不过伍爱华也不太在乎,尴尬地又不是自己。
伍爱华此时还沉浸在表述科举制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制度上。
这可是打破了门阀统治的制度哎!全世界首创的制度哎!
别听网上说高考如何加分如何有人迁户口、特长生,谁都不能否认,高考就是最公平的考试没有之一。
国外虽然有考试,但是人家的大学都是申请制,不仅要看你取得的成绩,还要看你社会活动情况,更要看你爹妈是谁。
说句不好听的,只要你爹妈够牛,你就是Sat、A-level只考了人家一半的分数,你也照样能和人上同一所大学。
就算去掉那些“贵族”子弟,国外大学的录取也是显而易见的不公平。
不公平到什么程度呢?有印度小哥因为够黑,造假说自己是黑种人,于是同样的成绩简历,作为印度人上不了的,作为黑人都申请上了。
当然,伍爱华也思考过,这种照顾是不是有必要的,毕竟国外黑人白人黄人的教育差距,可能比国内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差距还要大?
让北京和青海的学生一起考试一起排名,或许才是一种更深刻的不公平?
不管怎么说,伍爱华都是高考制度的受益者,虽然按照伍爱华在全省的排名,如果户口在北上,她能够直升清北,但是至少有改变命运的机会不是吗?
想想黄巢,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黄巢很不满足。
在这个时空,非自然部门同时联系了国家队和黄巢两方面。
但是不得不承认,朝廷实在是太垃圾了!
负责和朝廷联系的小王每天阴暗爬行,见到和黄巢联系的小黄的第一反应,就是问:“你啥时候让黄巢把唐朝那群世家子弟都宰了啊!”
被这么个阴暗的生物环绕,小黄每天都忍不住冷汗:“你正常点!”
“这谁能正常啊!有本事你和我换个沟通对象啊!”
“这不合适!”小黄立马拒绝:“你可是颍川王氏的后代,我是哪根葱啊?他们还能和你正常说话,换我的话,他们估计都不会正眼看我!”
“而且我这种八代贫农,在黄巢看来还很可能和他有血缘关系的黄家人,黄巢才不会那么敌视啊,他可是个天字号愤青,你又不是不知道。”
小王呐喊:“我也可以改姓黄啊!而且我们老王家几千万人口,我算老几啊还颍川王氏?”
路过的小谢纠正道:“根据最新统计,全国姓王的人已经超过了一个亿。”
小王看到路过的小谢,忍不住说道:“都说旧时王谢堂前燕,小谢也很适合和这些世家沟通啊!”
被盯上的小谢:“容我提醒,姓王的也不止你一个人,你被选中,只是纯粹因为你很会装。”
被选去和魏晋世家沟通的,都是哲学学得很好的,被选去和唐朝世家沟通的,则都是装逼犯了。
小谢:“你是凭实力获得了这个岗位。”
小王:“我恨!早知道朋友圈把你们都屏蔽了!”
小谢没忍住笑了一声:“你装的动力难道不是为了炫耀到我们面前让大家羡慕吗?如果把大家都屏蔽了,你发朋友圈是为了什么?”
在小王和小谢battle的时候,眼看着小王的关注点从自己身上转移,小黄赶紧溜走工作去了。
黄巢也看到了天幕上那些信息,忍不住问小黄:“所以你们后世的考试已经很公平了吗?”
【公平只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小黄说道:【考试很公平,但是教育资源也是不公平的,哪怕禁止老师为学生补习,家长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那些世家,全都该死!”黄巢语气坚定又疯狂。
反复劝黄巢别搞屠杀的小黄真心累了:大哥!虽然你把人都杀了看众们很爽,也确实解决了世家垄断的问题,但是这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啊!
虽然小黄觉得世家当中相当一部分都够得上死刑,但是你黄巢可是连小孩子都杀干净了啊!
当然,小黄不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劝说黄巢,毕竟黄巢也没打算实行什么社会主义。
小黄甚至不需要揣测,都敢很肯定地说,黄巢造反的原因是因为他认为应该自我以下阶级分明,自我以上人人平等,绝不是真的为了劳苦大众起义造反。
本来,能够读书甚至读到进士水平,黄巢就不是什么无产阶级,所以他反抗世家的不公是真的,但是他眼里也看不到那些真正饱受剥削的人,就是他造反成功了,也不过是另一个封建帝王罢了。
小黄追求的,不过是提升这个位面的法治进程和人民生活幸福度而已。
为什么小黄和小王两个人都在这个位面,其实无非是多方押注罢了,因为天幕的出现,谁也说不好这个位面唐朝后面的走向,所以大家都肩负了提升法治程度的任务,并且处于人道主义,也想要拯救更多的平民,让他们能够过上吃饱穿暖的生活。
在小黄等人努力的时候,伍爱华已经完成了对于科举制的赞扬,开始说起了接下来的内容。
“除了这些规定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开皇律有一项专门的规定,是和刑事诉讼法有关的。”
“我们国家法律规定,任何情况都不能对犯人动刑,这在目前已经是法治完备的国家的共识。”
“但是在古代的时候,是没有这个规定的,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影视剧创作中出现屈打成招的场面。”
“小时候我看到这些电视剧画面,我就在想,这个朝廷好黑暗啊!他们都是直接找一个可疑的人按上罪名,杀人犯还逍遥法外,无辜的人却因为严刑拷打惨死。”
伍爱华这么说的时候,不少官员都紧张了起来:虽然大家会动刑,但是也不至于都是那种昏聩贪污的官僚啊!你这一竿子打死了一船的人,要是出现了民乱怎么办?
显然,伍爱华本意是欲扬先抑:“但是开皇律相关规定的存在让我知道我小时候那些都是基于片面认知作出的推断。”
“事实上,现代普通人能够看出严刑拷打背后的问题,那时候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皇帝和官员也能看得出。”
“隋文帝时期的《开皇律》就规定了,为了防止重刑之下的冤假错案,拷问烦人,一次拷打的杖数不能超过二百,拷打同一名犯人,行杖的人不能中途更换,所用的杖也是要按照统一的规格制作,不能超过限定。”
“这些规定都指向了一个原则:我们是给了你们刑讯的权力,但是没允许你们直接把人打死然后把罪名安到死人头上啊!”
“不管怎么说,这也算是法治的进步吧?”伍爱华说道。
【嗯,进步了,但不多】
【笑死,杖刑只可以打六十到一百,但是刑讯能打两百?】
【论在古代学好法律的重要性,咱就是说,如果是笞刑或者杖刑,别管是不是自己做的,看到人家准备动刑咱不如就认了吧?总好过被打了两百杖,然后再被判杖刑六十?这是什么地狱笑话啊!】
隋唐时期部分算数不太好的底层农民:好像说的也对啊?
边上脑子聪明点的忍不住提醒:“不是,你们能确定自己认了之后不会被判徒刑?!”
第102章
这么说的人是有依据的,毕竟法律是法律,但是判罚标准什么的,后面的朝代可没有秦朝那么严格,一是一二是二。
有时候,可能只是采石场死的犯人多了劳动力不够,很多犯人就会从杖刑改为徒刑。
所以熟读法律又有什么用?
“也只有天幕上的人,才会天真地以为只要熟读法律,就能少受刑罚。”
都说破家的县令灭门的知府,难道他们是依法行事的吗?
“虽然隋朝刑讯的上限比杖刑还高,但是考虑到在没有受贿的情况下,一般只有死刑和流刑才会让官员如此上心刑讯,似乎显得也有其合理性的存在。”看到弹幕后,伍爱华说道。
“什么似乎?就是很合理啊。”杨坚嘀咕。
独孤皇后看了杨坚一眼,只觉得自己的丈夫实在是有点好笑,在这里反驳难道天幕能听到吗?
隋炀帝肯定是像了他不好的地方!独孤皇后想着,虽然她现在还不确定隋炀帝是不是自己的二儿子杨广,但是说起继承皇位之前装的很好这种描述,让独孤皇后很难不联想到杨广。
伍爱华自觉此时已经说完了隋朝的内容,于是接上了唐朝。
“之前我们说过,唐朝是建立在隋末农民起义四起的乱世之后,”伍爱华提及:“隋唐英雄的传说虽然没有三国演义那么受人欢迎,但是一直以来也是热度不减,其中的洗脑包不比三国演义少。”
“就如同三国演义的既生瑜何生亮,以及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宿命对决,隋唐英雄传说中的程咬金三板斧、红拂夜奔也是人尽皆知。”
“就是程咬金一个好好的世家子弟,被塑造成了莽夫的形象,尉迟敬德见了都要告写小故事的人盗用自己的形象。”
听到伍爱华的话,尉迟敬德茫然地抬起了头看向天幕。
尉迟敬德一时之间没反应过来,但是程咬金反应过来了,但是他宁愿自己没反应过来:夭寿啊!自己在后世的形象难道是尉迟敬德那副样子?!
【别说,程咬金的形象在我这里和张飞是划等号的】
【我感觉他两的演员简直可以一人饰演两角】
【哈哈哈想到了那个“俺也觉得”的表情包】
听说自己像张飞的时候,程咬金还没觉得自己形象有损。
毕竟唐朝还没有《三国演义》,他也无从想象张飞在后人眼里是什么形象。
直到伍爱华开了口:“张飞这个,也是三国演义的洗脑包。”
听到这话,张飞和程咬金顿觉不妙。
【所以张飞和程咬金的形象和后世的印象出入很大吗?】有古人问道。
伍爱华没有看到这条弹幕,但是也解释了:“张飞和程咬金都是不需要质疑的猛将,但是后世人总有误解,觉得猛将脑子就不太好使,文化水平就不高,出身就很差。”
啊……程咬金再次看向了尉迟敬德,已经理解为什么天幕说人家用了尉迟敬德的形象了:说实话,这不就是活脱脱的尉迟敬德吗?!
“在某些情况下,这也没错,”伍爱华说道:“确实有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但是程咬金和张飞在历史中的实际形象并非如此。”
“如果要类比的话,就类似于橄榄球的四分卫,足球的组织型中场,他们两都是那种四肢发达的同时,头脑也不简单的。”
“张飞家就是一个资产很丰厚的地主阶级,他从小就读书,”伍爱华说道:“很多人觉得桃园结义的刘关张都是一群底层人,毕竟刘备作为刘皇叔都卖草鞋为生了,他的二弟关羽、三弟张飞还能多厉害?”
“虽然咱们知名不具的三国演义作者在人物塑造的时候夸张了点,但是他还是将就基本法的,就是他没有完全违背历史,具体就表现在,他们三个桃园结义的桃园,在原著里就是属于张飞家的啊!”
【啊?读书的时候完全没注意】
【所以小弟张飞才是最有钱的那个?】
【都说穷文富武,想想也正常?张飞要是家里穷,也长不到猛将那种体格吧?】
【他家最多是没什么地位,但是应该是挺有钱的】
张飞闻言只觉得哭笑不得:后人究竟对自己是什么印象?家里吃不饱饭没脑子但是打仗很厉害的猛将?
“张飞的祖先是汉朝的文官,张阿。”伍爱华解释道:“因为家境殷实,他收到过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是县官,十分注重家教,张飞不仅擅长武艺,而且书法、文学修养也不低。”
“而且张飞不仅文武兼修,说出来可能会颠覆大家印象的是,他还是个情商很高的外交家。”伍爱华好笑地说道:“他多次被派去出使孙吴和孙权谈判,咱都知道,外交这方面不仅需要情商,脾气也不能太急,所以三国演义中的张飞绝对是个OOC的同人。”
虽然不知道OOC是什么,但是大家忽然都理解了。
【咱就是说,同人代替正史,三国演义也不是头一个了】
【可怜咱们文武双全的张飞,洗脑包传了几百年,近几年才开始有人给他正名】
被正名的张飞:……
“程咬金也是同样的情况。”伍爱华继续说道:“程知节,曾用名程咬金,是一个出身显赫的唐初名将。”
“他家在北齐的时候就是名门望族了,世代为官,从小就是个小少爷。”
“经常有不读隋唐历史的人因为‘程咬金三板斧’的传说,将程咬金的形象和杀猪匠挂钩,对此咱只能说,不能说毫不相干,也是越级碰瓷了。”
“程咬金曾祖父是兖州司马,祖父是晋州司马,父亲是济州大中正,他老婆出身清河崔氏。”
“没错,”伍爱华肯定地点头:“就是小说里特别喜欢用的那个清河崔氏,隋唐第一梯队的顶级世家。”
“那时候世家嫁女儿是什么德性大家都知道,不知道的可以看我之前的直播回放,总之,程咬金能够娶到崔氏女,他家的门第绝对是受到崔氏认可的。”
“最起码,崔氏不会觉得把女儿嫁给他是一件丢脸的事情,他也不是世家所鄙夷的那种暴发户。”
被世家鄙视,找皇帝赐婚都被委婉拒绝的某暴发户:……
伍爱华在说的时候,明清之人疯狂记下程咬金的身世,毕竟新旧唐书都没有记载,明清之人也有很多不清楚程咬金的出身,只是根据史书中的情形,觉得他并不是莽夫罢了。
现代也是因为程咬金家的墓被挖了才确定他的身世。
当然,老程家祖坟被挖这种事情伍爱华觉得就不必告诉古代人了……
偏题了的伍爱华连忙回归正题:“因为隋朝末年的乱世,经历过农民起义的唐高祖和唐太宗都有了对于农民的深刻认知。”
“唐太宗的执政理念,就是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所以在制定律法的时候,唐朝立法的原则就是德主刑辅,主打教育感化,感化不了的再重拳出击。”
说起这个,伍爱华又有了一点挑事的欲望:“如果始皇知道后面百世皆行秦法是这么个行法,可能会拒绝承认他们搞出来玩意儿和秦法有一丁点的关系。”
突然被CUE的始皇:不是你怎么回事儿?!
“唐朝时期,最知名的就是《唐律疏议》。”伍爱华挑完事就跑:“主要编订人是长孙无忌,在永徽年间成稿。”
“在《唐律疏议》颁布之前,唐初已经制定了《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疏议,其实是对于简要法律条文的详细解释,唐律疏议,就是律法和司法解释的合订本。”
【合订本?笑死】
“这本法典的影响非常深远,后来宋元明清都抄了相关法条和原则,不得不说,长孙无忌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可能也是因为他晋身之阶在于世家出身、秦王潜邸大臣、本身具有才华,所以后世人倒是没有过于强调过他的外戚身份。”
【难道不是因为他和外甥关系不好?】
【奇怪的是,和皇帝姐夫皇帝妹夫关系好的大小舅子数不胜数,但是和皇帝外甥关系好的实权舅舅好像不多?】
伍爱华忽略了弹幕,继续说道:“唐律疏议有多牛呢?不仅宋元明清抄了作业,东亚文化圈几乎都抄了它。”
“首先就是受到唐朝深刻影响的日本,他们制定的《大宝律》和《养老律》都用了唐律疏议的内容模式,准确地说,大宝律就是全文照抄,再根据日本国情删改了一下。”
“不仅日本抄,高丽和越南也抄。”
“朝鲜高丽王朝的《高丽律》、越南李朝的《刑书》、越南陈朝的《国朝刑律》,都是照抄唐律疏议。”
【原来那时候他们就喜欢抄我们了】
【好笑地是抄也抄不像】
“从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牺牲一个人,幸福全东亚了。”
李治露出白莲花的微笑:怎么不是呢?
第103章
长孙无忌看到说皇帝和舅舅关系不好,再结合王皇后、萧贵妃和武昭仪的处境,心里已经有了点不妙的预感:李治那个小兔崽子该不会又干出了什么好事吧?
长孙无忌此时倒是没想过自己会死,只是觉得李治可能做了一些打压世家的事情。
虽然如此,长孙无忌也觉得正常,毕竟皇帝嘛,肯定想要所有权力都在自己手里,但是李世民也就算了,李治算什么?谁会听他的?
伍爱华这么一说,深知李治黑莲花属性的后人都露出了意会的笑容。
“唐律的主要形式包括律、令、格、式。”伍爱华回归正题,继续说道:“律法的制定主要集中在唐初,包括高祖的《武德律》、太宗的《贞观律》、高宗的《永徽律》,以及那个粉和黑粉都盼着他能早点死的男人在位期间颁布的《开元律》。”
一听这些律令的名字,就能够明白是根据年号来命名的,所以刚刚改元为开元的唐玄宗整个人都愣住了。
这个男人指的是自己?早点死是什么梗?
虽然有在弹幕上了解历史情况,但是此时已经非常自负的唐玄宗可不会特意了解自己的过错,只是关注自己的功绩和大唐的结局罢了。
得知还有上百年大唐才被灭,李隆基根本没想过自己任内会出现叛乱。
拜托,这可是盛世大唐哎!
“令的记载没有律那么多,但是唐朝的资料保存做的还可以,所以有很多令都保存了下来,例如户令、考课令、田令等等,开元时期林林总总就有二十七篇。”
“格就是对皇帝圣旨的编订,所以也有武德格、贞观格、永徽格、垂拱格、开元格等等。”
“式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包括了吏部事、户部式、礼部式、兵部式、刑部式、工部式等等。”
【懂!搁在现在,就是组织部选人用人办法、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XX税的规定这一类的】
【别的都有对应,就是礼部搁在现代是干啥的?】
【教育部就归礼部啊!他们负责组织考试的】
“说起行政法规,唐朝也建立了非常完备的制度。”伍爱华继续说道:“对于官员,唐朝就已经规定了录取、考核、退休的标准。”
【古代也有退休吗?不是活到老干到老吗?】
【肯定也有吧!不过好像没有限定年龄,不是有很多乞骸骨的老臣?】
【想想古代也不怎么好,能干也要干到七老八十老眼昏花才能退休】
【别的不知道,我就知道唐朝只需要干半天工作!】
【人家那时候,说的是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也就是说可以从五十岁才开始干活,直到七老八十】
【呜呜呜在延迟退休的当下我真的很需要】
【这不就是我理想的生活吗?领退休金到一把年纪,然后才开始工作到死】
伍爱华看到弹幕,想想自己未来还不知道65能不能退休,就是眼前一黑。
黑归黑,该做的工作还是要做,伍爱华继续说道:“在录取官员的时候,唐朝采用的是科举制度,当时唐朝的科举制度分为很多科目,包括进士、明经、明法、明算等等。”
“这种考试,基本是地方保荐推举考生参加,称为常举,如果地方不推荐,考生是没办法自己参加的。”
“所以古代科举也需要拼家世和人缘,没有靠山,可能连考试都没办法参加。”
“这种模式其实不只是唐朝有,明朝也有,”伍爱华说道:“虽然明朝贫苦人家也有机会读书科举,但是能不能参加科举,也要看书院老师和当地县令、教谕的评价,唐伯虎等人似乎就曾经因为经常聚众喝酒,有一年就没获得考试资格。”
忽然被cue的唐寅:怎么说起我了?还说的是考试?难道后面还要说我被卷入作弊案吗?
“在常举之外,还有一种制度,叫做制举。”伍爱华继续说道:“这是由皇帝临时下诏设置的考试,在唐朝开设过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文词清丽科等等科目。”
【咱们李白大大就是没赶上好时候,不然文词清丽科能没有他】
【这其实就是皇帝想要啥就考啥是吧?】
【这种是不是萝卜岗很多啊?】
【怎么可能呢?如果有合适的萝卜,皇帝就不用让人考了啊!这不是没找到合适的萝卜吗?】
【说起来,那时候皇帝考的都很正经吗?】
【你想考什么?】
【比如干饭最厉害科?闺怨诗写得最好科?】
【干吃不胖科?最会花钱纨绔科?最抠门科?】
【拍马屁第一名科?举重科?】
看到弹幕上的内容,李世民忽然觉得自己已经不认识“科”这个字了。
【你们都在嘻嘻哈哈开玩笑,只有我真的觉得应该开设种地科、养殖科】
【还有母猪产后护理科!】
啊这……古人微微沉默地看向天幕。
这些识字的人怎么可能懂?懂的人又不识字,谁会去考啊?
“在明清,只要当了进士,一般至少有个小官当,但是唐朝不是这样,在唐朝,考中了也就是有一个当官的资格罢了,你还要经过吏部的考试,才能拿到官职。”
“从这一点而言,有科学也有不科学的地方,”伍爱华说道:“科学是因为考中了进士明经那些,也不代表会做官,所以有一个吏部试考核专长和业务水平也很好。”
“不科学则是在于,没钱给吏部官吏打通关系,连考试都报不上名。”
【还有人敢不让人报名?那可是天子脚下!】李世民打了条弹幕。
“我还真不知道他们敢不敢不让人报,”伍爱华好笑地说:“但是报不上名又不代表就是不给报这种方式,就比如我们现在个别单位招聘,虽然要求要公开招聘,但是公告都放在官网首页某个小角落点开进去的通知里,报名时间又很紧张,往往两三天就截止,没人传递消息的考生,就只有运气好的,正好看到,才会报名。”
听到伍爱华的话,太宗李世民不由深思起来:那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有才之人无法参加考试,又能够发挥吏部试的有点呢?
【唐朝那时候,是只有第一次当官才需要考试吗?后面就是看业绩绩效?还会再考吗?】
【应该不会了吧?我们那些大厂笔面和公务员笔面也就入职那一次,后面也就是业务比拼考试罢了】
看到弹幕的谈论,太宗眼前一亮:“哎嘿,难道是每年都考试一次?”
第104章
唐太宗这么一说,边上的大臣头顶都出了汗:天呐,每年都考试,这是什么人间疾苦?
伍爱华这个时候已经开始说起了下一个环节的内容:“唐朝时期,官员既然要进行考录,自然也有日常的考核。”
对了,伍爱华突然说道:“唐朝官员在取录的时候,除了大家所熟知的考察才华之外。,还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也会对考核结果有很大影响。”
【有什么注意的地方?那个时候,没有匿名,所以除了名声之外,就是还要注意书法了?】
【倒也不只是书法,如果只是书法,我感觉主播不会是这种表情。】
伍爱华看到这条弹幕,忍不住一笑,然后对着大家说道:“那个时候录取官员,除了学识之外,还要看长相。”
“唐律明文说了,体貌丰伟者为佳。”
伍爱华这么一说,不少人都破了防。
【我对这个看脸的世界已经绝望了】
【所以长的好看,果然是有优势的】
【虽然长得好看有优势,但是美貌单出也是死牌,还是要配合学识才可以获得好的前途】
【事实上,看长相录取人这种事情,不只是唐朝才有,即使宋明清已经开始匿名考试,也会在电视的时候考察各个人的长相如何?】
【因为长得好看,被皇帝安排在探花这个位置上】
【有史实记载,纪晓岚因为长得难看,考试的名额被往下挪了很多】
被盖棺定论长得难看的纪晓岚:不是,你们这群人……
【说起来之前的电视剧真的很误导,让我以为纪晓岚长的都是男明星那副样子】
【何止啊,听说和珅还是个美男子,结果在电视剧里面都是胖子,纪晓岚明明很丑,但是在电视剧里面都是丰神俊朗】
【这主要是因为两个人在后世的风评不同吧,和珅是一个固定的贪官形象】
【和珅当然是贪官,但是纪晓岚也不是什么好人!总之,清朝这些当大官的一个个都,呵呵】
偏题了一下,说完考核对于长相的要求之后,伍爱华看完了天幕的讨论,才继续开始说起唐朝的考核制度。
“唐朝考核制度规定,他们要每年进行一次考核,称为岁课,主要是主官对自己手下的职员进行考核。除了岁课之外,还有全国统一的考核:定课,由吏部考功司统一进行。”
【懂了,领导评价和绩效部门定绩效】
“考核对象每年被分为上中下三等,每等再分为上中下三级,区别不同的考核结果给予奖赏和惩罚,奖赏一般是增加俸禄以及升职,惩罚一般是减少俸禄或者降职。”伍爱华说道。
【这么看起来,古代的考核办法和我们现代也差不多】
【那还是不一样的,古代有我们这么详细的KPI吗?他们不都是看你能不能得长官的心就好】
【KPI是什么?】李世民发现了桦甸。
【KPI就是绩效考核的绩效指标呀】
【绩效指标怎么设定才合理呢?】李世民虽然不懂名词,但是继续问道。
【给每一个不同的岗位定下来,他们当年要达成什么指标,并且对他们进行排名或者扣分,来确定他们当年工作的完成情况】
看着天幕上弹幕所说的这些话语,古代的官员们都有了很不好的预感。
唐朝官员只觉得自己以后的日子可能没那么好过,明朝初期的官员已经全部都冷汗淋漓。
就自家陛下这种工作狂的架势,这个绩效指标必定会被他拿来用,而且目标肯定非常高,大家赶死赶活都不一定能做得完的那种。
吾命休矣!
要不是明朝初期不能辞职,大家都恨不得不干了。
“唐朝的退休制度就是我们所熟悉的那种模式,也就是致仕了,唐朝有法定的致仕年龄70岁,一般情况下,年满70并且打了退休申请的官员,经批准之后就可以直接致仕回家含饴弄孙养花养鸟,而如果没有满70,那就不好说了。”
“一般来说,如果你是一个小官,那你就可以随便致仕,如果是五品以上的官员,还必须要皇帝批准了才可以致仕,所以死在任上的官员也并不少。”
【在岗位上干到死,真是没想到古人会和我们现代人有一样的苦恼】
【现在平均寿命已经超过了70岁,大家65岁退休也就算了,古代不是说七十古稀吗?所以绝大部分官员应该也都活不到70吧?】
【这不就是我们说的,命还没退休年龄长?】
伍爱华看着这些弹幕,不由露出了心有戚戚的表情。
由此可见,最近出台的延迟退休政策在大家的心中到底造成了多么大的涟漪。
说完唐朝的考取、考核和退休制度之后,伍爱华开始说起了唐朝的刑法。
“说起来,在唐朝当官这么辛苦,要干到死,为什么大家都非常乐意当官?那自然是有好处的。”
“类似于之前的官当制度,还有八议、请赎减和免官等,都对他们给予了特殊的优待。”
“唐朝有规定,八议,亲故贤能,功贵勤宾,都可以减免刑罚。如果是流刑以下的犯罪,直接按律减一等处罚,如果是死罪,那么要上报朝廷,报皇帝批准才可以定为死罪。”
“请赎减是唐朝另外规定的制度,是已经犯罪但是不能够享受八议特权的官员和贵族,可以因为他们的身份获得减刑,免刑的处理。”
“官当和免官之前在魏晋南北朝时已说过,基本上没有变化。”
“唐朝和隋朝以及魏晋南北朝一样,有十恶重罪。唐朝按照隋朝的说法,保留了十恶这种罪名的说法,并且规定了对十恶罪加重处罚,十恶不赦。”
“这十个罪名就包括了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所以虽然不孝是十恶罪名之一,但是事实上,顶妆长辈一般远远够不上不孝的层面。”
“正如同我们现代和爹妈吵架,是不会被人说不孝的,但是如果在爹妈年老之后不赡养他们,直接把爹妈放到草棚中任由其自生自灭,那肯定是不孝了。”
“从这方面来说,我觉得古代做的比现代好很多,现代有一些畜牲真的是不配为人。”
“当然,既然要求要孝敬,那么唐朝对于亲属之间的关系也非常看重,对于亲属犯罪也有增减处罚的规定。”
“在这里额外需要说明的是,唐朝还对外国人犯罪有了专门的规定。”伍爱华打起了精神。
“我们都知道太宗威服四海,突厥首领为太宗跳舞,在太宗过世的时候,并没有要求宫人和妃嫔为其殉葬,但是有很多少数民族首领都自请为其殉葬。
“因为唐朝这种包容开放的态度,所以在唐朝境内生活的外国人也非常多,对于这些外国人有专门的律法规定来规制他们的行为。”
“唐律中规定,如果外国人在唐朝境内犯罪,同一国籍的外国人就适用他们自己国家的法律,不同国籍的外国人在境内犯罪,都适用唐朝的法律。”
【没想到那个时候就已经有外国犯罪的专门规定了,唐律还挺先进的】
【为什么都是外国人,就会依照他们国家的法律,说到底不都是在境内犯法吗?难道不应该依据自己境内的法律吗?】
【如果外国人的行为在他们国家不算犯法,那是不是都不会对他们进行判刑?】
说起来,有一些国家的法律并没有关于不孝的规定,那么如果是外国人对自己的父母犯法,按照唐律究竟是应该十恶不赦,还是应该按照外国的法律直接忽略过去?
看到天幕上都是问题的弹幕,李世民挠头道:“他们怎么这么多假设啊?”
虽然但是,这些假设好像也确实很有道理。
“唐朝对于罪名的划分其实也比较明确,第一大类是侵害皇权的犯罪,也就是颠覆皇家统治。第二大类是侵犯人身的犯罪,也就是杀人和伤害这一类。第三类是侵犯财产的犯罪,主要是盗窃,打劫这一些。第四类是官员的职务,犯罪主要是贪污,受贿等等。”
“第五类比较特殊的,和我们现代有所不同的是,破坏家庭关系的犯罪,特别是颠覆了父权,夫权的一些犯罪,包括十恶当中直接提及的恶逆,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说完唐朝的刑事犯罪之后,伍爱华才像是突然想起来了一样,对着观众们说道:“说起来,唐高宗继承了亲爹的小妾应该算不上是不孝吧,算内乱吗?可是唐玄宗看上了自己的儿媳妇,这个绝对是内乱了吧?”
听到伍爱华这番话,唐朝之前和唐朝之后的人都沉默了。
虽然不是第一次知道唐朝的人关系混乱,但是听说皇帝公爹和儿媳妇在一起,始皇还是觉得没有办法接受。
相比之下,男女不忌荤素不忌的汉朝皇帝们的接受程度就高了很多。
不就是娶了亲爹的小老婆吗?父死子继也正常。
至于说,把儿媳妇变为自己的妃子这种事情,虽然有点突破想象,但也就是个女人而已了,把它看作再嫁的就是了。
最后,努力开导自己的汉朝皇帝还是觉得很突破自己的认知。
不是,天底下哪里没有女人?犯得着把儿子的正妻变为小老婆吗?
哪怕是你儿子的小妾,也好过儿媳妇呀!
汉朝皇帝都不能接受,可想而知其他朝代的皇帝是什么样的感受。
总之,唐玄宗这个行为是非常炸裂的。
炸裂到李世民都已经不太在乎自己下一任皇帝娶了自己哪个小老婆,而是在关注说玄这种奇怪的名词,放在对皇帝的形容词上,对方到底是干了多少离谱的事情?
对此,大家只能对太宗说:离谱的事情真的是多出到超越你的想象!
弹幕此时也发出了感慨:【唐玄宗这个人,怎么就不能早点死?】
第105章
虽然不是第一次看到天幕这么说,但是唐玄宗还是忍不住脸色发青。
真是够了,自己不就是和玉环两心相悦,所以才将她纳为贵妃吗?有必要因为这种事情一直攻击自己吗?
此时的唐玄宗还真不知道安史之乱,一直觉得后人对自己的攻击都是因为自己在男女之事上没有按照他们期望的发展。
但是唐玄宗不觉得这是问题,作为一个伟大的君王,看的都是文治武功,只有后世这些女性,才会关注情情爱爱!
因为祖母和太平公主以及上官婉儿的原因,既看不起女人,又防备女人的唐玄宗想着:这些后世的女人也就关注到后宫那一块了。
伍爱华不知道唐玄宗的想法,此时还在继续说着唐朝皇室的一些可以致命的违法行为。
“说起来,唐朝的公主们可没有少养面首,她们是不是也违反了法律的规定?”
“不过这种行为追究到底,和家庭关系内部的这一些并不一样,这是民事行为。”
“那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唐朝的民事法律~”
“唐朝的民事法律包括了所有权,契约合同、婚姻家庭继承等等关系,开元年间制定的《开元礼》广泛涉及了各类民事法律关系,成为当时唐朝处理民事关系的重要依据。”
“而且因为民事立法并没有办法做到面面俱到,所以在法律、周礼的明文规定之外,各地审判也以当地的习惯和传统作为重要的依据,也就是说,同样的行为在不同的地方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审判结果。”
“《开元礼》中民事关系最先规定的篇章,就是关于身份等级,也就是所谓的良民和贱民。”
“在民事关系当中还有良贱不婚的规定,这主要是因为在唐朝的身份关系规定中,贱民并不具有人身权利。”
这个时代的贱民,包括了奴婢,杂户,工匠,乐户等。
“但是有趣的是,”伍爱华说着:“因为贱民不被视为具有独立、完整人格的人,所以他们也不需要去服徭役和缴纳税款,只有良民需要按照自己的身份来承担为国家徭役和缴纳赋税的义务。”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女性也不具有完全的人身权利,所以徭役一般都是对于男丁的规定,这也是杜甫在三吏三别中说老妇被抓去服摇役非常讽刺的原因之一。”
“既然有良贱的分别,唐朝自然要保护良民的权益,在唐朝的规定当中是禁止土地买卖的,他们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使得民众可以耕者有其田。”
“但事实上,到唐朝末年,甚至还没有到末年的时候,这一项规定就已经形同虚设。各地豪强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兼并土地,最终走向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说完这些,伍爱华突然说道:“每次说到这一点,我就非常不理解朱元璋。”
“他明明是因为自己家父母过世之后,连一块埋葬的土地都没有,向地主反复哀求也没有办法把父母葬在地主的土地上,才走上最终的造反道路。”
“但是在他成为皇帝之后,却将全国土地全部都赏赐给自己的子孙,妄想朱家王朝可以世世代代,所有的子孙都能够享受全国人民的供养,未曾想过子孙有一天也会成为被仇视、被推翻的对象。”
伍爱华是真的想不通,难道老朱家对自己有什么迷之自信吗?他们会觉得自己碰到的都是愿意顺从他们,让他们作威作福的人?
这难道是民众应该的吗?如果应该这样的话,朱元璋为什么要起义去推翻元朝?他不应该世世代代去给元朝人当牛马吗?
朱元璋原本还在听着伍爱华对唐朝律法的评价,忽然就听到伍爱华提及自己。
这一听之下,朱元璋简直是怒发冲冠。
咱老朱辛辛苦苦,不就是为了子孙后代永享王朝富贵?
我和我的老兄弟们当时造反,如果不是为了妻子、儿女和父母过上人上人的生活,难道是为了你们后世那所谓的什么社会主义吗?
你这天幕现在说这些,难道是想煽动人造反颠覆我朱家王朝?
朱元璋想着,简直是要破口大骂,只是不知道天幕背后的人有没有什么神奇的手段,于是忍住了骂出口的话。
非自然管理部门的小朱看着朱元璋的脸色,就觉得大事不妙。
完蛋,自己的工作不会完成不了了吧?
就算自己是老朱家的后人,朱元璋也不一定会相信,就算相信,他也不一定会为了自己这一个子孙放弃其他子孙的富贵荣华。
即使明知道自己有儿孙不做人,在封地上鱼肉百姓,朱元璋也只会觉得是派过去封地的官员没有管理好、没有劝诫好,而不会觉得是自己血脉的问题。
都说雍正刻薄寡恩,小朱觉得用刻薄寡恩来形容朱元璋才是最合适不过的。
在他眼里,除了他老朱家的血脉,其他的人都不过是柴火,烧完了还有下一批。
虽然伍爱华确实很想骂朱元璋,但是骂朱元璋这件事情并不是伍爱华的一时兴起,而是一开始专家们就制定出来的策略。
因为朱元璋实在是太固执了。
都说为上智和下愚不可移,朱元璋一把年纪才开始认字,却成为皇帝并治理一个国家几十年,对于自己的聪明才智绝对有足够的自负,所以他在掌权之后很难听得进去其他人的意见。
这时候,只有雷霆之锤,才有机会砸开裂缝。
伍爱华说完专家给出的范围之后,也不敢再多说,怕刺激朱元璋刺激过了之后反而引起当时社会的不安定,于是转回了唐朝法律的问题。
“除了土地物权不允许转让之外,其他的不动产在唐朝都是可以进行买卖的,例如说房屋,在买卖的时候,大家都会形成契约,唐朝主要的契约模式有买卖契约,借贷契约和租赁契约,除了不动产的买卖之外,动产买卖也会订立契约,特别是奴婢牛马这一类大型财货。”
“前文提到,唐朝有良贱不婚的专门规定,除良贱不婚之外,唐朝的七出和三不去制度以及婚礼制度大致和之前所提及的婚姻制度相同。”
“这其中强制性的离婚主要是义绝,以及违反法律成婚,违反法律成婚会被认为无效,和我们现代的规定类似,义绝则是夫妻一方对对方亲属进行了人身的侵害,会要求双方必须要离婚,这也是我们之前提及苏家关系时所说过的一种离婚方式。”
隔了许久又被摆上天幕的苏家人顿时露出了微妙的微笑。
苏轼更是重复了一遍义绝的条件:“其实想要义绝也很简单,只要殴打对方的祖父母,父母,还不容易?”
无爱花补充道:“如果是和离,义绝,以及休妻之外的渠道,妻子擅自离开丈夫,在唐朝是一种犯罪的行为。”
“也就是说,妻子本身是没有权利来解除这一段婚姻关系的。”
【古代女子也太惨了】
【对啊,难道被家里嫁给了一个烂人,还没有办法逃脱吗?】
【这时候就要说女人不狠,地位不稳】
【展开详细说说?】
【不能离婚,但是可以丧偶啊】
【具体说来就是,无权解除婚姻关系,但是可以想办法搞死老公呀】
【对呀对呀,老公死了我登基】
看到这条弹幕,武则天和她的重臣们差点没能保持住淡定。
【唐人又不是傻的,杀死丈夫肯定会被判刑】
【但凡那个时候多点人创作柯南和福尔摩斯,唐朝的丈夫们也不敢随便对妻子动手动脚呼来喝去】
【哈哈哈,别说!那个时候还真的没办法侦破密室杀人案之类的案件】
伍爱华都没有想到,弹幕会发展到这个方向。
唐朝的男性们看到弹幕之后更是怒火冲天,又瑟瑟发抖,这些后世人在教女人们什么鬼东西?
只是在婚姻里面有所不满,她们居然都想着要杀夫,而且还讨论上了?
让他们生气又觉得无能为力的是他们没有办法堵住所有女人的耳朵,也没有办法遮住所有女人的眼睛。
这些想法如果被当了真,家里哪里还有安宁的日子过?
这天幕简直是倒行逆施!
伍爱华这时候不得不来控场:“这些都是犯罪行为,不管是家暴还是杀人,我们都是坚决抵制的!”
“如果真的有碰到,大家一定要寻求正当法律途径解决啊。”伍爱华呐喊。
唐朝女性:懂懂懂!咱们一定追求法律手段解决!
娘家不支持咱离婚的话,要不先设计一下双方祖父母和父母互殴?
话说除了这个,义绝还有哪些办法来着?
【其实如果想办法让双方家长看对眼,自己和丈夫有情人终成兄妹,也可以脱离关系啊姐妹们!】
唐朝女性:???意想不到的角度增加了!
第106章
关于怎么通过有情人终成兄妹这种方式来义绝,不管有没有这个需求的人,都眼前一亮,忍不住说道:【展开说说】
展开说说就展开说说,唐朝女性可没有宋以后女性那种被压迫讲究贞洁不敢说的情况,唐朝的再嫁比例是非常高的,不就是再嫁一个人吗?还不容易?
【那啥,家里有人单身吗?有的话让长辈当中一个人去跟另一个人勾搭就行】
【其实没有实质关系也可以,只要被人看到衣衫不整,咬死了两人有关系就好,又没有办法验明正身,确定你们有没有睡过?】
这句话很短,但是信息量很足。
明清的道学们已经捂脸长叹世风日下,但是当时的小说家们却眼睛放光,开始准备在自己的小说情节里加入相关的故事了。
明清的女子也只能感慨:“这也是唐朝的女性才可以做出来的事情,搁在我们这些朝代,怕不是要被沉塘。”
有家中男丁凋零没办法作为娘家给女儿撑腰老妇人听完这个消息,想到自己被折磨的女儿,忽然起了念头,飞速冲入亲家家中,撕破自己的衣服,对着亲家男性长辈说:“是你犯罪还是我们苟合,你可以选一个,总归我闺女是要离开你们家!”
老妇人看了这些天的天幕,内心已然明白:没有办法改变律法的时候,凭自己一己之力,只有鱼死网破,才有可能挣得一条生路。
对于女性的压迫,归根到底还是阶级。
说起阶级,伍爱华就想起了税收制度。
“之前说起丁口税,这只是古代税收收入的一部分,唐朝一开始税收制度主要采用的是租庸调制,中期之后采用的是两税法。”
“唐朝的租庸调制是这样规定的,接受国家田地的男丁,每丁每年要缴纳粟两石,服劳役20日,这就是租和庸,至于调,则是每户要向国家缴纳绢棉布麻若干。”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唐朝的田地是归国家所有,并且授田给各个男丁耕种,他们采用的是均田制。”伍爱华说道。
“在均田制的规定当中,所有的土地归国家,国家根据各个户人口的年龄、性别、身份,还有身体状况,给予授田,主要分为永业田、口分田、职分甜和赐田。”
“永业田是可以被子孙继承的,口分田是根据家里的人口数量来确定的,职分田则是根据官员职位确定,而赐田是皇帝赐给有关的贵族和官员。”
“一般情况下,授田百亩,永业田占20亩,口分田占80亩,这是一个成年男丁的可以获得的授田数量。”
【一百亩这么多?】
【我们家只有十几亩,粮食和青菜都不用买的。】
【那时候种田和我们现代种田能一样吗?没有良种化肥农药,不给那么多田地是会饿死人的!】
看到后人说十几亩就完全足够全家的口粮,唐人羡慕不已。
与此同时,明清的人也羡慕唐人,居然有国家给的一百亩田地。
伍爱华没有注意田地的数量问题,继续说道:“到家里男丁数量不足的时候,口分田就会被收回,这也是为什么说孤儿寡母很容易活不下去的原因。”
“不仅仅是普通人的妻儿,官员的妻儿也会面对相应的情况,因为官员如果没有获得额外赐田的话,他们死去后,职分田并不会被保留。”
“职分田应该是唐朝官员的重要收入,根据记载,唐朝九品官就有200亩职分田,一品和二品的官员更是有上千亩。”
说起这个,伍爱华没忍住又偏题了。
“记得之前白居易去京城考试,某个在当时当官有点名气,但是现代不太知名我不记得叫啥的人评价他说,‘京城居,大不易’。”
“后来这人看到了白居易的文采,才说,如果是白居易这种水平的话,那确实在哪里都很容易。”
听到伍爱华这话,白居易还没扬名的朝代,已经有人开始猜测是谁这么慧眼识珠了。
“但是我在看到唐朝官员有的田地数量之后,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有这么多田,那些官员还是会活的很拮据?”
“京官拮据,甚至不是唐朝一个朝代的现象。”
伍爱华说起来非常不理解:“不管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明清朝,还是富得流油,愿意花一大堆钱养冗官的宋朝,在京城,如果是寒门出身,没有家庭背景的小官,看各种记载,他们好像活的都不太舒适。”
听到伍爱华这话,朱元璋却觉得理所当然:只是当一小官而已,居然还想着在京城置办产业不成?
怎么?你们是想挖我们老朱家的墙角来富裕你们自己家吗?
像是朱元璋这样又要马儿跑,又不舍得给马儿吃草的皇帝并不算太多,大家都还是正常人思维,也知道朝廷小官活着不容易。
康熙忍不住感慨:“这就是朕会让官员从国库借债的原因啊。”
未来的雍正帝现在的四贝勒:按照后世之人的说法,这就是你借钱一时爽,我追债火葬场啊!
出了名仁弱的宋仁宗更是不免为自己未来的肱骨之臣们担忧,不由感叹道:“汴京局,也大不易啊,底层京官也可以多一些补贴?”
各朝各代讨论的时候,伍爱华继续说道:“比如说王安石在当小京官的时候,全家都是在一个朝廷租给官员住的一片屋子里租了一个小房子住。”
“王安石还不是王家唯一一个当官的人,他的兄长也是官员,但是也是全家租房子住。”
“不仅仅是王安石,当时的苏轼、苏辙、曾巩等,据说都没有自己的房产,需要在汴京租房住。”
说起这个,伍爱华不由说道:“苏轼和苏辙这个倒是可以解释,毕竟人家女儿生的太多了。”
原本京城的小官听到吴爱华怎么说都去一捧泪,只觉得天幕难得解大家的不易,当个普普通通的小官员,如果不贪污不腐败,在京城这种地方怎么可能置办得下产业来?
但是听到伍爱华说起苏辙的女儿们,梦回多日之前的古人笑了,弹幕上也充满了欢乐的气息。
【哎呀,小苏呀,少生点娃,不然你哥都要被你啃没了】
苏辙:那是我想生这么多的女儿吗?总不能生了不负责吧?
还是少年人的苏轼,已经开始考虑怎么赚钱来给自己的侄女们送嫁妆。
毕竟那可是自己最亲爱的弟弟的女儿们!
听到主播说这个,有人好奇地问:
【唐朝女性也像宋朝女性那样厚嫁成风吗?】
伍爱华看到这条弹幕,说道:“恰好我有研究过这一方面。”
“在唐朝中后期的时候,其实是厚加成风的,女性的嫁妆多寡,直接影响到了结亲对象的质量。”
“白居易有专门写过一首诗,叫做议婚,其中就有说到,‘颜色非相远,贫富则有殊。贫为时所弃,富为时所趋。’”
“根据唐律的规定,如果女子未嫁之时,父亲已经死亡,那么她可以获得其他男子一半的财产,作为自己的嫁妆。”
“由此可见,唐朝人对于女性的嫁妆也是很看重的。”
【看来从古至今,男人们都是这么现实】
【白居易这个诗讽刺的也是很到位了】
【呵呵,说男人现实的,女人难道不现实吗?】
眼看着弹幕区要吵起来,一开始说男人现实的观众突然来道歉,发了条弹幕说:
【不好意思,我刚刚说的不太准确,准确的说,看来从古至今,人类都是这么现实】
很好,这把地图炮直接炮轰了上下2000多年无数个位面,一个人都没有放过。
但是大家不得不承认,她说的真对啊。
【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去歌颂爱情?】
【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郎,鱼玄机这话何不是流传千年?】
看到这句话,鱼玄机怔然。
【鱼玄机就不用抬上来说了吧,一个小三】
【小三不是她的错,是男人她才会做妾,我们唾弃她,应该唾弃的是她打死婢女这种残暴的违法犯罪行为,不是唾弃她做了小妾或者情人】
【说起来鱼玄机是被砍头了吗?之前主播不是说古人尊卑之分可以减刑,为什么鱼玄机打死婢女却死刑了呢?】
伍爱华闻言,心想你们这是问道点子上了啊。
“关于鱼玄机打死婢女这件事情,我还真的去找过历史资料。”伍爱华说道:“这个事迹主要来自于晚唐皇甫枚《三水小牍》、宋初孙光宪《北梦琐言》。”
“佐证资料是鱼玄机所作《狱中作》一诗。”
“虽然但是,根据《唐律》,主人杀死奴婢,徒刑一年。”
“至于说鱼玄机为什么会死刑?”伍爱华说着:“不少后人都觉得她碰到了酷吏,且主审官员和她有仇……”
“但是,唐朝也有死刑复核制度,我只能说,我觉得背后的原因真不好说。”
“毕竟鱼玄机的狱中作,也没写她是因为什么获罪。”
“所以,要么是有隐情,要么这些记载就是在编造故事。”伍爱华肯定道。
第107章
说完鱼玄机被判死刑的这个悬案之后,伍爱华的直播重新回到了唐朝的赋税制度上。
“刚刚我们说了,唐朝前期采用的是租庸调法,租庸调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劳役,并且隋唐是首次不给女性授田的朝廷,李世民一开始执行这个政策的原因是因为要求女子进行耕田并且缴税服劳役,对于女子来说压力过大,而唐初人口凋零,为了鼓励生育,免除女子的劳役,采用了这一种办法。”
“但是这一办法的执行,彻底断绝了女子拥有财产的权利,除了嫁妆之外,之后的女子再也没有办法拥有任何财产,以至于唐宋元明清各朝以来,女子的地位逐渐下降。”
“到明清一朝,女人彻底成为锁在楼阁里面进行生育的工具。”
听到伍爱华话的话,很多明清被困在阁楼里、就只有一个小小的窗口可以往外望的女子们都流下了眼泪。
一开始的时候,家里为了不让她们看到天幕,甚至封住了她们对外看的窗口,后面发现天幕在室内也会显示,才放弃了封堵。
有小姐在偷偷呢喃着:“这不是阁楼,这是牢狱。”
没有楼梯,只能架设垂直步梯上下的绣楼,裹着小脚的女孩如何才能逃得脱这种牢笼?
就连非自然事件管理部门工作的人员,也没有办法给出答案。
伍爱华这时候继续说着唐朝的税收制度。
“在唐朝中期之后,因为土地兼并的原因,均田制逐渐被破坏,所以租庸调制也没有办法继续有效的展开,在这个基础上,唐朝进行了赋税改革,变为了两税制。”
“两税法是唐德宗时期初次颁布的,不同于唐朝前期租庸调制以人丁为基础进行征税,两税法主要是以田地和财产为基础进行征税。”
“一方面,两税法将唐朝的人群按照富裕程度进行划分,进行不同等级的征税,富者多征,贫者少征。另一方面,两税法对于田地进行专门的税收征收,拥有更多田地的人自然要交更多的税。”
说到这里,伍爱华肯定道:“在一定程度上,两税法减轻了唐朝中后期平民的赋税压力,毕竟还是德宗,有美谥的皇帝做的不会太差,但是两税法只是延缓了阶级的矛盾,只要土地兼并一直存在,迟早会产生农民起义。”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个势,其实不是高高在上的弄权者们,而是最底层的人民,土地兼并才是三国演义中那句话真正的原因。”
“虽然两税法有其局限性,但是大家对于这个税法的评价是比较高的,直到现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也是采用阶梯式征税,收入越高,税收比例也就越高。”
“因为不管从哪一个角度,调整富人的税收,让他们多交税,都更符合国家利益,也更符合广大民众的想法的。”
“可能有人会觉得不公平,但是在太平盛世能够成为富豪,或者仅仅是获取超过平均水平的收益,也是基于国家保障和社会贡献。”
“中国古代就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想法,古代富人为了获得乡望,也非常乐意于施粥铺桥。”
“只说我们国家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传承断绝的国家,即使在清末民国时期被西方欺负了一段时间,现在也最终达成了华夏的崛起,就应该明白这和我们一直以来社会观念、文化传承是密不可分的。”
“当然,除了这个社会观念之外,东亚一直以来的社会观念都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也是和古代的观念文化密不可分。”
“我们会发现,在西方世界,很多职业都会被认为是好的职业,但是在东亚,只有运用智慧知识的职业才会被认为是好的职业。”
“对于学生也是,西方的学生,如果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有专才,会受到非常大的肯定,但是在东亚社会,普遍认为只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这和古代一直以来是农工商的阶级划分,是密不可分的。”
伍爱华顺势进入了下一个话题:“唐朝时期就继续执行了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
“唐朝还有一个后世很出名的制度叫做坊市制度,古代的长安城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城池,城池中有一块又一块的‘大院子’,这些院子里面有很多的住户,被称为一坊。”
“每到晚上,各个坊是会被锁上大门,禁止人员离开房是流动的,这也是唐朝保证治安安全的一种办法。”
“在唐朝,如果在坊门关闭之前没有回到家里,那就只能就近找一个地方住下来,如果坊市门关闭之后还在大路上行走,是会被认为有不轨的企图,刑法套餐等待您。”
【那如果错过了坊门关闭的时间怎么办?】
【像是我们这种读书的时候会迟到的,是不是在唐朝早就会被打几百个板子?】
看到这些弹幕,伍爱华笑了。
“显然有拖延症的,不仅有现代人,更有古代人。为了防止民众犯下这种因为不经意没有注意时间而导致犯罪的错误,唐朝的坊市在关闭之前会响很多遍鼓声。”
“鼓声响起,就是提醒你说快关门了,没事赶紧回家吧。”
【没想到唐朝人完全没有什么夜生活,我在西安旅游的时候看大唐不夜城,还以为唐朝的晚上都是这样】
【怎么可能?古代没有什么照明的技术,不可能这么明亮,黑黢黢的一片,谁有心思到处玩耍?】
【这可说不定,宋朝的瓦子不就是通宵营业的吗?好像汴京的人都是很喜欢玩耍的】
看到弹幕这些话,伍爱华也笑了笑说道:“宋朝是没有坊市制度的限制的,当时的市场是自由流动的市场,虽也有聚集地例如大相国寺,但是路边也有摆摊的人,夜晚更是通宵不眠。”
:不过在宋朝摆路边摊,如果没有经过官府的允许,也是一种无证经营的行为,会被抓去坐牢,因此宋朝的小摊贩也和我们80,90年代的摊贩一样,和城管们斗智斗勇。”
“宋朝的市场,我们可以后面再说,现在继续说唐朝的坊市制度,坊市的市就是市场,也是唐朝进行交易的地方。”伍爱华回归正题道。
【主播不跑题,我都有点不习惯了】
伍爱华忽略掉这一条弹幕说道:“在现代最出名的就是唐朝的东市与西史市。”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楼上那不是唐朝是南北朝?】
【唐朝应该是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现代涉及唐朝的每一本小说一定会描写一下在东西市购物的体验,以及东西市中的胡姬与昆仑奴,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白种人和黑种人,当然又有一种说法,说胡姬是新疆人,昆仑奴其实是印度人,他们的皮肤是印度人的那种棕色皮肤。”
“但是以唐朝一人灭印度一国的历史事实来看,他们明显是认识印度人的,但是并没有将印度人称为昆仑奴,所以主播我自己更倾向于昆仑奴就是当时的非洲人。”
【一人灭一国?】唐人疑惑。
没人回答这个问题伍爱华还在忙着感慨:“当时唐朝辐射到的范围可想而知是多么的广大。”
“既然有东西市,那肯定就会有市场交易,为了保证市场交易的公平,唐朝对市场交易的商品规定了标准和规格,要求商家进行统一的售卖,并且将其列入律法当中,如有人违反,是构成犯罪的。”
“并且唐朝的政府会每年定期去检查市场上的量具,确保每一斗,每一壶,每一斤都是一样的规格。”
【这个市场监管也是很到位了】
“大约是因为严格的市场约束,才会让唐朝成为万商来朝的局面,那个时候有很多突厥甚至波斯的商人来唐朝这边进行交易,大唐的繁华、长安的风流都可见一斑。”
【大唐长安,一个提起来就让人觉得是盛世风华的词语】
【所以后面乱世的时候,大家才会那么怀念李世民】
【今日例行一问,唐玄宗能不能早点死?】
再次看到弹幕上对自己的辱骂,唐玄宗虽然很生气,但是面上已经没有波澜。
毕竟不管是谁被人骂久了,也很难每次都提起一样的怒火。
李世民见状则是焦虑的转圈圈:唐玄宗到底是干了多么让人惊叹的事情,才会让后世巴不得他早点死?
就连自己杀害兄弟逼父亲退位都没有被这样说啊!
伍爱华这时候已经进行了下一个话题。
“之前我们提及鱼玄机被判死刑,按理来说,这是没有办法被一个官员决定的,因为所有的死刑都要经过复核。”
“唐朝管这种死刑复核制度叫做覆奏。”
“按照唐律的规定,京城地区出现的死刑需要五覆奏,即向皇帝报告五次,并且获得皇帝的批准,各个地方发生的死刑案件要进行三覆奏,即向皇帝报告三次,并且获得皇帝的批准。”
“只有谋反、谋大逆、谋叛等行为,才不会受到限制。”
“所以问题还是回来了,为什么鱼玄机会被判死刑?”
“在唐律明文规定,奴婢没有错时,杀害奴婢徒刑一年的情况下,鱼玄玑为什么会获得死刑的结果?”
“这终究是要成为一个未解之谜。”
伍爱华这么说着,非自然管理部门的人突然对同事说道:“为什么会成为未解之谜?我们难道不能问一问当时唐朝朝廷的人吗?”
“没有史料佐证,你要怎么向社会公众公布?”同事死鱼眼问。
啊这……问问题的人沉默了。
第108章
伍爱华并没有在鱼玄机这个问题上纠结很久,很快,她开始进行了下一步的科普。
“除了死刑复核制度之外,唐朝在死刑执行时也是严格执行了秋后问斩这一制度。”
“古人因为认为春夏之季不太适合作为生命凋零的季节,所以除了谋反等罪名,所有的死刑问斩都被放在了秋后,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秋后处斩。”
“大家在看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官员的宣判,有的说是秋后问斩,有的说是斩立决,这就是犯罪罪名的区别以及宣判时间的区别。”
“此外,唐朝也有回避制度和错判追责制度。”
“唐朝的回避制度叫做换推制度,如果主审官和主要利害关系人存在亲属关系、师生关系、主官与附属官的上下级关系,以及仇敌关系,那么就不可以由有利害关系的主审官员进行审判。”
【师生关系也不可以判罚吗?】
【想到了法学界的知名笑话,说开庭的时候,法官、书记员、法官助理以及被告、原告、被告代理律师、原告代理律师全部都是一所学校毕业的】
【还有司法警察、检察官也是同一所法学院的】
【更可怕的是,法官在判决之后被律师兜头大骂说,我当初就是这么教你的吗?原来律师是学校老师来兼职的律师】
【古代师生制度和现代应该不一样吧,如果现代按照古代的师生制度来,那么一个法院可能有一半的人都是毕业于本地的法学院校,但凡碰到一个教授,副教授来当兼职律师,都没有办法审判他的案件了】
【而且律师有很多是法官的同学】
【如果这种都要回避的话,真的会回避不过来,毕竟大学同学要回避,那么学长学姐学弟学妹,要不要回避呢?】
看到现代人的弹幕,古人都觉得长了见识。
原来,现代的很多法官是同一所院校培养出来的,并且除了法官之外,他们的律师以及其他职位的人员都是同门师生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怕法官会徇私吗?
伍爱华看到弹幕上的讨论,不由说道:“那时候的师生关系和我们现代是不一样的,大家记得之前有一个所谓的诛十族,比诛九族还多了一族,这一族就是师生。”
“在古代,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并不是一句简单的话,如果老师过世的早,学生是有承担为老师抚养其家人、赡养老师的父母以及师母,并养大、教育老师孩子的责任的。”
“当然,权利义务是对等的,负有这些义务的入室弟子在老师在世的时候,也可以继承老师的政治资源,接受老师的庇护,如果学生没有钱吃饭,老师也是要像老父亲一样为他们提供金钱援助。”
“这种亲密的师生关系和我们大学的学习是截然不同的,如果真的要类比的话,那就是关系亲近的导师及其研究生?”
【不不不,一般的学生和导师可没有这么亲密的关系】
【这说是老师,其实和收养都没有什么区别了吧?】
【那可不,关系好的还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自己的学生,让他成为自己的女婿】
【有没有人说一说那个诛十族是什么回事呀?我只听说过诛九族】
【就要问问我们的Judy了】
【Judy不仅杀了人家的学生,还杀了学生的学生,一网打尽,杀了总共800多个人】
已经知道Judy是用来形容自己的,朱棣依然稳坐:有什么问题吗?
永乐大帝丝毫不觉得自己对方孝孺做的事情过分。
以方孝孺的影响力,不把他的门生以及门生的门生们杀干净,那么乱的就是自己的朝廷了。
“我们国家的回避制度主要是看法官与利害关系人有无特殊关系,西方的回避制度更加严格,连法官的政治立场以及他们的观点,也会成为回避的理由。”
“例如,如果有一个法官是一个非常严格的反同性恋立场持有者,那么他很可能会因为这一个立场而被本身身为同性恋的被告人申请回避,因为认为他会有歧视性的判决。”
【同性恋?】古人有些迷糊,但是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暴露身份的部分古人还是不敢说的太清楚,只提出了一个问题。
【就是断袖之癖,知道吧?】
断袖的故事已经发生的后面朝代自然是明白过来了,但是在那之前的人们还是一头雾水。
【就是龙阳之好】
这下子除了春秋战国的个别位面之外,其他人都明白了过来。
【有人歧视两个男人在一起也挺正常的】有古人说道。
【我感觉刚刚举的例子并不完全,同性恋其实也包括了磨镜,并不只有两个男人在一起,还有两个女人在一起】
“啊?”
第一次听说这些故事的部分闺阁小姐羞红的捂住了脸。
她们也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居然,居然有人……”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读历史书的古代,不少人都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但是福建等契兄弟非常流行的地方,却觉得见怪不怪。
“两个男人在一起又怎么了?我们这边不是比比皆是吗?”
“至于错判追责制度,唐律也非常严格。”伍爱华继续说道。
“不管是故意判错还是学艺不精过失判错,审判官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唐律将这种情况分为两类,分别是出罪和入罪。”
“出罪是将重罪判为了轻罪,或者是将有罪判为了无罪,入罪则相反,是将轻罪判为了重罪,或者是将无罪判为了有罪。”
“根据唐律,故意审判出入罪的,按照唐律的要求,要对审判官进行反坐。”
“唐律疏议断狱篇章明确说明了,‘如入全罪,以全罪论,以轻入重,以所剩论’,又说了,‘其出罪者,各如之’,也就是说,出罪和入罪是类似的判罚。”
“而如果是过失的话,相应的刑罚会得到减轻。”
“唐律疏议里面就说明了,断罪失于入者各减三等,失于出者各减五等。”
“但不管怎么说,这都体现了唐律对于审判结果的审慎原则。”
【不管哪个朝代,当法官都不容易呀】
【有多大权力就要负多大的责任,如果法官判错,很可能会毁灭了一个家庭,自然要小心谨慎才是】
【现在适用死刑也非常谨慎,很多我觉得应该死刑的,也只判了死缓或者无期】
【有些国家甚至还废除了死刑,真的是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
【宁可错杀也不放过和宁可放过也不错杀,都是一体两面的错误想法,就应该是有多少罪定多少刑罚才是】
“唐律在制度设计的时候,是很注重司法公正与权力分权的。”
“在唐朝,大理寺是国家最高审判机关,刑部是司法行政机关,御史台是监察机关,唐朝有一个特殊的制度,叫做三司会审。”
“遇见特别重大的案件,由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的最高长官,也就是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共同审理案件。”
“并且,基层司法机构只对民事案件的判决生效,涉及到刑事案件时,只有笞刑和杖刑是由县级基层司法机构来判决,也就是我们在电视剧里常见的县令下令打五十大板,就是当场执行。”
“涉及到徒刑以上的案件需要州府复审,只有州府复审同意之后,才可以给犯人判决徒刑,并且徒刑罪犯并不能由县自己官押,而是送到州府的指定地点统一关押。”
“而流放以上的刑罚,则需要刑部确认,死刑以上的罪行,需要皇帝本人确认。”
【其实如果要当一个勤政爱民的皇帝,工作量还挺大的,也无怪乎有不少皇帝都累死】
【努力不一定能成明君,但是躺平一定很轻松成为昏君】
【别说了,有些皇帝,我甚至恨不得他们躺平!人家大臣治理的好好的,他们非要掺和一脚葬送国运】
【人就应该对自己的能力有点逼数,比如说堡】
这把是轮到朱元璋暴躁了:“那个小兔崽子到底干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啊?!!!”
第109章
朱元璋愤怒不已的时候,伍爱华的直播也进入了尾声。
“今天我们和大家说了隋唐的法律制度,大致的内容就是之前说的这一些,今天的直播也快要结束了,大家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主播,唐朝都说了,你也不说说唐朝皇室的爱恨情仇?!】
【我想知道一代女帝继位有什么法律上的合法性吗?】
【说起这个,我可就不困了,唐高宗收了唐太宗的小妾当妃子有合法性在吗?】
【唐玄宗娶了自己的儿媳妇,在唐朝是违法的吗?】
【我们老家这边有个很有名的戏叫醉打金枝,唐朝的驸马如果打了公主会有什么样的惩罚呢?】
看到汹涌的弹幕,伍爱华就和睁眼瞎一样的说道,“既然大家都没有什么问题,那我们今天的直播就结束了,谢谢大家的观看!”
【主播,你瞎呀,我们明明有这么多问题】
【所以真的有人敢打公主?】
这条弹幕是李世民发的,毕竟唐玄宗娶儿媳妇、家里出了一个女帝,以及自己的小老婆被儿子娶做了妃子这些事情他早就已经知道了,此时再看到,虽然心里不舒服,但也不至于说再次破防。
但是看到醉打金枝,李世民是真的憋不住了。
不是,活着不好吗?谁敢打我们家的女儿?后世的皇帝是多么废物,难道是把公主嫁进了权臣的家里?
【醉打金枝是一个戏剧来,好像是没有史实的吧?】
【是真的,当时的皇帝还挺有同理心的,他觉得公主做的不对,还让公主遵守妇道,回去孝敬她的婆家】
【我觉得是因为皇帝很需要驸马他爹来为自己守卫王朝的安定,所以才会忍下来,如果是一个干啥啥不行的家族,皇帝早就把人家挫骨扬灰了】
【真的假的?有人详细说说吗?】
【就是郭子仪的儿子和升平公主吵架,然后两个人打起来了呀,皇帝听了公主告状,没怪罪郭家,后面郭子仪知道之后连忙把他儿子绑了去找皇帝请罪】
看到这番话,郭子仪整个人都惊呆了。
不是,我儿子居然敢打公主?!他是把九族的人头都不当做一回事了吗?
【皇帝当时就大度宽恕了郭子仪的儿子,并且拉着郭子仪推心置腹,后面郭子仪一生都效忠于唐朝王室,立下了戎马功劳】
【也是升平公主当时太任性了,连家里长辈过寿都不愿意过去拜寿,当然,郭子仪他儿子也是从小被宠大的,当时两个人只有十几岁,还是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有矛盾也很正常,后来这两人被各自的父亲好好教育了一顿,最后成为了恩爱又有好名声的夫妻cp,不算辱没了家风】
【他们后来生了一个女儿嫁给了皇室,是出了名贤德的郭太后】
看到弹幕这些话,李世民的怒气稍稍缓解。
如果是如同卫霍一样的名将,那么就算女儿和人家儿子打了起来,也不是不可以宽恕……
毕竟看弹幕所说,郭子仪本人还是很懂礼的,只是他的儿子当时还是个毛头小子,不知天高地厚!
韩信尚且忍受胯下之辱,有些时候就是不得不去妥协的。
【这也就是郭子仪的儿子】
【其实唐朝公主受到委屈的也不少,很多公主还和亲了呢,大家不会不知道布达拉宫吧?】
【文成公主也不是皇帝的女儿啊,只不过是李堂宗室之女】
【别管是不是皇帝生的,他竟然被皇帝认为女儿封为公主,代表的就是皇帝的脸面,结果嫁给松赞干布还不是相当于是小老婆,也不知道李世民怎么想的?别人的女儿不心疼?】
【文成公主不是王后吗?怎么会是小老婆?】
【当时松赞干布可不止一个王后,那个什么尼泊尔的公主不是地位就比文成公主高,那才是大老婆吧】
【那是被宗教篡改了的史实,事实上当时文成公主就是地位最高的王后】
【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
【别说,就从这一点来说,李世民确实是比不上其他几位大帝】
看到后世人这一番话,李世民的血压再次升高了。
朕怎么会把公主嫁给西藏人?
在李世民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后世人也问出了类似的问题。
【说起来真是想不通,李世民为什么要嫁宗室女给西藏的吐司?】
【一开始松赞干布求亲,唐太宗是拒绝的,然后松赞干布跑到了四川,扬言不和亲,就会率领吐蕃的大军去入侵唐朝,但是他很快就被唐朝的先锋军打败了,在被打败的情况下,他还有脸再次请婚,而唐太宗还真的就把公主嫁给了他,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也是不明白李世民的脑回路,就和康熙打败了俄国人,却还是把地盘割让给对方一样,让人难以理解】
忽然被cue的康熙:怎么又有朕的事?
在有人这样说的时候,也有西藏的人发言。
【康熙的事我们不明白,但是太宗此举维护了西藏人民和中原人民200多年的和平,并且极大的促进了西藏的文化、艺术、医学发展,功在当下,利在千秋!文成公主永远是被我们纪念的伟大女性】
李世民闻言,原本打定主意不和亲,又有点改变了想法。
康熙:合着这就变成了我一个人的错?
【哈哈哈!康熙忽然被甩了一口锅】
【毕竟要注重民族团结,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们国家不可分割的领土,康熙想要从尼布楚条约的耻辱中脱身,只可能是合并了俄国,但是他不是没合并吗?】
康熙这个时候是真的不明白了,他抓着和自己一直联系的非自然管理部门的人问:“俄国那地方一年有半年都是冬天,不毛之地,要那里的领土有什么作用呢?”
非自然管理部门的人下意识回答道:“但是他们那里的矿产、天然气和石油多呀!”
康熙敏锐的挑眉。
看来后世的人对于所谓的矿产、天然气和石油很注意,应该是后世的重要物资,也不知道自己这里可不可以利用起来?
如果真的很有用的话,沙俄……
满洲的八旗也不知比起蒙古人的铁骑来如何?
正好沙俄皇室的姐弟还在为皇位作斗争,此时是趁虚而入的时候……
【别的不说,藏民们的信仰真的很虔诚,赚了钱,所有的钱都会换成金子供奉给寺庙,自己可以吃糠咽菜,寺庙的屋顶都要用金砖造成】
【大概就是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的区别吧,虽然大乘佛教也有给佛祖书塑金身的说法,但是我们中原人民可没有苦了自己一切都供奉给佛祖和寺庙的习惯】
【和尚要是敢来我们这里说这种话,他们那个庙也建不起来】
【梁武帝那种傻子,有一个就够了,其他的皇帝对于宗教还是很警惕的】
【西藏的佛教:牧民省吃俭用将家里结余换成金子供奉给寺庙,中原的佛教:和尚亲自下海大相国寺建立成一条商业街】
【你还别说,大相国寺的住持佛法是否精深咱不清楚,但是商业思维和管理能力应该都是很强的】
【其实我觉得范仲淹和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很大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向专业人士请教,人大相国寺就在汴京,你们怎么不和他们大师好好沟通一下佛家赚钱思想呢?!人家可是已经把这套商业模式玩明白了的实践家】
范仲淹和王安石此时都露出了迷茫的神情。
啊这……问大相国寺怎么变法?这真的有用吗?
第110章
相比于王安石,范仲淹本人是比较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建议的,于是在弹幕提及大相国寺时,趁着伍爱华还没有关闭直播,范仲淹赶紧联系了一直和自己联系的小范。
“这大相国寺的模式是真的可以帮助大宋提高经济的吗?能详细说说吗?”范仲淹问道。
范仲淹问着,小范不由挠头,自己既不是学经济学的,也不是学工商管理的,着实是不知道呀!
小范会被选来给改革的大佬当客服,不是因为他对经济改革有见解,而是因为大家都没有见解,而小范恰好姓范。
虽然小范声称自己是范仲淹的第几十世孙,相处中也没有获得大佬的任何优待,当然,大家也没有指望能写出岳阳楼记的大佬会因为这些微薄的血缘关系给予小范优待,只是想让范仲淹觉得他更亲切一点罢了。
毕竟很多时候就这么一点点的亲切就可以换来很多隐形的便利嘛。
当然,这种亲切对于范仲淹来说有用,对于小范来说也有用。
小范本人因为姓范的原因,对于范仲淹的事迹专门去了解过,本身是很佩服范仲淹这个人的,所以在范仲淹问出了问题的时候,小范也认真思考并且给予了自己所能给的帮助。
具体体现在找到自己经济专业毕业的同事,让他给范仲淹解释一下。
同事:有没有可能我在这个专业只是一个菜鸡?
但不管怎么样,学过基础经济学理论的同事还是给了范仲淹回答。
那个时候大相国寺的集会,其实可以相当于现代的赶集?同事找出了赶集经济和地摊经济的论文,照猫画虎地科普着。
【大相国寺模式重要的并不是摊位费,而是在经济流动的情况下产生更多的价值】
【只有流动起来的货币,才能产生更多收益,所以刺激消费是很必要的,要想办法让高官显贵把手里的钱花出来】
【就好比现代很多商场招商引资的时候,会免去前几年的租金,主要是因为人流量带来的消费可以进一步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
【有钱人的钱花不完?奢侈品行业了解一下?护币了解一下?】
同事如是这般的说了一番,范仲淹半懂不懂的记录了下来,打算和其他的同僚一起好好讨论一下。
范仲淹刚记完,伍爱华的直播也结束了。
非自然管理部门的工作又到了总结的时候。
知道要开始总结,最头疼的就是专家组:这群卧龙凤雏也不知道会给大家惹出多么大的麻烦!
想想之前那些蛊惑古人做事的,专家组就觉得头发都少了一把,只是秃头不算工伤,也没有补偿。
“拿着他们的汇报材料,好像翻开都需要一点勇气。”专家A说道。
鼓足了勇气的专家A,翻开第一本刚看完第一段就是眼前一黑。
边上还在摸鱼没有开始看的专家B看同事的脸色就预感不妙,“又发生了什么?”
专家A把手上的报告递给同事,摆了摆手,气的一句话都没说出来。
同事不由得念出了报告上的内容:“和忽必烈说了白令海峡的存在?告知他美洲大陆的面积不比欧亚大陆小?!”
“天呐,他是想在蒙古帝国统一欧亚之后,再让人家把美洲也统一了吗?”
一开始看了报告的专家A说:“人家的理由很充分啊,说是蒙古人统治最多沦为四等公民,对于当地的印第安人来说,总好过被欧洲人砍下头来拿头盖骨乘酒喝,忽必烈的统一完全是功德无量,简直能够立地成佛。”
“其实也未必吧?毕竟蒙古人的统治的也不见得好上很多,无非是死的干脆还是慢性折磨?”专家B这般说着:“而且他们信仰不同,别搞出来什么灭神之战。”
“不至于不至于,蒙古人统一欧亚大陆的时候,也没有灭掉其他人的信仰啊。”
“但是等蒙古帝国灭亡,欧洲人再次登上美洲大陆的土地……历史不又会被纠正了吗?”
“好歹,印第安人会从奴隶制社会进去了封建社会?搞不好有一战之力呢?”专家们讨论着。
看完这本的内容,同事劝专家A:“咱们也要看开点,他们都不是第一次了,这种事情还是交给他们领导们反省吧,咱们也只能提提建议而已。”
“这关键不就是看到他们这些骚操作,我连建议都不知道怎么提了吗?”专家A吐槽。
“你看看这本!”开始工作的专家C也拿出了一本觉得离谱的报告:“这家伙想让朱棣开展大航海殖民时代。”
啊?
“你们没听错,他说想让邓和都福船去到哪里,就把殖民地设立到哪里。”
“福船所到之处,皆为大明附属国和领土。”
“乖乖归顺的,就是附属国殖民地,不乖乖归顺的,就直接把人家打下来变成大明的领土。”专家有口难言。
你们还记得我们是要提高法治进程吗?!
“他的理由是?”
“他说那些地方的法治程度没救了,换成大明管理,全球法治进程肯定会大幅提高。”
别说,如果自己不是专家的话,想想这个场景,心里还挺爽的。
但关键就是自己要给他们擦屁股呀!
“我这里还有一个更奇葩的呢!”专家D在边上道。
“什么?!”大家的目光都被他吸引住,看向了他,还能有更奇葩的?
秉持着让我看看还能有多奇葩的心态,大家催促他赶紧把报告的内容说出来。
等到对方真的说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惊呆了。
“因为在西方国家,媳妇也可以继承帝王的皇位,成为女帝和女王,所以那个谁他劝说大明嫁公主,咱也不是和亲,就是喜欢人家西方人,所以要嫁过去而已。”
“但是明朝规定了,不和亲,不纳贡,不赔款呀?”大家很不理解:“他是找打吗?”
“不和亲又没说不可以嫁给外国人,咱这又不是两国联姻,咱这是真爱呀!”专家D强调,掐着嗓子说道。
所有人都露出了非常一言难尽的表情。
在现代人忙碌又头疼的同时,古代人也在因为天幕的影响而改变了原本的生活习惯。
唐朝的官府就在一时之间收到了很多和离的申请。
也是唐朝民风开放,即使是女性也不存在说一个人就不可以立足的情况。
可能自己耕地会困难,但也能活的下来,在城里找个工作的话,可能还比较滋润。
于是一些一直遭受家庭暴力和冷暴力的唐朝妇女做出了反抗。
因为这种异常情况,相关事项甚至被摆上了唐太宗的桌案。
看到报过来的和离数量以及和离原因分析,唐太宗只能叹息道:“民间竟有这么多的丈夫与妻子感情不和?”
作为一名爱老婆人士,唐太宗非常的不理解。
唐朝人在紧锣密鼓的办离婚,宋朝人则是焦急的等待伍爱华的再次直播。
毕竟,根据伍爱华之前的说法,靖康之耻这种事情大家都觉得不是什么好事,只是不管怎么问,弹幕上透露的都是一星半点,没有具体的来龙去脉。
宋朝人的想法:可能是因为时机不到,所以之前大家提出来的问题都被淹没在了弹幕当中,才没有什么人回答,等到天幕说起宋朝的时候,自然会有很多人关注到这一点,肯定能知道更多?
而且大家也想听一听后人对于宋朝的评价。
不仅如此,想到现代人给女性指出来的和离路径,宋朝人不由也紧张了起来,不知道到时候又会被挖掘出来什么法律漏洞,到时候自己是利益受益方还是利益受损方也不一定。
别的人可能还在关心自己未来的利益,改革家们和忧国忧民的官员们的想法则是完全不同。
王安石想着,在天幕说古代税制的时候,不知道能不能把现代的税收制度详细的再说一遍?好让自己看看青苗法怎么能改进。
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的时候,最想知道的是现代的行政管理制度是怎么确保官员工作效率的同时解决冗官问题?
苏轼则是和苏辙讨论起了天幕的目的。
“这人在天幕上说这么多内容,看他的弹幕以及平时的说法,想来早就意识到我们是古人,那他说这些是想引起我们的社会动荡?还是真的认为他们的法制更加高级,认为我们需要向他们学习?”
说起这话,苏轼就觉得非常离谱,按照伍爱华的说法,这其实是生产力决定的事情,现在的法律已经是非常适合社会现状了,如果修改的话,难道不是更加的不合适社会实际?
不得不说,苏轼此时和司马光等人同频了。
但是他们的同频又有所不同,司马光等人是完全的保守派,并不认同法律的变革,但是苏轼等人本身并不抗拒变法,只是认为王安石步子迈的太大,怕他扯到蛋。
因此,苏轼并不是觉得法不可变,而是觉得伍爱华科普的这些事项并不适合此时的宋朝。
这是一件毫无疑问的事情,不说别的,就说工业和农业科学没有发展起来的情况下,怎么让农民脱离土地?
如果不拔高农民的地位,士农工商一体看待,那么耕种的人少了怎么办?只要田地荒芜,国家就会冒出大量的流民,乱世还谈什么法治?
毕竟,看到商人经商赚钱且因为有钱地位比自己还要高,又有几个农民会不动心呢?
这么想着苏轼忧虑的看向天空,对着弟弟说道:“这天幕的出现是福是祸,也尚未可知。”
相比于苏轼,苏辙更加的实用主义:“不管怎么说,对于少年时期的我们来说,绝对是福气,毕竟救下了姐姐。”
听到苏辙这番说话,苏轼沉默了一瞬:“是啊,他们救下了姐姐。”
“我只是觉得,好像这个主播并不是不明白他们会对我们造成的影响,但他就是这样做了,所以他有什么做的理由吗?”
伍爱华如果听到了苏轼的问题,一定会大声说:“我们这么做的理由,当然是为了向高维存在兑换更适合我们的科技啊!”
此时此刻,伍爱华也在向高维存在展示着各个古代位面的法治进度。
“怎么样?你看是不是进步很大?”
“不错不错!”,高维存在满意地说。
“如果觉得不错的话,是不是可以给一笔阶段性的奖励?”伍爱华不抱希望地试探性问。
高维存在却很爽快:“你想要什么?”
早就接到国家通知的伍爱华立马问道:“有没有针对台风和洪水这些灾害的科学技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