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独宠夫郎 > 190-200
    第191章 胡人犯边 盛鸿动怒

    “那得花费多少银子啊!”

    黎粮咂舌。

    平城好大的!

    “大哥, 你之前也说了,望山镇有百亩一等田,你每次过去坐着牛车也得走上两天, 若是将那边的粮食运送回家,那耗时就得更久。”

    “可若是修了水泥路,那花费的时间肯定会少一半,运粮也方便。”

    “为了咱自家人的便利,花些银子就花了。况且, 这灰泥其实比土坯砖要便宜。就算把全县城的路都给修了,顶天了也就是十几万两银子。”

    黎荞知道黎粮心疼银两, 但刚才还不觉得, 此时一琢磨,他觉得这路必须得修。

    今后黎粮王桂花定居盛京,三柳村那边的田地主要是黎谷这位二叔照顾着。

    黎谷年纪不小了, 难不成每次去望山镇都得坐牛车颠簸两日么?

    他又不是没银子。

    这路, 必须得修。

    黎粮听得这话,虽然眉头皱的还是能夹死蚊子, 但口中已经同意了。

    “唉,算了,反正这银子是你挣的, 只要你不心疼, 那我也不瞎唠叨了。”

    “我心疼呀, 但谁让咱黎家的根在平城呢,自己的家, 肯定要整治的舒适又便利。”

    “等我告老还乡, 我和竹哥儿肯定是要回去的, 不说住多久吧, 但肯定要住上一段时间。”

    “到时候我和竹哥儿去巡视自家的田地,但我俩那时候上了年纪,身子骨肯定经不住颠簸的土路。所以这路啊,早晚都得修。”

    自家那个前后两院的大房子,他和陶竹的快乐老家,这辈子肯定要回去看看的。

    黎荞此话,戳到了黎粮的心窝上,他眉头终于舒展开了。

    虽说他和王桂花决定留京了,但三柳村是他长大的地方,还有一帮亲戚在,他将来也是要回去看一看的。

    “你想修就修吧,你全权决定。”他对黎荞道。

    “行,我明日就禀告圣上。”

    身为一个忠心耿耿、在盛鸿跟前没有秘密的纯臣,黎荞有什么大动作,都是先向盛鸿报备的。

    孟月看黎荞三言两语间便将这么大的事给决定下来了,不由羡慕,有钱真好!

    “黎兄,那我呢?我也想为父老乡亲做点事儿。”

    “你可以修你们村到县城的路,这一条路我不和你抢。”黎荞笑着道。

    “成,就这么说定了。”

    孟月爽快的应了下来。

    以他目前的积蓄来说,修这一条路是足够的。

    而庄丰收见黎荞打定了主意,想了想,而后道:“现在整个平城都挺富裕,修路这么大的事,不只便利你一家,依我看,就如修土坯砖路时那般,让大家自发捐一些。”

    “无论捐多捐少,咱都欢迎,不捐也成,全看自愿。”

    “这个啊,村长,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但以我如今的威望,只要你号召,那家家户户肯定都会捐。万一有人觉得修不修路无所谓,不愿意捐,但迫于我的威势不得不捐,那这些人心里头肯定会对我生怨。”

    黎荞不想从别人口袋里掏银子,之前他和陶竹悄悄给南方受灾的府捐银子,就是不想让别的官儿被迫跟着捐。

    捐款这种事,纯属自愿。

    修路这种事,也不是人人都愿意的。

    就像是他上辈子时看的新闻,哪怕是政府免费修路,也有人出于重重原因而不愿意。

    既如此,那干脆他自己修吧。

    “你啊,就没见过你这样的娃。”

    庄丰收忍不住感叹。

    从前黎荞无权无势,做事谨慎、处处为村人考虑,这说的过去。

    如今都是三品大员了,行事还是尽可能考虑、照顾每一位乡亲,说实话,他活了一辈子,历经两朝,这种官儿是头一次见。

    “可不是,黎兄时刻记着底层百姓的不易,这种好官的确不多。”

    孟月也忍不住道。

    “这倒没有,前段时间的张老三等人,那是实实在在抽了我的脸。别夸我了,来来来,继续打牌。”

    黎荞说着又抓起一张牌,招呼牌桌上的几人继续。

    “你又不是故意的。”

    孟月也抓起了牌:“你年轻,偶尔顾虑不到很正常。”

    “张老三是什么事儿?”庄丰收好奇的问。

    “就是皇家物流抢了……”庄文立马为老爹科普。

    庄丰收、黎粮、孟父听的有些唏嘘,原来还有这种事儿。

    哪怕是在盛京,底层的小百姓日子也不好过啊。

    “还是村子里好,自家的田地就是自家的,不会被抢了饭碗。”

    孟父忍不住道。

    “对。”庄丰收深以为然。

    等他回村了,他一定要将盛京的不易宣扬宣扬。

    他身为三柳村的村长,他自是希望村人越来越富裕的,可也要脚踏实地,不要提起盛京就觉得一切皆好。

    村子里那批愿意出去做生意闯荡的人,对盛京颇为憧憬。

    但就盛京这房价,村子里有多少人负担得起?

    城北一个小小的宅子就要上千两,还特别狭小,哪像是在村子里,只要不超过朝廷划定的范围,那想怎么修房子就怎么修。

    当然,城南城西的房子价格低,可黎荞在城东城北,若是每日跨区去黎家铺子里做工,步行的话,来回加一起得两个多时辰。

    就像是今日,他和孟家坐着牛车从城北来城东,那也花费了半个时辰。

    还是住在村子里时方便,大家都在一个村子住着,想串门了,随时随地晃悠几步就到了。

    吃饭时,也能端着碗蹲自家门口或者是晃悠到别人家去边吃边闲聊。

    可在盛京,就黎荞现在这宅子,光是从东二跨院到西二跨院就得坐牛车。

    这种高门大户,深宅大院,村子里的人来了,绝对束手束脚。

    而他庄家,虽和孟家都在城北,但中间隔着几条街,串一次门也不容易。

    除了住的,还有日常花销。

    在村子里时,菜是自家菜地种的,粮食、棉花也是自家田地里种的,只要不讲究,那衣食住行不需要花费什么银子。

    可到了盛京,肉菜一针一线都需要花钱买,关键价格还比在村子里时高。

    还有子女的教育,在盛京读书,那花费可比在村子里高多了。

    所以说,哪怕有黎荞这位靠山,入京之后的日子,那也不如在村子里舒服。

    如今村子里的人,家家户户都算是地主。

    放着好好的地主不做,万里迢迢跑来盛京,单独住在城南、城西,远离亲朋好友,每日跨区忙忙碌碌,几日还见不了黎荞一面,即便见到了,也得恭恭敬敬喊黎大人。

    这种日子,他觉得不太值。

    回村之后,他一定要将利害和村人讲清楚了,免得将来后悔。

    庄丰收身为村长,哪怕来了盛京,脑子里也时常牵挂村人和村中诸多事务。

    黎荞自然也牵挂三柳村。

    他原打算第二天下朝后就向盛鸿提起修路之事,但没想到,平静了许久的大盛,突然来了件大事。

    今年天气冷的早,还没入冬就下了雪,入冬之后每天都干冷干冷的。

    盛京都是如此,盛京往北自然会更冷。

    昨天半夜盛鸿接到奏报,三日前一队胡骑南下,跑到大盛地界烧杀抢掠了一番,造成边关百姓死伤过百。

    前朝末年,胡人趁着战乱,时常南下抢掠人口财物,大盛建立后,胡人继续南下肆虐,盛钧率兵北抗胡人,与对方打了十多年,彻底把对方给打消停了。

    但没想到对方现在又进犯边关。

    早朝之上,盛鸿的脸色很不好。

    自他登基,大盛一直无战事,连小波的百姓起义都没有。

    现在北方胡人突然杀上门来,边关驻军猝不及防,被对方冲进了边城,不仅杀了不少百姓,还抢走了一些财物。

    废物!

    盛鸿动怒,朝中不少官员心中也有火气,大盛国富兵强,现在胡人都抢上门来了,那自然得打回去。

    六皇子便是主战派,他觉得应该和当年一般,将这些胡人打怕了,打痛了,那才算解气。

    七皇子觉得应该加强边城的防御,这才刚入冬胡人就来抢劫了,等天气更冷些,那胡人定然还会来。

    下一次可不能让胡人伤到百姓和轻易走掉了。

    至于主动出击,目前情况不明,他觉得应该先探明情况再说。

    历朝历代,胡人经常南下,但没有哪一朝哪一代可以将胡人给彻底灭绝,之前盛钧与胡人打了十余年,这才把胡人给打消停了一段时间。

    七皇子觉得,加强边城防御让胡人有来无回才是最重要的。

    北上深入胡人腹地,没必要。

    其他几位皇子,都支持七皇子。

    朝中不少大臣也支持七皇子。

    但也有人支持六皇子。

    大盛伤了脸面,应该立马抽回去,不然有损国威啊。

    吵了小半个时辰,最终盛鸿下了决定,他与七皇子的看法一致,应该一边探明情况,一边加强边城防御。

    盛鸿采纳了七皇子的意见,六皇子的脸色不太好。

    下朝之后,特意去了求贤殿,想让盛鸿改了主意。

    盛鸿主意不改,他只能一脸郁闷的告退。

    盛鸿的脸色也不好,黎荞只能将修路一事暂时搁置,勤勤恳恳的当他的代笔,为盛鸿处理奏折。

    这一整日,盛鸿都在看胡人的资料。

    黎荞在一旁瞅着,心中略有些感叹,盛鸿虽是帝王,但被盛钧保护的太好了,登基前,盛钧给他扫平一切阻碍,登基后,最大的事就是各地的天灾和贪官污吏。

    现在终于有一件能称之为大事的胡人侵犯边关,盛鸿竟是有些手忙脚乱。

    但盛鸿的策略是正确的。

    就如七皇子所言,历朝历代北方都有少数民族南下,但没有哪一朝哪一代可以将这些少数民族给武力灭绝。

    大都是融合,让少数民族融入汉族。

    如今情况不明,自是要慎重一些。

    很快到了黎荞的下班时间,盛鸿忙碌了一日,又是翻从前的资料又是召集大臣询问的,心中总算是有底了。

    但是,今年的军费肯定要涨一波。

    刚觉得财政压力缓解了不少,结果又给他添新的开支,他一脸沉重的看向了黎荞:“黎爱卿,你这户部主事最近动动脑筋,为国库增加点进项,若是真的和胡人打起来了,那处处都得花银子。”

    “……是。”

    黎荞应下。

    “算了,灰泥开始向百姓出售吧。”盛鸿又道。

    灰泥虽然售价便宜,但成本也低,若是购买的人足够多,那还是挺能赚钱的。

    黎荞正准备再次应是,外面有小太监进来通禀:

    六皇子又来了。

    盛鸿还没有决定派谁去边关增援,六皇子毛遂自荐,想去边关为大盛的冤魂讨回公道。

    盛鸿自是不肯。

    哪里就值得皇子上前线了?

    大盛的武将足以守卫边关。

    六皇子看无法让盛鸿改变主意,只能再次一脸郁闷的离去。

    盛鸿见状,一脸骄傲的感叹了一声:“年轻人有这份勇气,甚好。但大盛良将众多,不需要他去冒险。”

    “您说的甚是。六皇子的勇气,令微臣钦佩。”

    黎荞立马顺着他的话夸道。

    但当皇帝可不能只有勇气,还得谨慎,打仗,打的不仅仅是钱,还有人。

    凡是打仗,那必定死人,普通小兵的命就不是命么?

    可看高志远的反应,上辈子似乎是六皇子拿到了皇位,他和六皇子在对待百姓一事上,意见差的有些大。

    不过,此次胡人南下的结果是什么?

    六皇子想上前线,该不会是六皇子最终成功然后立下了军功吧?

    若真是如此,那六皇子就将其他几位皇子给甩到身后了。

    盛鸿的第二道题目迟迟未出,但身为帝王,最起码能护得住自家的江山和百姓,若六皇子真立了军功,那盛鸿心里头必然偏向六皇子。

    黎荞有些焦虑,但盛鸿第三日就派了将领前去边城,并且很快就传来了好消息,胡人当真又一次南下,想要杀入边城。

    结果被守边的将领来了个瓮中捉鳖,一网打尽。

    这下子黎荞放心了。

    而此时,已经进入了腊月。

    又该过年了。

    第192章 琐事,过年 高志远装神棍

    这个的冬天, 的确特别冷。

    雪下的不多,但一直干冷干冷的,寒风天天都在吹, 气温整日都在零度以下,黎荞家里的池塘,整个冬天都是冰冻状态。

    往年冬天黎荞偶尔才会用羊脂护一下手脸,但今年冬天风吹的多,皮肤干燥的厉害, 他日日都得用上好的面脂、口脂护肤。

    这种干冷的天气,还不如下雪。

    下雪了不仅能玩雪, 还能给空气增加些湿度。

    而且雪橇如今已经成了盛京富贵人家冬日最爱的玩具, 若下了雪,那皇家玩具店的收益肯定要涨一些。

    但今天冬天雪下的少,每日就是寒风伴着零度以下的低温, 人出门时得裹得一层又一层。

    黎荞每天上班时虽然裹的厚实, 但马车密封不严处处漏风,他便用上了许久未动用的技能:

    异能护体。

    得益于大盛长期无大事, 再加上他批复折子的速度比刚开始快上许多,因此从夏日开始到现在,这大半年中, 他经常中午就出宫回户部了。

    在户部, 他有单独的办公室。

    借着这个私人空间, 他可以悄悄修炼异能。

    在坚持不懈的练习下,他的异能已经是四级了。

    其实异能到了三级就可以调动体内的能量, 可控制这些能量在体内游走。

    能量在体内游走, 可以消除疲劳, 也可以抵御外界的温度。

    但异能三级时, 可调动的能量少,持续的时间也短。

    如今他异能到了四级,可调动的能量多,也耐久,他单独待着时,基本上可以让身体恒温了,夏不热,冬不寒。

    只是,这种手段他只敢独自一人时使用,若是被旁人发现了,那麻烦就大了。

    人呐,名气太大了也不好。

    尤其是他还在盛京住着,不仅宅子距离皇宫近,身边还有满招损谦受益不矜不伐学而不厌这些盛鸿赏的贴身侍卫。

    虽然说盛鸿赏人时已经明确交代了,这些贴身侍卫今后只忠于他一人,盛鸿自己不会与这些人保持联系,就如同几位皇子的贴身侍卫一般。

    可他不放心。

    这些贴身侍卫到他身边的时间太短,他也不是皇子,他若是没有异常还好,若他真露出不合逻辑的怪异之处,这些贴身侍卫会当没看到么?

    正是出于这种担忧,他只敢派黎刀、黎矛这些护院去盯着高志远。

    现在陶竹不去灰泥作坊当招聘管事了,他没有正当的理由把满招损谦受益等人支开。

    上下班都带着这些人,他无法凭空消失一段时间去逮人。

    他原本想要杀掉高志远,可胡人犯边的事一出,他改了主意,他更想审问高志远一番,好从高志远口中逼出上辈子的事。

    不过,他现在不焦虑了。

    因为听黎刀所言,高志远最近有大动作了。

    高志远最近入城,不想方设法靠近六皇子了,而是去了书铺。

    高志远去书铺不是为了考科举而刻苦读书的,也不是接一些抄书的活计养家糊口的,他是在看一些道家的书籍。

    有一次他甚至还跑去找道士算命了。

    高志远这般行径,应该不是为了做道士,高志远应是为了装神棍吧。

    接近不了六皇子,就算是接近了,肯定也不能直白的将上辈子的事告知给六皇子。

    最好的法子,便是装神棍。

    若真成了“能掐会算”的道士,那口中不管讲出怎样的诳语,那都可以解释。

    高志远此举,的确出乎黎荞的预料。

    高志远母子俩的日子挺不好过的,这个冬天太冷,保暖需要大量的干柴和炭火,买者太多,这两者的价格都涨了一些。

    普通人舍不得花银子,盛京城内冻病的甚至是冻死的人数比去年高不少。

    盛京底层百姓的日子都如此难熬,更别说是盛京城外了。

    高志远经常往盛京城内跑,对牛头村的主业不太上心,对主业不上心,挣的钱就少。

    为了维持生计,只能由他娘陈银簪干活,什么捡柴火、进城给人家缝补衣服、洗衣服等,陈银簪什么活都做。

    就今年冬天这个气温,洗衣服是一件多难熬的事,听黎刀说,陈银簪手上、脸上都生了冻疮,瞧着挺吓人。

    可高志远像是看不到亲娘的辛苦,只一个劲的想当神棍,丝毫没有扛起养家重担的意思。

    而陈银簪也惯着高志远这个快三十岁的儿子,每天靠高志远画的大饼充饥。

    说实话,黎荞担心高志远还没来得及成为神棍,这母子俩就先冻出什么好歹了。

    他现在挺想看高志远整活的,快三十岁了却转行做道士,不知道高志远能给他什么惊喜。

    他让黎刀几个更加盯紧了高志远。

    进入腊月之后,离家乡远的官员可以提前请假回乡,往年都有官员请假,但今年天冷,不适合出远门,满朝文武无一人请假。

    腊八之后,过年的气氛就起来了。

    黎家人开始准备年货。

    同时,也开始为明年庄丰收、郑屠户、孟父孟母等人回乡做准备。

    之所以这么早就做准备,是因为牵扯到了暖房和水泥。

    这个冬天,郑浅浅念叨了无数次,幸好今年住上了暖房,不然的话,黎二宝和橘哥儿这两个小宝宝就难熬了。

    沈画没有暖房住,沈画对黎家的暖房羡慕坏了,可他不能住到黎家去,只能日日都念叨一遍明年一定修暖房。

    他今年能做的就是火炕一天十二个时辰都烧着,屋子里也放着炭盆,好让室内温度不至于太低。

    黎粮和王桂花这些习惯了苦日子的,也觉得今天冬天冷的有些离谱。

    他们两人虽然住在暖房里,但心却是牵挂着三柳村。

    黎粮念叨的多了,黎荞也牵挂起三柳村来了。

    明年开了春,天气暖活之后,庄丰收、孟父孟母、郑屠户等人都是要回三柳村的。

    黎荞打算安排几个工匠与他们一起回去,把暖房给黎谷、郑家、沈家、白柚黎大忠等人都给安排上。

    暖房虽然用的干柴多,但黎谷上了年纪,黎春桃也有孩子,郑器石菊夫妇、郑光赵亭夫夫都有孩子,这些人都需要暖房。

    在黎粮一行人出发前往京城时,白柚怀孕了。

    明年白柚肯定也需要暖房。

    沈家夫妇回了家之后,肯定也想住暖房。

    既如此,那干脆把会修建暖房的工匠带回平城。但这些工匠都是盛京人士,让人家跑平城去修暖房,自然要给人家时间考虑和准备。

    除了暖房,还有水泥。

    黎荞已经给盛鸿报备过了,盛鸿对他自掏银子给平城修路的行径大加赞扬,并且允许他把水泥的制法交给庄丰收,好方便平城那边修水泥路。

    最近庄丰收日日都到黎家来学习制作草木灰水泥。

    此前盛鸿担忧和胡人开战会耗费不少银两,因此决定向普通民众出售水泥。

    盛鸿出售水泥的法子很简单,他直接卖水泥浆,人们将水泥浆买回去混着沙土可以修路垒墙。当然,不想掺沙土也行,全看个人处置。

    水泥浆是二十文钱一斤,这个售价其实比土坯砖贵了。

    但这半年来,城外那条宽敞平坦的水泥路,还有黎荞为了自家庄子而修的那几条水泥路,早将盛京百姓折服了。

    贵点就贵点吧,优点更多。

    更何况,其实也不是很贵,买回来和沙土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混合,将自家小院子铺满,也就是几两银子的事儿。

    盛京很多人都舍得花这个钱。

    水泥卖的火爆,那么修路的事就暂停了。

    工匠们得忙着做水泥。

    恰好这个冬天一直很冷,土地上冻,没办法修路,所以盛鸿卖水泥还真是卖对了。

    但盛鸿最近的心情一般般,今年冬天医馆的生意爆好,冻死的乞丐和贫苦百姓近百人。

    腊月十五,官员正式放假。

    黎荞没放假,去年黎荞在半个月内将盛鸿需要一个月才能处理完的折子给批复完毕,盛鸿尝到了甜头,便让黎荞能者多劳。

    什么各衙门的工作总结,各地官员贺新年的问安折子,还有吏部官员的政绩考核表等,他都推给黎荞。

    于是黎荞又是忙活到腊月二十七才放假。

    不过,这个新年前所未有的有年味,宅子也前所未有的热闹,等到了年初一,庄家、徐瑛沈画沈家夫妇、孟家都过来玩耍,那宅子里的欢声笑语更是没断过。

    陶竹脸上一直挂着笑,这才是过年嘛,他家人少,此前几次过年太冷清了。

    元宵节过后,新年算是过完了。

    已经是春天了,搁往年这时候,大太阳一直在天上挂着,虽然没有多少威力,但一些勤快的农人会下地灌溉,免得田地里的庄稼旱着了。

    可今年元宵节之后,温度一直不高,等二月中旬,庄丰收、郑屠户、孟父孟母等人离开时,天气还是挺冷。

    黎荞原想着让他们再住些时日,等天气真正暖了再走,但这几人出来大半年,早就挂念家中诸事了。

    黎荞劝不动,只能让皇家物流的人护送他们回乡。

    一直到农历三月,天气才算是真正暖了起来。

    而这时,研究道家书籍研究了半年的高志远,终于学有所成了,他开始在牛头村给人算命。

    还去牛头村附近的村子包括镇子上摆摊算命。

    他没有进盛京城内,只在乡下活动。

    但正是这种行径,终于让黎刀发现了一个怪异之处,这高志远之前的苦读没有白费,貌似真掌握了算命的技能,短短半年内便收获了几个忠实信徒。

    黎刀偶尔发现,高志远竟是给这几个信徒每人发了一封只有他出了意外才能拆开的信。

    第193章 高志远的后手 高志远的信和小册子

    金秋九月, 丹桂飘香。

    恰逢黎荞休沐,而且黎二宝、橘哥儿也大了些,于是黎荞便带着一家子去菊园赏花。

    大皇子的菊园依旧挺美, 游人众多,漫山遍野大片大片的花朵配着蓝天,美得让人心旷神怡。

    在菊园赏了花,尝了花宴,饮了菊花美酒, 一行人踏着夕阳,乘坐着马车回城。

    水泥路修好之后, 回城之路快多了, 进城时天还没有黑。

    众人玩了一天,几个孩子除了已经五岁半的黎小睿,剩下四个都累的睡着了。

    黎小睿精力很好, 坐在马车上时小嘴巴说个不停, 回了家,又抱起了小皮球, 随手叫上一个护院与他一起踢。

    黎荞七日一次的休沐,也是他的放假日,这一日他可以不用读书, 快乐玩耍。

    黎荞和陶竹抱着黎长风、黎云帆两个长高了不少的小胖友去了暖房, 将睡得呼呼的小崽子放到炕上, 陶竹让黎荞去书房忙正事,他则是吩咐厨房那边简单做些吃的。

    黎荞应了声好, 从暖房出来, 径直去了书房, 他需要处理些公文。

    身为户部主事, 他这位置是有些尴尬的,户部十二部他哪一部的事情都不想管。

    盛鸿看出来了,也没逼他,只是频繁的给他安排一些琐事。

    自打过了年,他每日除了帮着盛鸿批复奏折外,还要处理吏、礼、兵、刑、工这五大部的事。

    也就是说,虽然他现在的官职是三品户部主事,但实际上,六部的事儿,他哪一部都在掺和。

    七位大学士兼任六部尚书、侍郎,但七位大学士每日的工作以本部的事务为主,外部的为辅。

    可他因为一直没掺和户部的事,所以盛鸿给他安排了其他五部的事儿。

    现在的情况是他一个户部的官儿,管的更多的却是吏、礼、兵、刑、工这五大部的事儿。

    这太容易惹人厌了。

    谁乐意自己的地盘被他这个外人掺和进来?

    早知如此,他宁肯去掺和户部十二部的事。

    但幸好盛鸿对他足够重视,而且他和七位大学士相处的挺好,是以他横插一脚,但其他五部的尚书、侍郎们待他依旧挺和气。

    管的事儿多了,他经常得加班,不想加班,那只能将公文带回家来。

    这一年来,因为水泥的出现,工部忙碌了许多。

    像是地方的城墙还有一些防御工事、重要建筑,盛鸿都让加固了一层水泥。

    另外,水泥路也在进行中。

    目前整个盛京大大小小的巷子、街道都铺上了水泥,遇见下雨天,人们再也不用担心道路泥泞了。

    盛京城外也修了许多条水泥路,一些大户人家不差钱,像是辛家,也学着他将通向自家庄子的小路修成了水泥路。

    大皇子为了菊园的生意,也将通向菊园的路给修了。

    这么一来,盛京城外的路况好了许多。

    不管是平日里行走还是运输货物,都比从前便利了不少。

    他黎荞黎大人的名声也更好了,被百姓夸了又夸。

    盛鸿对盛京的路况很满意,希望外地也都安排上,因此,他前日带回来的公文便是外地官员递过来的关于当地官道、城墙、防御工事等涂抹水泥的可行性调查报告。

    当时在宫里没看完,他便带回家来了。

    这会儿天黑了,他进了书房之后,先是点上蜡烛。

    为了保护眼睛,书房里放着二十多个烛台,正慢悠悠的一一点着,外面想起了黎刀的声音:“老爷,小的有事禀告。”

    “进来吧。”

    黎荞头也不回的道。

    伴随着房门的一声轻响,黎刀进来了。

    关好房门,他从怀中掏出了一封信:“老爷,这是小的在高志远信徒家中悄悄拿回来的信。”

    此话一出,黎荞将手中的火折子放下,转身看向了黎刀。

    黎刀手中放着一个土黄色的信封。

    他挑了下眉:“没被人发现吧?”

    “没有。这户人家今日走亲戚去了,明天才回去,小的进他家中时也仔细观察周围了,没被人发现。”

    黎刀道。

    “那就好。”

    黎荞满意了。

    他让满招损这些盛鸿训练出来的侍卫对黎刀几人进行特训,目前来看,成果喜人。

    几步来到黎刀跟前,他单手捏起信封,对着蜡烛打量了一下,然后心中有了底。

    这信封里面只装着一张纸。

    信封是以火漆印封口,他垂眸将信封翻来覆去看了两遍,然后从书桌上拿起一把用来切割宣纸的小刀,顺着火漆印将信封给拆开。

    打开,取出里面的纸张。

    只瞧了两眼,他便笑了。

    “黎刀,你来看看他说的这是什么话。”

    他将手中的纸张递给黎刀。

    黎刀接了过去,仔细看了两眼,随后怒了:“胡说八道!老爷,他在栽赃陷害您!”

    “所以我说他心思不正,我让你盯着他还真盯对了。”

    黎荞原本还有些不好向黎刀解释他让其偷信的动机,可此时,黎荞有了充足的理由。

    因为这张纸上只写了寥寥几句话:

    我高志远若是出事,不管是身陷囹圄还是横死街头亦或者凭空消失,都是连中六元的户部主事黎荞下的手!

    黎荞不是人!

    他因为我当年向陶竹提亲而对我怀恨在心,他要杀我!

    不得不说,高志远是真的不太聪明,他不写最后那句向陶竹提过亲还好,他明确写了出来,那就是画蛇添足方便黎荞向众人解释了。

    “我的确因为他向陶家提过亲而不喜他,但我何至于因为此事去杀他?我现在有夫郎有孩子还官居三品是圣上跟前的大红人,我何苦为了他葬送这一切?”

    黎荞也没动怒,只是皱着眉一脸不解:“他写下此信,实在是荒谬。”

    “在三柳村时他就鬼鬼祟祟的,莫名其妙消失,再出现时却是在盛京,此时更是转行做了道士替人算命。”

    “我看此人才不是人,他心怀鬼胎,他心中有鬼。”

    “没错!”黎刀狠狠点头。

    呸!

    也不看看自己那条烂命值几个钱,就算是他这个护院动手,他都觉得不值得一命换一命呢!

    他一个护院的命都比高志远的烂命值钱!

    还说他家老爷不是人?

    这世上再没有比他家老爷更善良更和气的人了!

    他家在暨北省和盛京的交界处,前些年他爹得了重病,他阿爹将家中田地卖了个七七八八,但依旧没能将他爹治好,他身为家中老大,为了一家子老小便将他自己卖了。

    他这种半大小子,说好卖也好卖,说不好卖也不好卖,优缺点都很明显,但他运气不太好,在人牙子手中待了小半年,这才到了黎家。

    在人牙子手里的日子苦极了,各种活儿都得干,还吃不饱,时不时的还要挨打,每日都是人牙子的出气筒。

    但到了黎家,他日日过的都是从前梦里才有的好日子,穿锦衣,顿顿有肉,不仅有月钱,时不时的还有赏钱。

    而且他家老爷从不打骂他,不但给他讲道理,让他识字,还教会他种种技能。

    更重要的是!

    他家老爷无意中听到他和黎弩几个谈论家人,得知他家中亲爹、阿爹俱在,便允许他和他家里人联系。

    他雇佣皇家物流的跑腿大哥,将他的月钱、赏银还有一些布料、药材、吃食送回家中,如今他爹的病不仅治好了,他阿爹也把家中的田地重新买了回去。

    他若是在黎家多待几年,那他能让他家成为村中的小地主!

    他家老爷是他的再生父母!

    现在这个高志远竟然骂他家老爷不是人,这个高志远才不是人!

    越想越怒,他道:“老爷,要不小的去兵马所一趟,就说高志远装神弄鬼诬陷好人,让兵马所的人把他抓起来。”

    “那不正应了这封信么?他现在整日神神叨叨的,八成在图谋什么,咱们冒然出手会打草惊蛇。”

    “你们几个盯着高志远家,现在他经常外出不在家,你去他家里翻翻,看能不能再寻出什么。”

    黎荞摆出严肃的模样,仔细叮嘱黎刀。

    “也是。他突然转行当了道士,还特意栽赃给您这么大一口黑锅,这的确可疑。”

    黎刀细细一想,脸上的怒色转为了凝重之色。

    高志远借鬼神行事,这才半年就栽赃给他家老爷一条人命,以后高志远若真闯荡出了点名声,那指不定要栽赃给他家老爷什么呢!

    不行。

    他得盯紧了。

    若高志远真要对他家老爷不利,那到时候他肯定要亲手铲除这一祸害。

    “还有,这事儿依旧不要对外宣扬,只有咱们主仆两个知道。”黎荞又叮嘱道。

    信的事儿黎枪几人也知道,但这信里的内容,只有他和黎刀知晓。

    “老爷放心,小的绝对不会外传,若外传一个字,就让小的惨死街头。”

    黎刀立马拍着心口发誓。

    黎荞闻言笑了笑:“我信你。”

    他说着走向书架,从书架上取下来一个木盒子,将木盒子打开,里面装着一摞银票。

    这是他的零花钱。

    他取出三张一百两的银票,来到黎刀跟前递给了黎刀:“你们几个在外面风餐露宿的,挺辛苦的,拿去吃点好的。”

    “这是小的应做的,老爷,这给的太多了。”黎刀真心实意的推拒。

    “拿着吧,你们找人打探消息也需要花银两。”

    黎荞说着将银票直接塞到黎刀怀中:“下去吧。”

    黎刀知道自家老爷的性子,凡是他家老爷想给的,那必定要给出去,他只能接过银票,恭恭敬敬的应是,然后将信封收起揣怀里出去了。

    这信他得重新封口,放回原处。

    黎刀走了之后,黎荞继续点蜡烛,等整个书房亮堂堂的好似白日一般,他坐到书桌前开始看公文。

    至于高志远的那封信,他倒是没怎么放在心上。

    这些年他行事很谨慎,每“发明”一种新吃食、新物件,都给众人一个很合理的理由。

    就算高志远真的跳出来说他不是原主,那信的人也不多。

    高志远之所以迟迟不敢站出来指认他,不就是因为高志远无法向众人解释他高志远是如何知道他黎荞不是人的。

    高志远解释不清,那旁人自然不信。

    高志远重活一世,还在做高官厚禄享尽人间富贵的美梦,没有万全的把握,自是不肯站出来指认他。

    可现在高志远突然做了道士,那高志远再说话,信的人就多了。

    万一盛鸿信了,那就麻烦了。

    所以,这高志远没必要活在世上了。

    而且,高志远给这几个信徒信时,明确说过除非他高志远出了事,不然这几个信徒万万不能私拆此信。

    这正方便他行事。

    人杀了,信抢了,完事。

    黎荞没把高志远放在心上,专心处理正事。

    不一会儿,陶竹来了。

    陶竹手中拎着一个大食盒,夫夫两人在书房吃了晚饭,然后陶竹回了暖房那边,他则是继续处理公文。

    高志远的事儿,他一个字都没向陶竹提及。

    翌日上朝,他也是该干嘛干嘛。

    今年雨水少,不只是盛京这边,大盛十二省,每一省都缺雨水,所以今年收成不太好。

    但有红薯、玉米、土豆这些高产、耐旱的作物在,所以农人还是可以吃饱饭的。

    不过,到底收成不好,他和陶竹商议了一下,又减了自家佃户的租子。

    反正不差这个钱。

    忙忙碌碌中,时间过的飞快。

    很快又到了修沐日,这一日,他没有带着全家出去玩,昨日突然下了一场雨,天气一下子冷了,这种天不适合出门。

    在自家宅子里陪着陶竹和几个小家伙待了一日,傍晚,他回了书房,准备加会儿班。

    黎刀又来了。

    “老爷,小的在高志远家中的墙缝里寻到一个小册子,这小册子是拿牛皮纸包裹着,看着很珍贵的样子,小的将这小册子拿回来了。”

    黎刀恭恭敬敬的将手中只有巴掌大的小册子递到了黎荞跟前。

    黎荞一边接过一边问:“他家有没有其他异常?”

    “他房间里放着不少道家的书籍,还有一些符纸、做法事所需的法器等物件,小的仔细看了,没有什么异常。”

    “除了这个放在墙缝里的小册子。”

    黎刀摇头道。

    高志远母子俩在牛头村所住的房子是个二十多年的老房子,这房子是土坯砖盖的,墙壁开裂,四处漏风。

    这正方便高志远藏东西。

    当时他没发现任何异常,但高志远此人的确对他家老爷包藏祸心,于是他又仔细翻找了一遍,床下翻了,地面上的土坯砖也挨个摸了摸,最后摸到墙上的缝隙时,这才发现了这本小册子。

    “干的不错。”

    黎荞夸了一句,然后低头看向手中的小册子。

    这小册子是拿最便宜的草纸做的,纸张泛着黄,翻开第一页,上面没有任何字。

    第二页,上面写着几行字。

    只一眼,就让黎荞眸子眯了起来。

    第一行写着简单几个字:

    盛平二十四年,盛鸿驾崩,大皇子继位。

    第194章 上辈子的事儿 幸好,感恩

    盛平二十四年, 盛鸿驾崩?!

    盛鸿驾崩?

    今年是盛平十三年,那盛鸿只剩下十一年的寿命???

    而且,最后登基的还真是大皇子?!

    黎荞盯着大皇子三个字, 心中掀过滔天巨浪,他之前的猜测没有错,七皇子真帮着大皇子拿到了皇位!

    那高志远接近六皇子鬼鬼祟祟的是要干啥?

    但他来不及多想,视线不由自主往第二行字瞧去。

    第二行写着:盛之简做了三个月皇帝,病逝, 三皇子盛时毓登基,听说是七皇子辅政。

    黎荞:“……”

    大皇子这身子……还能再熬十一年, 不错了。

    “听说”是七皇子辅政?

    这高志远到底是忘了上辈子的事儿还是因为上辈子是小人物接触不到高层的事儿所以只能“听说”?

    他又低头往下看。

    第三行写着:

    六皇子应是盛平十五年死的, 死在胡人之手。

    黎荞:“……”

    六皇子死了?

    还是死在胡人之手?!

    难不成六皇子真去前线了?

    不不不,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去年已经打退了胡人的进攻,现在高志远写六皇子死在胡人之手, 那这两年胡人还会犯边!

    第二页只写着这几行字, 他急急的翻开第三页。

    映入眼帘的是一行让他五脏皆颤的字:

    未来十余年天气严寒,大旱, 大涝不断。

    这一行字后缀着几个墨点,应是高志远写的时候在思索,墨点之后, 便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没头没尾还伴着涂改印记的字:

    暨北省、东山省、西山省大旱。

    东山省黄河决堤, 改道。

    听说南方下雪, 湖泊、长江结冰。

    盛平十五年,罕见大蝗灾, 波及到河西府, 听说蔓延到三个省。

    这……

    黎荞盯着这几行字, 咬着牙暗暗吸了口气, 努力稳住心神,黎刀还在,他情绪不能外露。

    他抿着唇去看第四页。

    第四页还是没头没尾的字,应是高志远在思索上辈子的种种大事:

    天寒,胡人年年入侵,听说有一次差点儿破了盛京城门。

    听说南方有鼠疫。

    第五页,依旧是类似的话,但却提到了陶竹:

    盛平十九年,平城下了好大的雪,我们娘俩差点儿冻死,去找陶竹那个贱人想要借点粮食棉衣,结果这个贱人竟放狗咬我,早知如此,当初死活都不能让这贱人离开高家!

    这一段话明显带着巨大的怒气和懊恼,下笔比较重,墨迹将劣质的草纸都给浸透了。

    黎荞盯着这段话看了三遍,他垂下眸子,又翻开了第六页。

    他无法精准的从这段话中推断出上辈子高志远和陶竹的关系,但不管如何,那都是上辈子的事了。

    上辈子的竹哥儿本就那么苦了,又去了高家,他的竹哥儿到底受了多少折磨……

    以竹哥儿的性子,也就只能做出放狗咬人这种轻轻揭过的举止了。

    他的竹哥儿太善良了。

    不过没关系,上辈子的仇,他来报。

    第七页,依旧是在骂陶竹:

    盛平二十年,大旱,田地里庄稼颗粒无收,娘得了重病,我又去找那个贱人,虽然说没真的过门,但这贱人和我定了亲,也一直与我一同喊娘,娘算是他半个长辈。

    可陶竹这贱人不但见死不救,还又放狗咬我!

    这种贱人宁肯给其他人施粥都不肯救娘,他该下一百层地狱!

    老天爷怎会让这贱人救了七皇子,这机缘该是我的,是我的!

    而且这辈子竟然嫁给黎荞那个不知道从哪儿来的孤魂野鬼脏了身子,贱人,贱人!

    上辈子终身未嫁,还以为是个贞洁烈哥儿,谁知是个见着男人就敞开腿的烂货!

    我命里的贵人?

    贵个屁!

    烂货!

    看完这一页,黎荞眸底虽然冰冷一片,但心中却是松了口气。

    原来如此。

    高志远想抢的机缘是竹哥儿的。

    好大一份机缘,怪不得高志远想抢。

    幸好有这份机缘在,在没有他的上辈子,善良的竹哥儿救了七皇子,以七皇子的性子必定会报答竹哥儿。

    竹哥儿一定会过的很好。

    在经受陶家和高家的双重折磨之后,竹哥儿依旧维持着天生的善良,碰见灾荒年,会大方的给乡亲们施粥。

    好人有好报,即便上辈子没有他,即便上辈子这个时空似乎突然经历了小冰期各种天灾不断,但竹哥儿最后还是过的很好。

    他可以放心了。

    真好。

    其实,在推断出高志远是重生人士之后,他一直拒绝去想陶竹上辈子会如何。

    已经是上辈子的事儿了,他帮不了陶竹什么,而当时陶竹那个处境……他害怕,他不敢去想。

    可现在,从高志远的这个小册子里知道即便没有他,陶竹也过的很好,那他是真的安心了。

    看在高志远告诉他这件事的份上,他会让高志远死的痛快些的。

    手指轻轻捏着劣质的草纸,他翻开了第八页。

    这一页,高志远没有写上辈子的事儿,而是在思索各种应对之策:

    应该想办法告诉六皇子,让六皇子不要上战场,若是救了六皇子,那我也成了救过皇子的人了。

    若我再助六皇子登基,那这辈子肯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再也不用怕黎荞这个不知道从哪儿来的孤魂野鬼了!

    还有各种灾害,我应该借着这些天灾成为功臣。

    接下来几页,全是高志远记录的如何成为功臣的法子。

    什么给六皇子写匿名信。

    制造类似鱼腹中发现“陈胜王”的神迹。

    先混入六皇子名下的产业中当账房先生,然后入六皇子府当差役、幕僚等。

    ……

    高志远想了无数的法子,但最终选择了当道士。

    当道士好啊,前期只需要苦心钻研道家经书、学说以及一些涉及到风水、算卦的书籍就成了。

    这些书籍还挺好找,厚着脸皮去书馆白蹭就行。

    学成之后再跑去找其他道士学几招,然后就能出师了。

    有道士这个身份在,可以尽情胡说八道。

    仗着有上辈子的记忆,这辈子说不定能混个国师当当。

    这本小册子后边几页着实没有多少内容,全是高志远的痴人做梦,黎荞很快就翻完了,翻完之后,他又重新看了一遍,确认将上面的内容都记住了,然后看向了黎刀。

    “包起来放回原处,盯着,不要让任何人知道这个小册子的存在。”

    黎荞吩咐道。

    这个小册子应是存在好几年了,高志远应是想起什么写什么,所以字迹、墨汁有着些微的差别。

    既如此,这个小册子应该继续待在墙缝里,说不定在他对高志远动手前,高志远还能再想起些什么。

    黎刀恭敬应是,一个字都没问,他将小册子揣到怀里,看黎荞没有其他吩咐了,便告退离开了书房。

    黎刀离开之后,黎荞坐了一会儿,这才收拾好心情重新看公文。

    各种灾祸不会在明日到来,所以他得先把手头上的公文处理完。

    约莫一刻钟后,陶竹来了。

    他手中依旧拎着食盒,天气冷了,食盒外面包了一层棉大衣保温。

    怔怔了看了陶竹几秒,随后黎荞从椅子上起身,脸上挂起了笑:“喊我去正房那边就成了,不用特意送来。”

    “就俩个食盒,能重到哪儿去?你吃完继续忙,早些忙完,早些回正房那边,天冷了,这个大书房还没烧暖气,咱们正房已经烧上了。”

    陶竹说着来到书桌旁,黎荞已经将桌子上的公文收起,他打开食盒将里面的饭菜摆了出来。

    虽是晚饭,但黎荞胃口一向好,因此晚饭挺丰盛。

    热乎乎的酸辣鸡丝汤,黄焖鱼翅,红烧鹿肉,糖醋里脊,陶竹亲手腌的爽脆萝卜条,另外还有大一盘子拇指煎包以及香气喷鼻的白米饭。

    当然,还有饭后水果:

    两个石榴。

    陶竹站在书桌前,他将筷子递给黎荞,然后便准备在圆凳上坐下,但谁知黎荞却是道:“咱俩一起坐太师椅。”

    说罢,黎荞将书桌后的太师椅搬到书桌前,然后示意陶竹坐下。

    陶竹忍不住笑:“吃个饭要这么挤么?”

    “天冷,咱俩挤一挤暖和。”黎荞扶着他的肩膀,让他在太师椅上坐下。

    等他坐下了,黎荞也坐了下去。

    虽然太师椅宽敞,但到底是两个成人男子,黎荞坐下去之后,他和陶竹紧紧挨着,臀部卡在椅子里,活动有些不便。

    平日里,陶竹坐在灯下算账时他喜欢这么和陶竹挤着,现在吃饭时也这样挤,陶竹脸上虽挂着笑,但口里却提醒道:“别影响你吃饭。”

    “不会。”黎荞说起拿起筷子夹了一个拇指大的小煎包,他朝着陶竹嘴边递去:“尝一尝。”

    陶竹一口吃下,一边嚼一边道:“你快吃,再耽搁饭菜都要凉了。”

    “好。”

    黎荞嘴巴上应着,手也将米饭挪到了自己跟前,但再夹起菜,筷子又忍不住朝着陶竹伸去。

    他的竹哥儿上辈子终身未嫁,遇见这种寒冷的天气,肯定是独自一人坐在灯下吃饭。

    幸好这辈子他穿来了,不然的话,竹哥儿的机缘要被抢了。

    没了机缘,竹哥儿可怎么办。

    陶竹不知道黎荞刚才经历了什么,不过,黎荞看着他的眼神永远亮亮的,是充满爱的,正如此时一般,他笑着也夹起菜喂给黎荞。

    两个人黏黏糊糊的你喂我一口我喂你一口,硬是将这顿饭的时间拉长了一倍。

    “好了好了,你继续看公文吧,我得回去瞧瞧长风和云帆,他们俩该醒了。”

    陶竹还牵挂着两个小家伙,说着就要起身收拾碗筷。

    黎荞陪着他们俩玩了一整天,刚才两个小家伙睡了。

    “行。”黎荞也一并起身,不过,等站起之后,他一手伸出抱住了陶竹纤细的腰,一手捧着陶竹的脸颊,而后对着陶竹的唇亲了下去。

    刚吃过石榴,两人嘴巴里都是石榴的甜味,陶竹不由停下了手中收拾碗筷的动作,而后闭上了眸子。

    黎荞揽着他腰肢的手臂收得很紧,但嘴巴的动作却很轻柔,他喜欢黎荞这样亲他。

    这个吻结束时,两个人又坐回到了太师椅上,不过坐姿不一样了,陶竹坐在黎荞腿上,整个人已经趴在了黎荞怀里。

    “我真的得去瞧瞧长风和云帆了。”

    他嗓音已经有些哑。

    “瑜宁瑜安会照顾他们俩的。”

    黎荞大手在陶竹背上不轻不重的捏着,舍不得放人。

    如果还在三柳村他和陶竹的快乐老家,这种情况他肯定会抱着陶竹直接上炕。

    但现在家大人多,他只能靠亲亲抚平心中的酸胀和庆幸。

    “行叭。”

    陶竹这会儿被黎荞那犹如撸猫一般的手法摸的浑身懒洋洋的。

    外面寒气逼人,他自己也是舍不得离开黎荞的怀抱的。

    两个人又交换了几个吻,一直到黎长风黎云帆两个小胖友睡醒之后亲自过来寻阿爹,两个人这才停止。

    虽然被两个小家伙扰了兴致,但两个小家伙睡的早,等黎荞火速看完余下的公文回到正屋那边,他们俩已经被陶竹哄睡了。

    于是黎荞拉着陶竹去沐浴。

    等沐浴之后回到正房,这个夜晚才算真的开始。

    当时看到小册子时,碍于黎刀在场,黎荞甭管心里是怎样的山崩海啸,但面上必须维持冷静。

    直到这一刻,只有他和陶竹两人。

    他心中的山崩海啸终于能展露出来了。

    黎荞这一折腾,直接折腾的陶竹第二日有些起不来床。

    黎荞有些愧疚,等穿戴整齐了,他蹲在炕边瞧着陶竹只露出一半的脸颊,认真叮嘱:“今天你唯一的任务就是休息,在炕上躺一天也没事。”

    陶竹躺在暖呼呼的被窝里,仰着头瞧着黎荞的脸,乖乖应声:“我知道的,你快走吧,不然该迟到了。”

    “一定要休息,家里人多,有什么事尽管让其他人做。”黎荞说着在他额头上亲了亲。

    “好好好。”陶竹一迭声的应着,又催促黎荞快走。

    两个人又黏糊了五分钟,黎荞这才出了房门。

    等黎荞的脚步声消失不见,陶竹这才在被窝里伸了个懒腰,这会儿他是浑身都痛。

    但想起昨晚的情形,他抿紧了唇,抱紧了身上的被褥。

    咳,虽然这会儿身子难受,但他不介意黎荞时不时的来一次。

    他和黎荞成亲快十年了,但昨晚黎荞的眼神恨不能把他吃了,他竟是被瞧的不敢与黎荞对视……

    当陶竹悄悄回味昨晚时,黎荞坐在马车上前往皇宫上班。

    天还黑着,小寒风顺着马车的缝隙钻入车厢之中,但这会儿还是秋天,他穿的也厚,因此并不觉得冷。

    可想到小册子里的内容,他这会儿浑身的血都是凉的。

    接下来十余年都是天气酷寒,气候变了,天灾自然就来了。

    波及到整个大盛的天灾……

    幸好盛鸿还有十一年的寿命,幸好盛鸿此前逼着天下学子如何做官。

    所以还有时间。

    还有人。

    看高志远的描述,未来十多年日子虽然苦了些,但除了胡人,大盛内部并没有爆发大的动乱。

    这说明情况还可以。

    大盛整体局势是稳的。

    而这辈子有了他这个穿越者,若是提前做好应对准备,那应该能让天灾带来的损失降低。

    *

    作者有话要说:

    第195章 盛鸿的第二道题目 辛知提亲

    今日的早朝, 除了秋收,还有另外一件大事:

    盛鸿宣布了他给几位皇子出的第二道题目。

    第二道题目很简单,这几位皇子都从大运河上抢到了一处码头——大皇子除外, 但大皇子的舅舅周正业拿下了盛京七十里外的同州码头,这等于是大皇子的。

    因此,盛鸿给几位皇子出的第二道题目便是三年之内,将各自码头所属县城的经济拉升一波。

    具体拉升多少,盛鸿没要求, 但必须得让他这个皇帝看到当地经济状况有明显改善。

    这道题目一出,几位皇子都眉头紧皱。

    大运河开通之后, 各个码头所属县城的经济自然会有较大发展, 可现在大运河还没修好呢。

    此时出这么一个题目,这题不好答啊!

    散朝之后,黎荞去了求贤殿。

    几位皇子都来了求贤殿, 向盛鸿确认刚才的题目细节。

    黎荞一边批折子, 一边竖着耳朵听。

    这几位皇子财力最弱的是七皇子,所以七皇子拿下的码头比较小, 位置还不好,是绘安省的一处小县城,这小县城还不如平城, 耕地少, 丘陵多。

    但正是因为经济落后, 想提升的话,难度会比较小。

    至于大皇子的同州码头, 这码头就在盛京七十里外, 属于盛京地界。

    但盛鸿肯定不能让大皇子去提升整个盛京的经济, 因此, 盛鸿给大皇子安排的是暨北省的一处码头。

    这码头是一位商人的,现在盛鸿让大皇子想办法捣鼓此地经济,那商人还挺高兴。

    四皇子的码头也在暨北省,在第一道题目时,四皇子明确要弃权,好把精力放在他的码头上。

    自打竞标成功之后,四皇子就想搞活他码头所在地的经济,可现在快三年了,收效甚微。

    暨北省虽挨着盛京,可经济水平和原河省差不多。

    暨北省无特色产业,又因为挨着盛京人才啊资源啊都涌去了盛京,因此大皇子和四皇子的难题是一样的。

    六皇子财力不错,拿下的是江南的码头。

    江南经济不错,可正因为当地经济条件不错,所以想要有显著提升会很困难。

    盛鸿建议六皇子和大皇子那般,换一处码头。

    六皇子犹豫不决。

    父子几个商讨了一上午,很快到了中午,盛鸿留几位皇子一块用饭。

    黎荞攒了一肚子的话,却是没机会开口,他原本打算借着去年和今日的严寒提醒盛鸿搞一些防寒、防旱、防涝措施,可谁知道盛鸿今日给出了第二道题的题目。

    不过,这道题出的挺好,想要发展经济,那肯定要搞一些基础建设。

    今晚他就去找七皇子。

    至于给盛鸿的建议,他过几日得了机会再提。

    心中敲定了主意,黎荞正准备如同往日那般告退回户部,但六皇子见他从屏风后绕出,却是突然道:“父皇,儿子觉得有件事应该提前讲清楚。”

    “何事?”盛鸿看向他。

    六皇子指向黎荞,挑着眉道:“黎大人才思敏捷,屡有妙招,此次几位兄弟竞争,黎大人若是帮了七弟,那么也得帮余下几位兄弟。”

    “父皇,我这提议可在理?”

    黎荞:“……”

    盛鸿却是哈哈一笑,随后点头道:“在理,非常在理。黎爱卿,你可听好了,你若是帮了小七,那朕的其他儿子因为此事寻你,你必须得帮,不能推脱。”

    “这……”黎荞做出为难的模样:“六皇子实在是高看微臣了,微臣此前是得老天爷眷顾,因而脑中灵光一直闪。可今后这灵光还能不能继续闪,微臣不能保证。”

    “就是。父皇,想要让当地百姓过上好日子,肯定要因地制宜,若黎大人在此地有妙招但在另一地却没有绝妙主意,那也不能逼他呀。”

    七皇子立马帮腔。

    “七弟,你这话就不对了,以黎大人的才智,怎会没有绝妙主意?就连盛京这个咱们大盛最繁华的城市,黎大人都能无中生有想了个皇家点心铺出来,那更别说是其他地方了。”

    “都是大盛的百姓,黎大人,你可不能厚此薄彼。”

    六皇子视线又落在了黎荞身上。

    “……之前下官是走了狗屎运,今后还有没有狗屎运让下官走,下官真不能保证。”

    黎荞还是一脸为难。

    “算了算了,黎爱卿,你尽力即可。”

    盛鸿见此,主动给黎荞解围,他说着指了指几个皇子:“这是朕给你们出的题目,不要把压力转到黎爱卿身上,你们的表现,朕可都是瞧在眼里的。”

    这话一出,黎荞不由松了口气。

    还是盛鸿善解人意。

    但六皇子却是夸张的叹了口气,脸上浮现出委屈:“父皇,儿子并没有逼迫黎大人的意思,儿子只是想要一个公平竞争罢了。”

    “六哥,我不找黎大人便是。”

    七皇子抬起脚步,直接站到了黎荞身前将黎荞挡在了身后:“况且,六哥你之前不也说了,每一位兄弟的表现,父皇和群臣都看在眼中,就算此次的赞赏圣旨又给了黎大人,但只要你胜过了几位兄弟,那你是又胜了一局。”

    这话一出,六皇子脸上的委屈尽消,他朝着七皇子竖起了大拇指:“有七弟此话,那我就放心了。”

    他说着脚步往旁边一跨,看向了七皇子身后的黎荞:“不过,若黎大人真的有巧思、妙招,那尽管提。说到底,都是为了大盛为了百姓。”

    “而且,赞赏圣旨可兑换丹书铁券,黎大人,这对你是极有好处的。”

    “……您说的是。”

    黎荞拱了拱手:“下官记下了。”

    六皇子见此,满意一笑,又看向了盛鸿:“父皇,快传膳吧,许久未与您一同用饭,儿子今日可要多吃些。”

    盛鸿闻言,又是哈哈一笑,他让黎荞下去,又吩咐小太监让御膳房动作快些。

    没了三皇子、五皇子这两个整日掐尖要强、昏招频出的儿子影响他心情,这两年在继承人一事上,他心情总体是美丽的。

    现在这几个儿子就算是竞争,那也是堂堂正正,正大光明。

    甚好。

    黎荞回了户部,今日他回来的有些晚,来不及点外卖,他正打算吩咐户部的差役去给他拎饭,辛知却是来了。

    辛知不是一个人来的,身后还跟着三个差役,每一个差役手中都拎着两个大食盒。

    这大食盒来自盛京三家不同的酒楼,而辛知自己手中也拎着两个大食盒。

    “黎大人,下官邀您一起用午饭,您赏个脸呗。”

    辛知笑嘻嘻的道。

    “……你这是摆的什么鸿门宴?”

    虽说辛知时不时的就来与他一起用午饭,但头一次丰盛成这样。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啊。

    “您这话就说笑了,下官待您一向赤诚啊。快,将桌子上的公文收一收,不然这些饭菜该凉了。”

    辛知下巴朝着黎荞的办公桌点了点。

    黎荞自是不会将他拒之门外,很快将书桌收拾了出来,等将八个大食盒里的饭菜摆出来,整个房间里都飘着饭香味。

    “你到底有什么事?”

    黎荞盯着满桌子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好奇心真的涌了上来。

    “也不是什么大事。”

    辛知嘿嘿笑着,殷勤的过分,拿出干净的棉布巾将筷子仔细擦了一遍,这才递给黎荞。

    但黎荞没接,他盯着温润似玉还带着精美花纹的象牙筷子看了两秒,随后眸子一抬,看向了辛知的脸。

    这象牙筷肯定出自辛家,请他吃饭不说,还用上这等名贵的筷子。

    肯定有大事。

    对着友人,他视线不至于犀利,但辛知心虚,被他黑漆漆的瞳孔一盯,顿时紧张,说话有些磕巴:“真、真不是,不是大事儿。”

    “那到底是什么事?”

    黎荞指了指桌子上的饭菜:“你再不说,饭菜都凉了。”

    辛知:“……”

    他盯着黎荞看了几秒,抿紧唇深深吸了口气,然后将自己的脸伸到了黎荞跟前。

    维持着身子前倾,屁股撅着,仰着下巴的搞笑姿势,但他脸上却满是诚挚:“这个距离,方便你打我。”

    黎荞:“?”

    他眉毛拧了起来。

    “其实是大事,很大的事,我的终身大事,我想娶你家瑜安当夫郎。”

    “我是真心的,但你若是要打,那你尽管打。”

    辛知说罢闭上了眼睛,一副要英勇就义的模样。

    黎荞:“……”

    啥玩意儿?

    他是不是幻听了?

    可瞧着辛知紧闭的双眼还有剧烈颤抖的眼睫毛,他深吸一口气,右手抓住了辛知的衣领,随手一拎就将辛知举到了半空中。

    身子突然腾飞,辛知吓了一跳,忙睁开了眼睛。

    但等看清楚黎荞脸上的不爽,他又缩了缩脑袋,忙小声解释:“我是真心的!我品行如何你是知道的,我绝对是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好男人!”

    “就你?你这个写出给全部官员降俸禄的大聪明值得托付终身?笑话!”

    “况且,你是什么时候盯上瑜安的?”

    黎荞这会儿是真不爽。

    黎瑜安今年才十五岁,而辛知只比他小三岁,今年二十四岁。

    也就是说,辛知比黎瑜安大九岁。

    这妥妥是老牛吃嫩草!

    更何况黎瑜安才十五岁,十五岁,十五岁!这是初中生的年纪,但辛知却是入职场好几年了。

    入职场好几年的社畜盯上了他的初中生外甥,他现在真想把辛知直接给抡出门外去!

    “我、我是夏初那会儿去你家玩,无意中听到他和你堂侄夏哥儿的对话,夏哥儿让他出门去皇家布庄或者是其他布庄挑一些布料、衣服,说他到了说亲年纪,该穿的鲜亮些。”

    “他不肯,他说他的银子都要攒起来,指不定你什么时候就有用了。”

    辛知原本还有些紧张,可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他心中的紧张一点点被欢喜取代。

    “夏哥儿就问他攒了多少银子,他说他攒了四万多两了,好大一笔钱,能帮你做不少事儿。”

    “我至今还记着他那个充满了骄傲的语气,虽然我当时没看到他的表情,但他脸上肯定也满是骄傲。”

    “我当时觉得有趣,但也没多想,可回去之后,时不时就想起他那个骄傲的小口气。”

    “后来去你家也见过他几次,每次见他不是在照顾你的俩儿子就是忙活别的,一副小陀螺的样子,但整个人又安安静静的……”

    “反正我见一次,难忘一次。”

    “再加上家里催的急,我、我就、就过来找你了。”

    说到最后,辛知的磕巴又回来了。

    脸上因为回忆起黎瑜安而涌出的温情被紧张取代,他睁大眼睛,手点着心口,急急道:“黎、黎兄,真心的,我是绝对的真心,我考虑很久了,我不会拿这种事和你开玩笑,我真是真心的!”

    但黎荞只是面无表情的盯着他,并没有开口,也没有要将他放下来的意思。

    黎荞此时的眼神犀利中带着几分冰冷,黑漆漆的瞳孔跟一团墨似的,令他捉摸不透。

    他不由又缩了缩脖子,小声道:“我家那个情况你也知道,我家里其实想让我和勋贵权臣联姻,娶贵女、贵哥儿。”

    “你现在是圣上跟前的大红人,我说想来你家提亲,我全家都支持。”

    说到此处,看黎荞眸子眯起,他本能觉得危险,立马又大声道:“虽然有现实考量,但这只是锦上添花罢了,我向你提起这事儿,最主要是因为我喜欢瑜安!”

    “你喜欢?你什么贵女、贵哥儿没见过,而瑜安他只是一个从乡下来的小哥儿,模样也只是清秀,你看上他,更多是因为我这个前途无量的三品大员吧。”

    黎荞心中除了怒气,还有失望。

    辛知刚提起此事时,他第一反应是辛知变态,是怪蜀黍。

    可细细一想,这心情复杂了,辛知虽然缺心眼,但一向坦荡,可现在辛知出于利益向黎瑜安提亲,这份友情要变质了。

    “我的确见过很多出色的优秀的贵女、贵哥儿,但我若是喜欢,那我早成亲了,何至于都这个年纪了还在打光棍?”

    虽然说他家被太上皇厌弃,早就退出大盛的权力中心,可他长的好哇!

    就凭他这个皮囊还有探花郎的身份,凡是介绍给他的贵女、贵哥儿,就没有不喜欢他的!

    而且,他家又不是被夺了爵位,他祖父依旧是侯爷,他家依旧是有几十万亩耕地的大地主。

    所以说,他迟迟没成亲,纯粹是他自己不愿意,没有心动的感觉。

    但心动这个东西,特别不讲道理。

    说实话,他这会儿挺想搬出陶竹举例的,在外人看来,黎荞和陶竹可太不般配了。

    可黎荞不还是一颗心只扑在陶竹身上。

    但这个例子,他只敢在心里念叨一下,嘴巴上是万万不敢说出来的。

    因此,这会儿他只能指着他心口解释:“我和黎瑜安不管是年纪还是自幼的经历的确相差甚远,但我就是牵挂着他,还一想到他就忍不住笑。”

    “戏文里都是富家千金爱上穷书生,那我这个勋贵之孙凭什么不能喜欢上来自乡下的小哥儿?”

    “正是有差异,我才好奇,才想了解,才一直想着他。”

    黎荞不知道辛知想搬出他和陶竹举例,但辛知此话也是他没想到的。

    王子的确会爱上灰姑娘。

    但那只存在于童话和影视剧中。

    现实生活里,婚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

    他冷呵了一声:“你不用好奇,他就是一张白纸,一眼就能看穿,不出几日你就会厌了。”

    “我不厌!我绝对不厌!况且,就算我厌了,我也不会做对不起他的事儿,我的人品你是知道的,我现在连通房丫鬟都没有的!”

    “你若是把他嫁给别人,别的男人能有我好?”

    “我可以承诺即便厌了也能细心护他一生,别的男人可以么?”

    黎荞:“?”

    这个角度,又是他没想到的。

    “再说了,你不是一直说你黎家人少么?若是我娶了他,我辛家的人你随便使唤。”

    “辛家人如何,你也了解,这多好的助力啊。只要你一声令下,别说是盛京了,就是微青县也愿意去。”

    辛知看黎荞没有反驳他,赶紧趁热打铁,继续从现实着手分析。

    黎荞:“……”

    他挑了下眉梢。

    这个角度还是他没想到的。

    “你让他来盛京,不就是要给他寻一门好人家么?可盛京的好人家,除了高门大户就是小门小户,高门大户里,你能寻出比我更洁身自好、人品还好的男人?”

    “至于小门小户,你还真打算给他寻一户普通人家么?”

    “现在登门给他说亲的那些人家,哪一户能比得上我?哪一户是只冲着他本人去的而不是冲着你这个三品大员去的?”

    辛知看黎荞终于有表情了,赶紧再接再厉。

    他说的可都是大实话哇!

    果不其然,他这话音落,黎荞举着他的右臂稍稍往下了一些。

    他的双脚,离地面近了一点儿。

    他心中一喜,立马又道:“黎瑜安他肯定是要嫁人的,与其嫁给旁人,不如嫁给知根知底的我。我从前的确缺心眼,还不知农人艰辛,但我这几年长进了呀。”

    “而且,我人品也好。你寻一个此时对他好的,不如寻一个人品好的。人品好的,即便将来不喜他了,出于责任,也不会负他。”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黎荞:“……”

    他上下打量了辛知几遍,而后右手往地上一甩,直接将辛知扔了出去。

    不过他控制着力道,而且这房间也小,总不能真的将辛知扔到房门上。

    辛知落在地上,身子在地上滚了一圈,这才稳住了身形。

    被黎荞举在半空中如此久,衣领勒的他喉咙有些不舒服,他咳了两声,这才从地上爬了起来。

    他小心翼翼的朝着黎荞走了两步:“黎兄,我是真心的,你仔细考虑一下。或者,你让黎瑜安考虑考虑?”

    他这副皮囊,小瑜安一定会喜欢的!

    “让瑜安考虑?他八成嫌你老。”

    黎荞没好气的道。

    而辛知听着他熟悉的语气,心里提着的气儿终于松了。

    黎兄的态度松动了。

    这门亲事有戏!

    “黎兄,我是真心的,你此时不同意无妨,反正他还小,我可以再等几年。”

    此话一出,他又惹来黎荞嫌弃的打量。

    这嫌弃毫不掩饰,他不由摸了摸鼻子。

    再等几年,那他就要三十了……

    该不会真让他等那么久吧?

    “你走吧,我会认真考虑的。”

    黎荞挥手赶人。

    虽然这事儿的确匪夷所思,但辛知刚才那一番话语也确实有理。

    黎瑜宁黎瑜安黎小兰黎小山刚到京城便有人登门提亲,这些人明显是冲着他这个三品大员来的。

    来盛京这么久,这四个孩子很少出门,外人见不着他们,唯有一个辛知,经常来他家串门。

    就算辛知也是冲着他这个盛鸿跟前的大红人来的,那也的确如辛知所言,反正都是冲着他来的,那不如寻一个人品好的。

    人品好,那就有担当。

    即便不喜欢了变心了,即便他这个舅舅将来失势了,那也不至于过的太惨。

    当然,他不会失势。

    可他同为男人,他太知道男人到底能恶劣到什么地步了。

    所以,嫁人,一定要看男方的人品。

    “那黎兄你快些用午饭吧,再不吃就真的要凉了,我先回翰林院,有什么事你派人去寻我!”

    辛知得了黎荞的准话,立马喜滋滋的告辞。

    黎荞说会认真考虑,那就一定会认真考虑!

    黎荞的确要认真考虑,下班回到家,和家人一起吃了晚饭,等哄睡两个小崽子,只剩下他和陶竹了,他这才一边给陶竹按摩一边说起了辛知的提亲。

    陶竹原本趴在炕上,闭着水眸享受他力道适中的服务,但他这话一出,陶竹蹭的一下就坐起了身子,水眸睁的大大的,不敢置信的问他:“辛知喜欢瑜安?!”

    “对。”黎荞拍了拍他的背,示意他躺好,然后将辛知今日那一长串分析复述了一边。

    陶竹听完了,心里的震惊没了,这话有理啊!

    他微微皱了下眉:“这么说的话,瑜安嫁给他还挺合适?”

    “嗯。他的确知根知底。”

    黎荞轻轻点头。

    而且,按照高志远所说的,接下来十多年天气酷寒,他家若是和辛家联姻,那他就能名正言顺的使唤辛家人给他做事儿。

    不过,最重要的得黎瑜安自己愿意。

    他不干涉小辈的婚事,全看小辈自愿。

    “那我明日问问瑜安。”陶竹还是觉得不可思议,他翻了个身,正面躺着去看黎荞:“瑜安说不定会吓一跳。”

    “八成会,辛知对他来说,年纪着实大了些。不过,现在给你按摩最重要。”

    经过一下午的缓冲,黎荞心情已经平复了很多。

    而且他心中也有了决定,是以他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了陶竹身上。

    他大手继续在陶竹身上按着,昨晚他折腾的太过,陶竹的身子在歇了一日后还有些酸疼。

    将陶竹浑身都按了两遍,他躺下,将陶竹抱在了怀中。

    这辈子有他,陶竹过的很好。

    上辈子陶竹在经历磨难之后也过的很好。

    真好。

    “竹哥儿。”他在陶竹耳边轻轻唤了一声。

    “嗯?”陶竹双手双脚都缠在黎荞身上,身子在黎荞怀中拱了拱,算是回应。

    “明日去接我下值吧。”

    黎荞抚着他的背,轻声道。

    “好啊。”陶竹笑了起来,脸颊在黎荞颈窝里蹭了一下,然后才道:“要不明天我给你送午饭吧?很久没给你送午饭了。”

    “好。”黎荞也笑了起来。

    他想见到陶竹,很想很想。

    宁愿让陶竹多跑几趟,他也想多见见他的竹哥儿。

    翌日,陶竹还真去给黎荞送午饭了。

    小炉子上放着大铁锅,将饭菜放在铁锅内,送到内城门口时这几道菜都还热的烫嘴。

    马车内,陶竹与黎荞紧紧挨着,一边看黎荞大口吃饭,一边说起了上午的事。

    他上午时问黎瑜安了,黎瑜安听到辛知的名字,立马就红了脸。

    对于从乡下而来没见过多少男人的黎瑜安而言,辛知这位锦衣玉食的小侯爷,完美符合他的对夫君的种种幻想。

    “瑜安其实挺好的,模样清秀,性子乖巧,做事也细致认真,不骄纵,辛知喜欢他完全说的过去。你看,是再留瑜安两年还是早早的给他们办亲事?”

    陶竹问。

    “……让他们多接触接触。”

    黎荞没有答应下来。

    不急着成亲,先互相了解一番,若黎瑜安在深入了解之后还是喜欢辛知,那再成亲也不迟。

    于是,这件事就暂时定了下来。

    而另一边,天气在冷了四五日之后,放晴了几日,但很快又下起了雪。

    依旧是还没入冬就下起了雪。

    黎荞寻得了由头,赶紧向盛鸿提议,去年就是还没入冬就下雪,天气冷的厉害。

    去年冻死了人,今年为防止惨剧再发生,应该提早做准备。

    还有,今年天冷,胡人八成还会再犯边,应该让边城提高警戒,加强防御。

    盛鸿深觉有理,去年冬天他因为胡人犯边、冻死了不少人、医馆生意火爆而心情一直一般般,今年可不能如此了。

    加强边关防御这个好说,但盛京城内的措施……

    这几年他在财政上的压力小了许多,但是,之前三皇子赈灾的举措其实挺不错的,可以参考。

    “大户人家的旧棉衣,多的没地方处置,以朕看,应该号召这些人将不穿的旧棉衣捐出来。”

    “还有一些草药,大户人家囤的多,都要放发霉了,也可以捐出来一些。”

    “还有粮食,富人嘛,为富要仁,穷人落难时,富人得伸出援助之手,不然若穷苦百姓都死光了,那富人找谁种庄稼找谁干活?城中的富人,应该捐些粮食出来。”

    “黎爱卿,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黎荞:“……您说的极是。要不咱们干脆新设一个专门处理善款、物资的善堂?”

    第196章 善堂 河西府修路

    设善堂?

    盛鸿略有些犹豫:“要专门设一个善堂吗?”

    有新部门, 那就得有新员工,他就得给发工钱啊。

    “好大一笔财物呢,微臣觉得应该让专人管理。”

    “而且, 这善堂可长期存在,平日里谁若是想捐银子捐物资捐粮食祈福,那都可以捐。而贫苦百姓若真遇见跨不过的坎,比如说亲人重病需要卖地卖子女那种,善堂可伸出援助之手。”

    黎荞不好说明年天气还会寒冷, 只能从这个角度劝说盛鸿。

    盛鸿有些意外:“你这是要给贫苦百姓一个稳定的依靠?”

    这花销得多大啊!

    这天底下还是穷人多。

    而且甭管是富人还是寻常人家祈福,通常都是捐给寺庙求神仙保佑, 捐给善堂?

    那少之又少。

    “不是微臣要给, 是朝廷要给贫苦百姓一个稳定的依靠。微臣每月可固定往善堂捐五百两银子和五百斤粮食,以帮贫苦百姓度过难关。”

    “善堂的伙计,可雇佣那些家境不好的底层百姓, 而这些伙计的工钱, 则是由众人捐的善款支付。”

    “这善堂等于是朝廷出面建一个富人救助穷人的通道,朝廷不需要花费什么, 您派几个管事过去就成。”

    黎荞又道。

    “每月捐五百两?”

    盛鸿眉梢一挑:“大手笔,不愧是黎百万。行吧,既然你肯每个月固定捐银子, 那这善堂就设吧。”

    不朝他要工钱, 那随便设。

    反正是为百姓解决困难。

    他就喜欢拿自己银子去安抚百姓的臣子。

    而黎荞看盛鸿答应了, 便细说起了善堂之事,顺带的, 他又为陶竹讨了个差事。

    这一次可不是招聘管事了, 是善堂副总管。

    解决了善堂一事, 黎荞没有再说其他, 目前只是天冷而已,他扯一些有的没的,只会被盛鸿认为是乌鸦嘴杞人忧天。

    得一步一步的来。

    很快到了下班时间,陶竹依旧来接他,坐上了马车,黎荞迫不及待的向陶竹分享这个好消息。

    “这个善堂地点由圣上提供,挂的也是朝廷的名号,圣上会派一位总管过来,你是副总管,你负责招人,负责管理银钱物资的支出分派。”

    “你可以先去体验一下,若是不喜欢,那就不去了,圣上会另派副总管过去。”

    这一番话,从黎荞说出第一个字开始,陶竹一双水眸就亮晶晶的,等黎荞话音落,他立马道:“我肯定喜欢,绝对不会半途而废的。”

    他早就想做这种事了,他怎会不喜欢,他可太喜欢了。

    “不要勉强,反正圣上已经同意了,你不想去就可以不去。”黎荞抓着他的手强调这最重要的一点儿。

    陶竹的感受最重要,不喜欢,那就不去。

    “好好好,若我真的不适应,那我肯定会和你讲的。”

    陶竹说着凑过去在他唇上亲了亲:“回家之后我就把家里用不着的旧衣服旧被褥收拾出来,等善堂建好后,立马送过去。”

    “竹哥儿真善良。”

    黎荞也笑着凑过去亲了亲陶竹。

    “你更善良。”

    陶竹原本是挽着黎荞的手臂的,这句话落了之后,他直接抱住了黎荞的腰,脸颊也靠在了黎荞肩膀上。

    这人最善良了。

    也最大方了。

    不仅带领全县城的人致富,还给全县城修路。

    前两日韩家商队回京,将平城那边的最新情况带了回来。

    今年春天庄丰收郑屠户一行人回到平城时,先去找平城此时的知县,向知县说起黎荞要在平城修路的事。

    这事黎荞出钱,盛鸿允了,平城知县自然是大力支持。

    平城知县很快就召集全县的村长宣布了此事。

    这个消息公布之后,平城的百姓都挺高兴,黎大人身在盛京,却心系故乡,黎大人是个好官!

    平城的商贾、小官,一边高兴一边找上了庄丰收,表示想要为平城的路况尽一份力气。

    这路又不只是黎家人走,整个平城的人都在走,他们这些人也在走,他们在平城发家致富,他们想要回馈平城。

    特别是王掌柜,找上庄丰收之后,再三恳求庄丰收收下他的银两,不然他心里头难安。

    整个平城的商贾,数他沾黎大人的光沾的最多,数他沾平城百姓的光沾的最多,他要是不捐银子,那就是没良心,那就是狼心狗肺。

    王掌柜言辞真挚,还泪水涟涟,庄丰收想一想实际情况,收下了王掌柜捐的五万两银子。

    王掌柜的望月楼生意依旧爆好,这几年王掌柜着实挣了不少银子,因此一出手便是五万两。

    王掌柜捐款成功,其他商贾、小官纷纷效仿。

    要说沾光,大家伙儿都沾黎大人的光了,若是庄村长不肯收下他们的银子,那他们当真是无颜面对家乡父老啊。

    就比如说每年王掌柜发的对牌,多少人靠着把对牌卖给外地大商人致富,现在要修路,若是不捐些银子,那心里头真的过意不去。

    还有醉仙居的赵掌柜,当初因为烤肠、青团这些得罪了黎荞,这会儿特别想补救。

    而且,因为平城人多,所以醉仙居的生意这几年都还行。

    赵掌柜也算是沾了黎大人的光,他特别想尽一份心意。

    庄丰收想了想实际情况,也收下了这些人捐的银子。

    可不是嘛,靠着一道粉条,富了多少人啊。

    商贾、小官如此,三柳村也是如此。

    身为黎大人的根儿,那必然要给全县城做榜样,那必然不能拖黎大人的后腿。

    现在黎大人要修路,三柳村不仅要出人,还要出钱。

    这个钱庄丰收必须收,不然就是黎大人想要和全村人划清楚界限。

    庄丰收深以为然,这次修路,所有人都可以袖手旁观,唯独三柳村不可以。

    三柳村必须倾尽全力支持此次的修路!

    但黎大人肯定不愿意让大家伙儿多掏钱,所以每家捐个二十两银子就成了。

    旁边的朱家村见状,赶紧跟上。

    朱家村一向和三柳村同进同退的,朱家村也得捐钱!

    周边类似大河村、小岗村这些村子,见状也纷纷解囊,这事儿他们熟悉呀,之前修土坯砖路时不少人都捐银子了,那会儿黎荞还没当官呢。

    现在黎荞已经是天子近臣三品大官了,那这银子就更得捐了。

    周边村子的人要捐,很快,整个平城的百姓也想捐了。

    不能落后啊,这些年大家伙儿的日子的确富裕了,而且这是帮黎大人办事呢。

    对此,庄丰收摇头拒绝。

    他只收三里镇百姓的捐款,其他镇子的,他不收,免得一些人家不想捐而被迫捐从而对黎荞产生怨恨。

    真想为修路做些什么,等动工之后,前去帮忙修路就成了。

    顺带将自家的草木灰送来,做灰泥需要用到草木灰,现在黎大人自掏腰包给平城修路,总不能还让黎大人掏钱买草木灰吧。

    外地的商贾听说了此事,也纷纷想捐银子,好搭上黎荞这条线。

    黎荞的性子,这些商贾都知道,在黎荞跟前搞旁门歪道不好使,但是,若他们正正经经做生意被欺负了,那找黎荞绝对好使。

    因此,他们就想靠捐银子刷刷存在感,免得将来真遇见不公了,连个求见黎荞的资格都没有。

    这些人的银子,庄丰收没有收,靠着本地的捐款,再加上黎荞的银子,足够修整个县城的路了。

    庄丰收拿了银子,在平城知县的大力支持下,很快就修起了灰泥路。

    土坯砖路虽好,但挺容易损坏,尤其是这条路经常运输粉条。

    损坏的地方很快就修补好了,但总修补也不是法子,现在有了灰泥,因此庄丰收修的第一条路便是土坯砖路。

    他在土坯砖路上抹了一层灰泥。

    灰泥干的快,只需要封路三天就能通行了。

    这条路每日都有不少人经过,等通行之后,众人纷纷慕名前来围观,这可是黎大人新发明的灰泥,整个盛京都在用这种灰泥修路呢。

    众人实地观察了之后,对黎荞的佩服更多了,不愧是黎大人发明出来的,就是平坦!

    就是坚固!

    就是好走!

    这条灰泥路是最好的广告,全县人修路的热情一下子高涨了起来,外地商贾看的很是羡慕,若大盛官道都是这种灰泥路,那今后他们行商可就方便太多了!

    明知府立马就给盛鸿上了折子,表示想给河西府余下的四县都安排上灰泥路。

    明知府现在每年都要在五县转悠几圈,好确保粉条生意的稳定,为了方便运输粉条和他的出行,河西府余下的四县必须修灰泥路。

    明知府之前修平城——府城的土坯砖路时,强迫府城的富人捐了不少钱,此次他准备效仿上次,向余下四县的富人募捐。

    有钱人就该多出银子!

    盛鸿对明知府这种行径大为赞赏。

    盛鸿就喜欢这种给国库省银子的官儿。

    盛鸿大手一挥,准了。

    因此,在韩家商队带着今年第一批粉条回京时,平城的灰泥路已经修了四分之一,府城的灰泥路刚刚开始。

    照着这个速度,等明年这个时候,河西府五县肯定遍地都是灰泥路了。

    这是陶竹有些没料到的。

    还有些没料到的是,黎荞得知此事,又给余下四县捐了八万两银子,每县各二万两。

    要说善良,这世上没有比这人更善良的了。

    陶竹的思绪飘的过远,黎荞自是不知道,他笑眯眯的也抱紧了陶竹:“那善良的咱们俩天生一对,咱们就该成亲。回家之后,我同你一起收拾旧棉衣旧被褥。”

    “好。”

    陶竹笑着应了一声。

    夫夫两人回到家,天色已经有些擦黑了,今日阴天,气温在零度左右。

    天黑的早,那晚饭就吃的早。

    黎大山黎二山赵深黎菽几个每日都去铺子里,不和大家伙儿一起吃饭。

    这两天黎粮王桂花忙着秋收,夫妇两人暂时住在了庄子那边,不在家中。

    因此,晚饭通常都是黎荞陶竹带着一帮小辈一起吃。

    饭桌上,黎荞宣布了朝廷要设善堂的事儿,号召大家伙儿把用不着的衣物捐出去。

    “小睿之前的旧衣服我都收着,原本我是打算给二宝穿的,但既然竹叔成了善堂副总管,那咱自家人肯定要大力支持,小睿的旧衣服我全捐出去。”

    郑浅浅立马响应。

    “没事,只需要捐用不着的衣服,用得着不用捐,全盛京不只是咱们家呢。”

    黎荞道。

    他这一家子都是从乡下来的,虽然现在有钱了,但节俭是刻在众人骨子里的。

    黎小睿自小穿的衣服都是绫罗绸缎,郑浅浅舍不得扔,打算给黎二宝穿,这很正常。

    但其他富贵人家绝对不会这般对待自家的小公子小少爷。

    大户人家,连丫鬟小厮每个季度都要做两套新衣服,更何况是姑娘、公子。

    就辛知这位小侯爷,每一季度有十八套新衣服,这还是他家比较节俭不喜奢靡,换做是排场大的,比如说吕文荣、彭志业这种纨绔,每个季度得有三四十套新衣服。

    朝廷抄吕家、彭家时,搜出来的衣服堆成了山,盛鸿把能卖的全部卖掉,余下的一股脑全收到了国库里了。

    今日盛鸿还说要开了库房,将这些衣服扒拉一遍,找出冬衣拿去善堂。

    “没错儿,浅哥儿,你给二宝留着吧。咱们每个月固定捐五百两银子和五百斤粮食,这已经够了。”

    陶竹也道。

    “真不用吗?”郑浅浅睁大眸子,有些犹豫。

    “不用。善堂善堂,这个善字,全凭心意,不能强求。若是强求,那就变味了。”

    黎荞不爱从别人口袋里掏银子搞逼捐那一套,但接下来天气严寒,天灾不断,这种情况下只凭他一人,只凭着依旧有些空虚的国库是扛不过去的。

    必须得设善堂,整个大盛共渡难关。

    但即便如此,他依旧主张不强迫,一切随心、自愿。

    逼捐会惹来怨恨,不能将好事变成坏事。

    郑浅浅听了黎荞的解释,不再犹豫:“那我把我穿腻的衣服捐出去。”

    “我的旧衣服多,我都捐出去吧。”

    黎瑜安咽下口中的饭团,出言道。

    他每一年都在长身子,从前的衣服穿不了了,既如此,不如捐出去。

    “这次来盛京我也带了不少旧衣服,但到了盛京,竹舅舅又给我准备了好多,现在新衣服都要穿不完了,旧衣服就捐了吧。”

    黎瑜宁也道。

    还有黎小兰,黎夏,连年纪小的黎小睿也大声开口,让郑浅浅把他不喜欢的衣服捐出去。

    于是饭后,一家子都开始收拾旧衣服旧被褥。

    陶竹收拾出来不少,他和黎荞的衣服挺多的,他们夫夫喜欢私底下玩点化妆换装的小情趣,这些年来攒下了不少旧衣服。

    还有两个小崽子,随着他们一岁一岁长大,旧衣服都穿不下了。

    这些应该捐出去,贫苦百姓家的小孩子需要这些衣服。

    翌日,盛鸿当朝宣布朝廷设善堂的事儿。

    他重重强调两点,一是自愿。

    虽然他很想号召盛京城里的富人伸出援助之手,但黎荞却表示今年情形未知,等真的天气太过寒冷贫苦百姓撑不住了再号召也不迟。

    于是他便只强调了自愿,大家伙儿想捐就捐,不想捐就不捐,他并不会因为此事而对百官有什么看法。

    二是若捐了,那就不要质疑银钱、物资、粮食的去向。

    当然,善堂的开支每个月都会公布,好教大众知晓。

    但善堂公布开支之后,捐钱捐物者不能质疑什么,要全然信任善堂,不许说一些善堂私吞的屁话。

    这第二条霸道条款是黎荞加的。

    陶竹身为善堂的副总管,他怕有人捐了点银子就瞎逼逼给陶竹添堵,因此设了这么一个规矩。

    爱捐不捐。

    可一旦捐了,那就按照他的规则行事。

    善堂一事,在朝堂上并未引起太大的波澜,很多官员都自动忽略了此事。

    盛鸿都强调自愿了,还有那令人无语的条款,谁爱捐谁捐,反正他们不想捐了银子还不能打探银子的去向。

    他们受不得这气。

    但也有人积极响应。

    七皇子,徐瑛,庄文,孟月,辛知,还有六皇子、四皇子、几位大学士以及一些和黎荞关系不错或者是想巴结黎荞的小官,在善堂筹备好之后,都不声不响的命人送去了各自所捐的东西。

    有捐银子的。

    也有捐衣服粮食草药的。

    还有捐其他物件的,比如说床啊碗碟啊铁锅啊之类的。

    这些东西都可用,于是陶竹和善堂总管全部收下。

    黎荞跟上次一般,特意请了三日假,好陪着陶竹熟悉善堂的业务和规矩。

    善堂总管是饭银处的一个七品小官,被盛鸿调了过来,这小官姓孙,对黎荞和陶竹很是恭敬。

    黎荞、陶竹和孙大人带着善堂新招的二十多个伙计清点了三天都未能把第一批善款物资清点完毕,三日后,黎荞去上班,陶竹等人继续清点。

    又忙活了五日,这才算清点完了。

    清点完毕,陶竹和孙大人将这一批善款物资公布,具体的单子贴在了善堂门口和黎家几间铺子门口。

    普通大众这才知道盛京新开了个善堂。

    在普通百姓看来,捐款这个事情就是乡绅的如数奉还,百姓的三七分账,谁捐谁傻帽。

    可是,这个善堂竟是陶竹做副总管吗?

    黎荞的信誉还是挺好的,现在陶竹管着善堂银钱物资的支出,而且黎荞每个月还固定往里面捐银子粮食,这……

    罢了,管他呢,只要捐了,那就在陶竹跟前刷脸了,只这一点儿就值得了。

    黎荞这位大人可太难讨好、巴结了,逢年过节想给黎府送礼品,甭管便宜贵重,黎府一概不收。

    既然黎府不收,那干脆往善堂送得了,反正目的是一样的:

    在黎大人跟前刷刷存在感,今后若是碰见什么事了,能求救有门。

    捐!

    于是,善堂迎来了第二波捐款。

    这一次,出手的大多是商贾。

    商贾有钱,捐的银钱物资一下子就将善堂的仓库给堆满了。

    而这时已经入冬了,农历十月末,天气冷的厉害,一场大雪落下,善堂的物资立马派上了用场。

    第197章 黎荞只占一半剧情,发放棉衣 开学馆培训赤脚医生

    其实这一场雪虽大, 但并没有达到灾祸的程度。

    可天气就是冷,很冷。

    像是黎荞,他若是不动用异能护体, 那他往年冬日都是里面穿件贴身小袄,外面再穿一件比较厚实的皮袄,最后再裹上披风,那就完事了。

    到了户部,因为屋子里有炭盆, 将披风脱了,只穿着皮袄, 那足以过冬。

    男人嘛, 身上火力旺。

    但今年,这个装束竟是有点冷了。

    他办公室小,他也不差钱, 自掏腰包多放了个炭盆, 但不穿披风也不动用异能,他有些扛不住如今的气温了。

    他一个青壮年男子都抵御不了如今的低温, 更别说是老弱妇孺了,所以,哪怕前两年盛京雪灾时三皇子发过一次御寒的衣物, 那底层的贫苦百姓依旧是缺少过冬的衣物的。

    比如说张老三。

    他家在盛京不算最穷的, 虽然和人合租一个小院子, 但最起码有自己的小家,再加上现在有正式工作, 所以能混个饱饭, 家里也有一点积蓄。

    但过冬的棉衣是大物件, 可谓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始终舍不得添置新的。

    可现在不一样了。

    他是灰泥作坊的正式员工,还得了黎荞的许诺若是不想在灰泥作坊干了可以去黎家铺子,因此,还没入冬,他就和他夫郎商量着今年要给家里人都添一件新棉袄。

    没办法,太冷了,若是不添棉衣,那肯定熬不过这个冬天。

    张老三夫郎月哥儿很会过日子,虽然说要给家人添置棉衣,但他不打算买新棉布。

    买些带瑕疵的棉布就成了,家里花钱的地方多,他把他和张老三的小儿子也送去了私塾读书,就跟刘三娃一般。

    读了书,识了字,不跟他们夫夫似的是睁眼瞎,那去黎家铺子应聘时,肯定比不识字的要受重用。

    可读书多费银子啊,哪怕张老三有固定收入,那也得精打细算。

    所以买些带瑕疵的棉布就成了,这种带瑕疵的棉布,染坊、布庄都有卖的,价格比新棉布低一些。

    只是,还没等月哥儿货比三家选出最实惠的棉布,天气嗖的一下子冷了。

    张老三去上工,肯定得穿的足够暖,不然染了风寒就是又耽搁上工又得浪费银子买药。

    于是这日张老三去上工时把月哥儿的棉袄给穿走了,月哥儿没了棉袄,只能待在炕上裹着棉被御寒。

    可家里一堆事呢,他们大儿子张冲去药铺当学徒,小儿子去了私塾,这家里的活儿都落到了月哥儿身上。

    他养了几十只鸡,一天三顿都得喂食,这些鸡已经养了一年了,他打算等过年时卖给黎家炸鸡铺,好换些钱过个好年。

    可现在他没有棉袄,根本无法下炕。

    这可不行。

    想了想,月哥儿准备去隔壁借件棉袄,好去染坊将前两天看中但没买的瑕疵布料买回来,算了,不货比三家了,多花钱就多花钱吧。

    月哥儿裹着被褥下了炕,刚出了屋子,院门就被推开了。

    他闻声扭头一看,竟是张老三和刘福两人又回来了。

    而且,两人手中各拿着一个大包裹。

    “你们这是?”

    月哥儿惊讶不已,眼睛直直看着张老三手里的大包裹:“当家的,你手里拿的什么?”

    “棉衣!”

    张老三喜滋滋的大声道:“我和福哥刚走到城门口,就看到一堆人围在城门口看告示,我们一打探,原来是善堂在发旧棉衣!家里穷的人都可以领!”

    “我和福哥拔腿就往善堂跑,排了好一会儿队,真领着了。”

    “你瞧瞧,这里面是两件棉袄,一个是缎子小袄,一个是棉袍,都是八成新的,可漂亮了。”

    伴随着张老三此话,他手中的大包裹被打开,里面的缎面小袄和棉布做的棉袍露了出来。

    月哥儿惊喜不已,抱紧身上的被褥,小跑着来到了张老三跟前。

    而这时刘福已经急急的拿着他的包裹朝着他家走去:“月哥儿,我把我领的棉衣给你梅姐送去,你和你梅姐慢慢看,我和老三还得去做工,今日已经浪费半天了。”

    “哎,好!”

    月哥儿应了一声,眼睛放在那个黛蓝色缎面小袄上,有些移不开。

    这小袄是对襟的,上面还绣着精美的暗纹,这种小袄若是放在布庄,那得三四两银子才能买到呢。

    “月哥儿,这个小袄给你,这个棉袍改一改,可以给俩孩子各做一件小袄。”

    张老三将两件棉衣塞到自家夫郎手里,脸上的笑容一直没下去。

    “我和福哥原本还有些心虚,怕领不了,毕竟我俩都在灰泥作坊干活,可谁知陶副总管就在善堂门口站着,他一眼就瞧见了我们哥俩,然后特意挑了这两件棉衣。”

    “呀,这是陶副总管亲自挑的啊?”

    月哥儿震惊不已,捧着棉衣有些呆。

    “可不是!他一直记着我呢,还记着咱们家的情况,给我棉衣时还说小冲有前途,让小冲好好干活好好学习。陶副总管人真好!”

    张老三颇为感慨。

    他这么一个小人物,而且他去灰泥作坊应聘也是一年半前的事儿了,可陶夫郎清楚记得他家的情况!

    多好的官儿啊。

    要不是怕给黎大人夫夫惹事,他真想在自家给黎大人夫夫供个长生牌位。

    月哥儿这时回神了,但他还是惊的嘴巴大张,陶夫郎竟然连他家大儿子是干嘛的还记着。

    就没见过这么好的官儿!

    “等今天小冲回来,我一定把陶副总管的话告诉他!”他抱紧了怀中的棉衣,也挺直了脊背,双眼放光,对未来的日子满是憧憬。

    黎大人夫夫记着他们!

    这日子太有奔头了!

    而此时,刘福从自家屋子里出来了,他婆娘田小梅也一并出来了。

    田小梅也是又惊又喜的,叮嘱自家男人和张老三快些回作坊干活,干活时也别偷懒,不然对不起朝廷,对不起黎大人夫夫!

    张老三和刘福正准备走,小院儿里第三户人家的夫郎湘哥儿出来了。

    刚才月哥儿正是打算找他借件棉袄去染坊买布料。

    湘哥儿男人在灰泥作坊开办前应聘上了大皇子赌坊的伙计,那会儿虽在试用期,但这份工作也稳定,因此湘哥儿男人便没去灰泥作坊应聘。

    赌坊的伙计不仅工钱稳定,客人偶尔还会给点小费,而且赌坊里的点心日日都是新做的,当日卖不完的会分给赌坊的伙计。

    湘哥儿男人在赌坊待了快两年,家境已经比张老三和刘福这两家要好一些了。

    可这个好是有限的,真家境好的话,不会租住在这小小院子里,因此湘哥儿听到张老三的话,忍不住从屋子里出来了。

    “三哥,这会儿还能去善堂领棉衣么?”湘哥儿一脸期盼的看着张老三。

    “我和福哥回来时,善堂还在发棉衣,陶副总管说善堂的棉衣库存挺多,城中百姓家里穷的都能领,这个穷到底是多穷,陶副总管没说,但你可以去试试。陶副总管很和气。”

    刘福仔细解答。

    “好!”

    湘哥儿高高兴兴的应了一声,很快就锁了门,直奔善堂而去。

    与湘哥儿一样的人有很多,对于底层百姓而言,往年勉强够用的棉衣,今年扛不住冬日的严寒了。

    他们舍不得花钱去置办新的,此时善堂发放棉衣,这一举止就是及时雨,是在给他们发保命药。

    凡是领到棉衣的,都对黎荞陶竹和盛鸿感恩戴德,圣上要万寿无疆,黎大人也要一直升官啊!

    善堂忙活了两日,终于将棉衣发放的差不多了。

    陶竹此前握着大批底层百姓的资料,再加上盛鸿将盛京户籍资料给了他和孙大人,因此,此次发放的棉衣,绝大部分都是发给了真正需要这些棉衣的人。

    至于小部分的因为贪便宜来领的,这是不可避免的。

    善堂所收到的这两批捐助,都是来自于官僚、富人,这些人家的衣服被褥,大多是绫罗绸缎,甚至还有裘衣。

    而且,这些东西都是七八成新的,有的甚至是九成新只穿过一次两次的。

    这么好的衣服,若是直接发给底层百姓,那么绝对会有人来占这个便宜。

    一件皮袄最起码值十两银子呢。

    因此,陶竹和孙大人商议了一下,打算把能卖钱的都卖给布庄或者是普通百姓,换了银子之后,可以从布庄或者是普通百姓家中买一些棉布、棉花和旧棉衣。

    这样的话,善堂能得到更多御寒的衣物能帮到更多的人,家境不错的人家也不会来占便宜。

    但因为天气一下子就冷了,而善堂人手不足,是以陶竹只来得及将最贵重的那些棉衣被褥皮裘卖给布庄,余下的只能发给底层百姓。

    因此,此次底层百姓得了一些上等布料所做的棉衣。

    不过,真正贫苦的人家,会把这种棉衣卖掉,好多换一件棉布做的棉衣。

    不管如何,此次陶竹是尽力了。

    可即便如此,他目前能帮的只有城内的百姓。

    城外还有不少百姓呢。

    好在这场雪化了之后,太阳出来了。

    陶竹赶紧在善堂、自家铺子门口、盛京城门口挂出了收购旧棉衣的木牌牌,同时将第一批衣物的去向公布了出来。

    虽然盛鸿定的规矩是只要捐了那剩下的一切都无权过问,但陶竹自己不想引来质疑,所以在发放御寒衣物时,谁家领取了什么,他都让人写下来了。

    现在第一波免费领取御寒衣物的活动结束,他便将这份名单贴了出来。

    包括之前的捐赠名单,还有最贵重的那一批御寒衣物的去向也一并贴了出来。

    谁若是想对账,尽管对,他不怕质疑。

    陶竹将这两份单子贴在了善堂门口和盛京城门口,贴出来之后,当真有不少人去核对,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而且,圣上规定的是不准捐赠之人瞎质疑,但没说不让围观者出言呐。

    这两份单子贴出去一周,天天都有人围在善堂门口、城门口核对。

    但核对来核对去,谁都没挑出毛病。

    这么一来,处在观望中的人,对善堂多了几分信任。

    当陶竹忙着善堂的事儿时,黎荞则是又向盛鸿提出了第二个建议:开一个专门培训大夫的培训班。

    上一次雪灾时,医馆爆满。

    去年天冷,医馆也是爆满。

    今年因为发放棉衣及时,目前没有人冻死,但换季嘛,再加上天冷稍不注意就能冻出病来,因此现在的医馆生意依旧很好。

    医馆生意好,但大夫明显不够用,上一次雪灾时,七皇子甚至把自己的府医派出去支援医馆。

    至于现在,现在城内二十多家医馆,每家每天门前都有病人在排队。

    而且这还是盛京城内的状况,在盛京城外,像是三柳村,附近几个村子只有一个李大夫。

    若一段时间内染病的百姓陡增,那医馆肯定应付不过来。

    所以黎荞觉得可以开一个培训班,专门培养大夫。

    一个学徒想成为能妙手回春的大夫,那或许要花费半生时间,但是,想成为可以应付日常常见病症的大夫,那几年时间足矣。

    但花几年时间培训一批可以治疗头疼脑热的赤脚医生,这件事对于盛鸿而言有些没必要。

    医馆又不是天天爆满,只是这两年情况特殊罢了,特意多培训一批大夫,这不是和现有的医馆、乡村大夫抢生意么?

    黎荞只能尽力解释:“微臣是觉得有备无患。”

    “要不,由微臣出银子办这事儿?等将来这些人出师了,微臣家中肯定要留两个。现在微臣家中孩子多,这些孩子有个什么不舒服,微臣家的人大半夜还得跑去请大夫,这太麻烦了,微臣要学着那些大户人家,在自家养几个大夫。”

    “三柳村也要养几个大夫,三柳村的黎家人更多,而且平日里南来北往也有不少商贩,也需要大夫。”

    “……那你折腾吧。”

    盛鸿有些无语。

    但只要不花国库的银子,黎爱卿随意。

    这是小事儿。

    他不在意。

    得了盛鸿此话,黎荞立马就筹备上了。

    他在城南平民区买了个大宅子,至于人手,征询过盛鸿,盛鸿让他随意,于是他就公开招聘。

    凡是识字的,八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甭管男、女、哥儿,都可以报名。

    在学习期间,他黎荞包吃住。

    每个月还给发一百文的月钱。

    但是,学成之后,必须得先给黎家干五年活。

    当然,这期间也是有工钱的,工钱按照市面价格给。

    这个招聘广告贴出来后,立马在盛京引起了一波讨论,黎大人要培训一批大夫?

    不过,当学徒的话,只有学徒乖乖听师父话的份,甚至说,得给师父塞银子尽力侍奉。

    可到了黎大人这里,不仅包吃住,每个月还给月钱?

    学成之后,还不用担心失业,可直接在黎家干活?

    妈呀,天底下竟然还有这种好事!

    报名,必须报名!

    这可比去黎家铺子当伙计更容易接近黎大人啊!

    若成了黎大人家的府医,那是要直接住在黎府的,这多近的距离啊!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这可是接近黎大人最好的机会!

    当天就有很多人报名,八岁以上、二十岁以下且识字不限性别,在这个范围内,盛京有不少人。

    黎荞从太医院讨了两位御医当夫子,他和这两位御医一起面试了三日,最终敲定了二百人。

    这个人数不算小,因此他又找上了盛鸿,他想办一个专门教授医术的学馆。

    学馆?

    盛鸿不解。

    “黎爱卿呐,你这是要搞大动作啊。”

    “微臣也没想到报名的人竟有那么多,而且不少都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一个个睁着大眼睛期盼的看着微臣,那小眼神让微臣难以拒绝。”

    “所以微臣一不留神就收下了这么多人。不过,微臣已经为这些人想好了去处,出师之后可以让他们去善堂,您可以让这批人定期下乡义诊。”

    黎荞先是做出为难的模样,然后又不慌不忙的给出了解决办法。

    “义诊?”

    盛鸿听见这两个字,顿时来了几分兴趣:“你自己花银子培养出来的人,你要放在善堂让这些人去义诊?”

    “不管是培养这批人还是义诊,都花费不了多少银子。”

    “微臣能攒下这小小家业,更多的是因为您给了微臣一个能安心挣家业的太平盛世,而且您平日里对微臣也多有庇护。您的恩德,微臣永记在心,为善堂花点银子,这是微臣心甘情愿的。”

    黎荞眸子望着盛鸿,俊脸上布满发自内心的感激。

    盛鸿听见此话,顿时浑身舒坦。

    可不是。

    百姓能安居乐业,他这个皇帝付出良多啊。

    黎爱卿知道感恩,要回报他,很好。

    而且,瞧瞧黎爱卿这崇敬、孺慕的眼神,他以个人魅力折服黎爱卿,让黎爱卿心甘情愿的为百姓付出,他这个皇帝做的挺成功的。

    “那你就办一个学馆吧。”他大手一挥,高高兴兴的准了。

    盛鸿准了,那事情就好办了。

    十一月底的时候,学馆开了起来,就在城南,黎荞又买了三个宅子,两个用来给这批学生住宿,一个用来教学。

    马上要腊月了,这一年又要过去了。

    天气很冷,除了未入冬时下的那一场雪,这两个月来没下过雪。

    瑞雪兆丰年,没有雪,那百姓就得自己灌溉田地了。

    黎荞可以让人在自家庄子上多打水井,但他不好对盛鸿提建议。

    他没有合理的理由。

    他又不懂气象。

    想要临时抱佛脚,那也得寻个说得过去的由头。

    善堂那边,第一波发放棉衣活动结束之后,善堂步入了正轨。

    每日前去善堂捐东西的、卖棉衣的人少了许多,陶竹不必日日都去善堂。

    他得了空,还是会去接黎荞下班。

    这日,他跟往常一般,又去接黎荞回家。

    在内城门口等了片刻,黎荞和辛知一起出来了。

    辛知和黎瑜安的进展挺好的,在外人看来处处不搭、天差地别的两人,竟是有不少话说。

    黎瑜安到了三柳村之后,立马成为黎荞的童工,每日都要干活。

    因为去三柳村的商贩多,所以黎瑜安哪怕天天待在家里做点心,日常也能见着不少人,听见不少事。

    乡下的那些八卦,狗血,还一波三折,其实挺能勾起人的兴致的。

    黎瑜安将这些年所听所见讲给辛知这位贵公子听,辛知听的津津有味。

    任谁都没有想到,在这两人之间,竟是黎瑜安说的多,而辛知处在一个倾听的位置上。

    对此,陶竹和黎荞都是满意的。

    他们夫夫当初怕这两人身份差距大黎瑜安会自卑,会被辛知拿捏,可谁知竟是这样的发展。

    于是他们夫夫看辛知的眼神和对辛知的态度都和善了许多。

    第198章 螺蛳粉,黎二山定亲 黎荞个人的影响力是有限的

    “两天没见小瑜安了, 我昨天得了块玉佩,今天给小瑜安送过去。”

    辛知来到了陶竹跟前,笑嘻嘻的从怀中掏出了个精致的小木盒, 对着陶竹晃了晃,而后又塞回了怀里。

    陶竹失笑:“行,今天瑜安做了一道新吃食,味道不错,这是他专门给黎荞做的, 你来的巧了,可以尝尝。”

    “我知道!”

    辛知赶紧道:“是拿螺蛳熬汤煮米粉是吧?他之前和我说了, 没想到今日就做出来了, 我一定得尝尝。”

    “上马车吧。”

    黎荞示意陶竹先上马车,马车里放有炭盆,虽不怎么保暖, 但聊胜于无。

    他挺想念螺蛳粉的, 不过,他上辈子所知的做法要用到不少现代调味料, 这个时空没有那些调料,他便没有折腾。

    马上要过年了,庄子那边有个小池塘, 里面种着一些藕, 养着一点鱼。

    前几日黎粮让人抽干池塘里的水挖藕, 得了一些螺蛳。

    于是他就说可以做螺蛳粉,具体的做法他讲了一下, 至于缺少的调料, 他让厨房那边尽力捣鼓, 能做出什么味就是什么味, 好吃就行。

    黎瑜安对此挺上心,和厨房的厨娘厨子摸索了几日,今日竟真做出了味道不错的螺蛳粉?

    待黎荞陶竹辛知三人回到家,黎小睿正领着黎长风、黎云帆两个小家伙玩旋转木马。

    这个旋转木马是迷你型的,只能容纳五个小朋友,而且还得人力拨动才能转圈圈。

    但这对此时空的儿童而言,那真是太新鲜太有趣了。

    哪怕天冷,三个人也裹得厚厚的待在院子里玩。

    不过,看到黎荞回来了,三人从旋转木马上跳下,围在黎荞跟前叽叽喳喳的说着今日都学了什么,做了什么。

    黎荞挨个抱抱他们,又叮嘱他们不要玩的太久免得在院子里冻感冒了,然后才和辛知进了前院的多功能休闲房。

    自打要让辛知和黎瑜安多处处,每次辛知过来,黎荞都是让他待在前院的多功能暖房,然后把黎瑜安叫来,让这俩人单独相处。

    但他要在旁边房间待着,随时监听。

    没办法,谁让辛知太禽兽,职场社畜盯上初中生,他哪怕在这个世界待了快十年了,他也有些接受不了。

    不一会儿,黎瑜安过来了,他身后还跟着黎天黎美,黎天黎美手里各拎着一个大食盒。

    食盒里放着的是两碗螺蛳粉。

    螺蛳粉里面没有放酸笋,而且因为缺少一些调料,所以味道和黎荞上辈子吃的螺蛳粉有些不一样。

    但螺蛳汤底熬的不错,米线弹滑带有浓浓的米香,再加上陶竹特制的辣椒油,因此这一碗螺蛳粉黎荞吃的挺满意的。

    大冬天来这么一碗热乎乎的螺蛳粉当饭前开胃点心,吃完之后浑身都暖洋洋的,食欲也打开了。

    “我今晚就吃这个了,剩下的你们看着安排,谁想吃什么就做什么。”

    他对黎天说道。

    黎天应是,和黎美一道回了厨房。

    黎瑜安则是留了下来,他坐到了炕边上,有些期盼的看着黎荞。

    黎荞不由在心中叹气。

    自家水灵灵的小白菜急着去拱猪,哥儿大不中留啊。

    “瑜安,你和自在去隔壁坐坐,说说话。”他指了指一旁的房间。

    这多功能休闲房共有三间。

    黎瑜安得了此话,眸子飞快的瞄了辛知一眼,然后从炕上起身,应了一声是,脸上带着三份羞七分喜去了隔壁房间。

    辛知嘿嘿一笑,朝着黎荞拱了拱手:“多谢黎兄成全。”

    然后不等黎荞开口,便颠颠的下炕也去了隔壁房间。

    黎荞翻了个白眼,见炕桌上放着一碟子芒果干,便捏起一块嚼了起来。

    住在盛京最大的不好便是不能吃到南方的各种水果,想吃这些水果,只能吃果干。

    一边嚼芒果干,他一边竖起耳朵听隔壁的动静。

    “辛公子,刚才那个螺蛳米粉,可合你的口味?”

    黎瑜安坐在桌旁,双手交叠放在桌子上,身子坐得笔直,有些紧张的看着桌子对面的辛知。

    “合!特别合!你没看我刚才呼噜呼噜一口气就将那一碗给吃完了吗?小瑜安你厨艺可厉害了。”

    辛知笑嘻嘻的开口,还对黎瑜安竖起了大拇指。

    黎瑜安盯着他的笑脸看了几秒,有些害羞的垂眸:“你喜欢就好。”

    “我很喜欢!”

    “你最近研究这个米粉太辛苦了,喏,我送你一个玉佩,你没事拿着玩。”

    辛知将那个在怀里揣了一整日的小木盒拿了出来,打开,然后放到了黎瑜安跟前。

    小木盒里是一枚很精巧的柿子形状的玉佩。

    “我看你很喜欢待在西跨院那边的柿子树下,我就找人定做了这个玉佩,喜不喜欢?”

    辛知双臂也搁在桌子上,不过,身子却是忍不住往黎瑜安跟前探,眸子直勾勾盯着黎瑜安的小脸。

    说实话,黎瑜安长的的确不是很漂亮,但眼前这带着婴儿肥的瓜子脸莫名合他眼缘,他怎么看怎么可爱。

    辛知视线炙热,但这会儿黎瑜安感受不到,他惊喜的看着小盒子里的柿子玉佩,忍不住伸手拿了出来,放在掌心仔细打量。

    这柿子雕刻的栩栩如生,连叶子上的纹路都清晰可见。

    但片刻之后,他抬眸看向了辛知,有些不好意思的道:“这很贵重,我不能收。”

    “不贵重,也就是上百两银子,你拿着玩就是了。”

    辛知立马道。

    黎瑜安闻言眨了眨眼,把掌心的柿子玉佩往辛知跟前递了递,认真的道:“你若是给了我,那以后可就讨不回去了,我的钱啊首饰啊,都是攒起来给四舅舅的。”

    “噗。”

    辛知被这话逗乐,但瞧着黎瑜安认真的小表情,他立马做出严肃的模样:“没问题,你的财物可以都为你四舅舅留着,辛家有钱,等咱们成了亲,我的钱也交给你,你随意处置,就算是你想给你四舅舅,那你也随意给。”

    这话一出,黎瑜安脸颊登时红了,但他望着辛知,认真的摇头:“你的钱是你的钱,我不会动你的钱的。”

    “你是我夫郎,当然得你管钱呀。”

    黎瑜安:“……”

    他有些不好意思的垂眸。

    脸颊更红了,也不由握紧了手中的玉佩。

    但心里却是甜滋滋的。

    坐在外间的黎荞听着这几句对话,浑身差点儿起鸡皮疙瘩,辛知这小子太油嘴滑舌了。

    不过,这话他可是记住了,等将来这俩人成亲,必须小瑜安管家!

    而且,辛家有钱是吧。

    那就多体恤体恤辛家的佃户吧。

    厨房那边把晚饭做好之后,黎荞打断辛知、黎瑜安两人的交谈,该吃晚饭了。

    天气冷,郑浅浅、黎夏也不好带着黎二宝、橘哥儿四处走动,而且知道辛知在此,黎瑜宁黎小兰也没过来,于是今日的晚饭便是黎荞陶竹带着黎小睿黎长风黎云帆三个小家伙和辛知、黎瑜安一块吃。

    黎荞的主食依旧是螺蛳粉,他一边吃,一边借着黎粮王桂花说起了庄子上的事儿。

    现在是农闲时期,但黎粮和王桂花搞了个小小的红薯粉条作坊,所以这夫妇两人还挺忙,跟黎大山黎菽这几个照看铺子的一样,每日都早出晚归的。

    不过,这夫妇俩的主业是种地。

    长久不下雪,夫妇俩说起开春之后的事儿,计划着要在他家的田庄多打几口水井。

    “自在,你家田庄上的水井多吗?”黎荞装作随口一问的样子问道。

    黎瑜安闻言,也看向了桌子对面的辛知。

    “额……应该够用吧。”

    辛知有些答不上来。

    他虽然已经知道农人种地有多不容易,但他关注的是整个大盛的农人,具体到他家的佃户、田庄,他还不了解。

    他又没去自家田庄上闲逛过……

    但很明显,在黎家人跟前,他这个回答是不过关的。

    迎着黎荞和黎瑜安两人的视线,他立马又道:“今晚回家之后我就问府上专门管着这一块的管事,等下次休沐,我亲自去田庄上实地考察一番。”

    黎荞要的就是这话,但这还不够,他做出忆从前的样子:“种庄稼,最累的活儿就是浇地,家中有板车还好,若是没板车,那只能用扁担挑着水桶,一桶一桶的去灌溉庄稼。”

    “可一桶水就那么点,而一亩地却是那么大,我现在想一想从前我大哥大嫂还有爹娘浇地的情形,我就恨不能打死从前的自己。”

    这话引起了黎瑜安的共鸣,他点了点小脑袋:“之前在宋家时,我娘挑着扁担浇灌麦子,两个肩膀都被扁担磨的血淋淋的。”

    这话一出,辛知不由倒吸一口冷气。

    他之前真不知道这事儿!

    “小瑜安,你放心,我一定把辛家的田庄打满水井,绝对不会让那些佃户为浇灌庄稼发愁。”

    他拍着胸脯保证道。

    可不能因为水井不足而勾起小瑜安的伤心事。

    “你真好。”黎瑜安不由笑了一下,看向辛知的眼睛也亮亮的。

    辛知被这眼神一瞧,顿时挺直了脊背,又道:“不仅京城这边的田庄打水井,老家那边的我也会交代下去,该挖井的挖井,该挖沟渠的挖沟渠,一定要让辛家的每一户佃户都不为灌溉发愁。”

    “嗯……这样会不会太麻烦了?”

    黎瑜安听见这话,顾不上夸辛知了,而是有些忐忑。

    他没和辛知成亲就指挥辛知在辛家做事,辛家人会怎么看他……

    “不麻烦,这怎么会麻烦呢?就是一句话的事儿。你放心,我家人可好了,才不会因为这等小事对你有看法。”

    辛知将黎瑜安忐忑的小表情尽收眼底,明白他在担心什么,立马出言让他放宽心。

    “真的?”黎瑜安有些疑虑。

    “当然是真的!不信你可以问问你四舅舅。”辛知指了指黎荞。

    黎荞立马道:“这对辛家来说的确是小事儿,瑜安,你别放在心上。”

    有了黎荞这话,黎瑜安终于放心了,他对辛知笑了笑:“你家人真好。”

    “那可不,我家被太上皇厌弃了之后还能安安稳稳享受荣华富贵,就是因为一家子人都好。”

    辛知有些骄傲,忍不住开始讲家里人的宽厚事迹。

    他家人性子都挺好,也不搞欺压、鱼肉百姓那一套,整日就吃喝玩乐,享受太平日子。

    当然了,他家也想回大盛的权力中心,但这是他祖父、父亲、叔伯该考虑的。

    他辛家的内眷每日就是吃吃喝喝,各种买买买,享受富贵生活。

    若是小瑜安嫁过去了,过的也是这种日子。

    不过,小瑜安忙碌惯了,他可以把自己小院的事交给小瑜安管理,若是小瑜安想去铺子里帮忙,那他也是支持的。

    吃吃喝喝是一日。

    勤快干活也是一日。

    反正小瑜安开心就好。

    黎瑜安听着这些话,越听越绷不住脸上的笑,黎荞坐在一旁,虽然很想打断辛知的话,但看在辛知痛快答应给辛家的田地搞好灌溉设施的份上,他忍住了想在这两人中间横插一脚的念头。

    辛家在盛京其实没有多少田地,辛家的田地都在老家,五十万亩耕地,遍布辛家所在的淮东府。

    若辛家在老家大兴水利,那受益的是整个淮东府的百姓。

    如今小瑜安只是用一句话,便解决了整个淮东府的灌溉问题,这辛家的确值得托付终身。

    晚饭后,辛知又留了一会儿,然后才在黎荞的催促中依依不舍的离去。

    辛知走了没一会儿,在外忙碌了一日的黎家人回来了。

    今日的黎家有喜事:

    黎二山看上了一个姑娘,想要去这姑娘家提亲。

    这在黎家可是大事。

    黎二山今年已经二十二岁,过了年就是二十三,这在古代妥妥是大龄青年。

    黎荞早几年就为他和黎夏张罗亲事,黎夏对赵深一见钟情,如今和赵深所生的橘哥儿都一岁多了,而他终于有动静了!

    黎荞很关切,赶紧询问这姑娘是谁家的。

    黎二山虽然早就能独当一面比从前成熟了许多,可提起自己喜欢的姑娘,他仍是有些不好意思。

    “是西山省做煤炭生意的范家五小姐,她爱吃鸭货,总是去咱家的铺子里,我看她人挺和气,就……”

    说到此处,他轻咳了一声:“我感觉她对我是有好感的,总是暗暗的瞧我,所以我就回来问问小叔你,这范家怎么样?这事儿能成么?”

    “范家啊……”

    黎荞有些意外。

    范家做的是煤炭生意,家里有好几个煤矿,论家底,那在整个大盛都是数得着的。

    之前盛鸿广邀财力雄厚之人瓜分大运河码头时,范家成功拿下了位于江南的一个码头,由此可见范家的财力。

    他对范家的印象还成,因为他听工部的赵大人提过几句,说范家的煤炭生意挺注重安全问题,就算真出现了矿难,那赔偿的银子也足够多。

    不过,现在黎二山竟然和范家的五小姐看对眼了?

    太意外了。

    此前他官职低,黎二山可选择的范围不广,这两年他官职升了,黎二山又有些挑花眼。

    因为上门做媒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其中也有勋贵之家,这些勋贵愿意将自家的贵女、贵哥儿嫁过来。

    但黎二山悄悄相看了之后,没同意。

    黎二山模样普通,自小在乡下长大,这几年跟着黎荞在府城、首府、京城打转,见识涨了,人也稳重了。

    可说到底,与大户人家骄养出来的贵女、贵哥儿有着天差地别。

    辛知和黎瑜安能处的不错,更多的是因为辛知这个侯府公子哥缺心眼,性子单纯,身上没有自视甚高、瞧不起人的毛病。

    可辛知这种缺心眼,满京城也寻不出几个,因此,黎二山对介绍给他的贵女、贵哥儿不感冒。

    这些贵女、贵哥儿面上和和气气的,实际上嫌弃他是从乡下来的粗野之人。

    肯和他相亲,纯粹是冲着黎荞来的。

    这些人,黎二山不喜欢。

    可现在黎二山喜欢上了范家的五小姐!

    那这范家五小姐应是个不错的人。

    “我会好好打探,最近就给你结果。”黎荞笑眯眯的道。

    黎二山若真和范家五小姐成亲,那范家五小姐是要住到黎家的,家里要多一个人,他一定得仔细打探。

    翌日,黎荞先是去工部找了赵大人。

    在大盛,煤炭这一块归工部管。

    从赵大人口中打探完了,他又找了户部主管西山省的主事郎中打探范家的税收、田产、户籍等事。

    同时,他还遣人去范家附近、范家铺子里打探范家人和这位范家五小姐的性子。

    当然,西山省的范家老家他也雇了皇家物流的人快马加鞭的前去打探消息。

    这一圈打探下来,他没挑出任何毛病。

    陶竹也拿出了善堂的捐赠名单,范家在第二波的捐赠中捐了上千件御寒衣物。

    于是,黎荞先是遣了媒婆去范家与范家家主范不着通气,然后腊月二十那日,他特意请了一日假,带着黎二山与黎粮王桂花一起去范家提亲。

    范家人自然狂喜,使出浑身解数招待黎荞一行人,唯恐黎荞哪里不满意会让这门亲事黄了。

    黎荞自然是满意的。

    范家人不管是在西山省还是在盛京,名声都不错,而且家中不仅有好几座矿,家里也有三十万亩的耕地,妥妥大地主。

    这么多耕地,他如同和辛知交谈时那般,自然而然的提起黎粮、王桂花、黎二山等黎家人当年因为种地吃过的苦,范不着身为八面玲珑的大商人,立马拍着心口说他范家的佃户如何如何。

    黎粮和王桂花种了半辈子庄稼,在这个话题上特别有发言权,再加上和范不着没旁的共同话题可聊,两人就一直在这个话题上打转。

    这夫妇俩一直都拎得清,目前黎二山和范家五小姐只是定亲,再说了,就算真成亲了,这夫妇俩也不会对范家的事指手画脚,因此,他们说的都是自家的事儿。

    但范不着听进去了。

    身为容易挨宰的大肥羊,范不着特别能揣摩上位者的心思,黎荞这个人如同盛鸿那般,将自己的喜好、行事风格都展露的明明白白,从来不搞喜怒不定、遮遮掩掩那一套。

    联想到黎荞的大方、慷慨、体恤底层百姓,范不着暗自下了决定,今后范家对待自家佃户,要向黎大人看齐。

    抱住黎大人这个大腿,那范家未来几十年都无忧了!

    范不着当即表示以后会去自家的田庄看看,会多多关心辛勤劳作的农人。

    黎荞得了此话,心中满意。

    他现在不能正大光明的向盛鸿建议各地应大兴水利,但他能影响到辛家和范家。

    这两家打井挖沟渠,足以让一府之地得益。

    但大盛那么多府呢,而天灾又不等人,他得去找七皇子了。

    盛鸿给几位皇子出的第二道题目,他必须得掺和进去。

    第199章 给七皇子送年礼 六皇子来逮人,黎荞插手第二道题目

    七皇子最近不算忙碌。

    这几年来, 大盛称得上是海晏河清,大型的案子日渐减少,而鸡毛蒜皮的小事轮不着他去处理, 于是他比从前清闲了一点儿。

    但也只是一点。

    没查出当年周皇后的死是谁下的手,没帮大皇子拿下皇位,那他一日都能放松。

    盛鸿出的第二道题目,他甚是重视。

    他的码头位于绘安省一个名叫商树的小县城,小县城耕地少, 丘陵多,树多, 特产是茶叶和草药。

    百姓们以采茶采药+种地、捕鱼为生。

    日子过的一般般, 不富裕,但也能吃饱。

    不过,这地方属于南北过渡地带, 又因为靠近黄河、淮河两大水系, 所以天气变化剧烈。

    旱灾、涝灾都常见,还伴有冰雹、大风。

    这种极端天气很是影响普通百姓的日子, 想提升这个小县城的经济水平,七皇子思虑多日,决定先修路、挖河。

    修路的话, 这地方的特产可以运送出去。

    挖河的话, 旱时可以灌溉, 涝时可以排水,一举两得。

    修路、挖河都是基础设施, 七皇子先搞了这两样, 但接下来该做些什么, 他目前没有头绪。

    他很想效仿河西府, 短短几年就让整个府的百姓致富。

    可是,他没能力发明跟粉条一样能长距离运输、能保存一两年还美味的吃食。

    是以虽然临近过年,但七皇子心情一般般。

    今年黎荞给七皇子的年礼还没来得及送,腊月二十一,被盛鸿抓了壮丁的黎荞在下班之后,拎着精心准备的年礼和陶竹一起去了七皇子府。

    七皇子府今年也修了暖房,原本七皇子是不想修的,奈何孟月日日念叨,他便在自家府上修了几间暖房。

    于是黎荞和陶竹到了之后,七皇子在类似黎家的多功能休闲厅接待了他们夫夫。

    “七皇子,这个是今日我新做的黑芝麻、豆沙双酿团子,您尝一尝。”

    陶竹落座之后,打开一个他和黎荞带来的点心匣子,里面放的是双酿团。

    这双酿团放在纸托之中,透过外层糯米做的皮,隐隐可以瞧见里面的黑芝麻、豆沙馅。

    七皇子只瞧了一眼,便动手拿起了一个:“这瞧着跟汤圆似的。”

    “就是凉的可以直接食用的双馅料汤圆,很糯,您快尝一尝。”陶竹解释道。

    七皇子闻言,当即咬了一口,甜滋滋又糯叽叽的口感让他不由弯起了眸子。

    好吃。

    淡淡的甜,又比青团糯一些,他爱糯叽叽的食物。

    “味儿不错。”他出言夸赞。

    “您喜欢便好,以后我让人经常送过来一些,这东西我家铺子里没有。”

    陶竹也弯起眸子道。

    “行,今后辛苦陶夫郎了。”

    七皇子没客气,直接应了下来。

    黎荞坐在一旁,看两人脸上都带着笑,不由在心中感慨。

    上辈子陶竹在三柳村救了七皇子,那会儿七皇子为何会出现在三柳村?

    而且高志远提到七皇子辅政,七皇子这是成了摄政王?

    但上辈子没他这个穿越者,不知道孟月有没有考中进士,就算是考中进士,那和七皇子会有这段情缘吗……

    八成是没有的。

    孟月、徐瑛、庄文在中举之后愿意入京参加会试,纯粹是被他影响,若不是他的刻苦影响了这三人,这三人都不打算立马入京的。

    若不入京,那自然赶不上和七皇子的这段情缘。

    而且,没了他拉三皇子、五皇子的仇恨值,想搞掉这两个皇子,难度肯定要比这辈子高。

    更别说没他搞出来的这些新物件,盛鸿盛钧的财政会出现危机,没了钱,那又会遇见多少困难?

    上辈子的七皇子应是受了不少苦,也应是一辈子做男人,终身未嫁。

    在心中叹息一声,他开了口,先是聊起了最近的局势。

    这个冬日冷,边城胡人两次叩关,但都被早有准备的大盛将领给击退了。

    按照盛鸿所调查的消息,胡人那边因为天气严寒,日子不好过,所以才会南下骚扰大盛。

    黎荞不由感慨:“这两年气温都比往年低,也不知明年会如何。”

    “这个冬天到目前为止只下了一场雪,缺少雪水,过了大年初三,农人怕是就要下地浇灌麦子了。”

    七皇子接话道。

    孟月虽当了官儿,但孟家人此前依旧务农,所以孟月对天气的关注度一向高,时常祈求风调雨顺。

    他被孟月影响,也养成了日日都要关注天气的习惯。

    若是搁从前,他虽然关心底层百姓,但他自身事务繁忙,是无暇去关注这种细节的。

    “下官的大哥大嫂也在念叨这事儿,他们已经准备明年在田庄上多打水井了。”

    “是该多打几口井。不过,水井灌溉还是太辛苦了些,我听孟月说,现在平城那边有的地方是用龙骨水车灌溉田地?”

    七皇子说罢,伸手又拿了一枚双酿团子,一边慢慢嚼着一边看着黎荞。

    他此言一出,黎荞有些诧异,但更多的是喜悦。

    等下次见了面,他一定得好好夸夸孟月,没想到孟月连这种小事都讲给七皇子听!

    “是的,平城那边不少人家都在用龙骨水车。平城之前挖了一条大河,流经的地方还挺广。再加上那边本身就有山有水的,而且百姓富足了,于是现在凡是临着小溪、河、沟渠的人家,都用上了龙骨水车。”

    这条河就是他刚穿越时黎大忠去服徭役时挖的那条。

    至于龙骨水车,一开始只出现在他家的田地中。

    这工具虽方便,但造价高,那些家中田地临水的人家舍不得掏钱让工匠打造。

    可随着平城百姓的整体富裕和他影响力的增强,现在平城那些田地临水的人家,都用上了龙骨水车。

    龙骨水车比起筒车,适应性更强,筒车是靠着流水做动力才能转动,但龙骨水车可以靠人力转动,因此,哪怕是小沟渠里的死水,龙骨水车也可以将水转移到农田中灌溉。

    就像是之前黎粮抽干池塘里的水挖莲藕,就是用的龙骨水车排水。

    可以说,龙骨水车不仅能灌溉农田,还可以抽水。

    若是真发生了涝灾,想排涝的话,那龙骨水车是一个不错的工具。

    因此,他今日来找七皇子,不仅想说一说挖河打井的重要性,也想提一提龙骨水车这个重要的工具。

    可万万没想到七皇子先提起了龙骨水车!

    在心中又夸了孟月一遍,而后他详细讲了讲平城那边龙骨水车的使用现状。

    七皇子一边听,一边不紧不慢将六枚双酿团子都吃完了,等黎荞的话落,他抬手倒了杯茶水,一边轻抿冲去口中的甜味一边道:“这个灌溉工具的确不错,我给我田庄的佃户也安排上。”

    他原本就被孟月挑起了对龙骨水车的兴趣,现在从黎荞这边得知平城那边的详细情况,他心中立马就有了决定。

    “但想要用上这个,关键是得有河水。”

    “依我看,盛京应该多挖河挖沟渠,反正盛京有好几条大河,像是永鼎河,就在盛京城外,取水很方便的。过几日我就向父皇提议,为方便农人灌溉,应该好好利用盛京这几条大河。”

    “啊这……”黎荞面上做出思索的模样,实则心中狂喜:“这是个大工程啊。”

    “也不算什么大工程,号召那些佃户、村人在农闲时候挖就成了。”

    “等挖好了,我给他们配备龙骨水车。”

    七皇子很壕气。

    他的财力在众位皇子中属于最弱,可造龙骨水车的银子他是妥妥有的。

    “额,若真如此,那下官也愿意捐一些龙骨水车,好方便农人灌溉。”

    黎荞立马道。

    “你们夫夫最慷慨了,到时候不会忘了你的。”

    七皇子点头答应。

    黎荞闻言笑了一下:“都是为了百姓。不过,说起来,您那商树码头可有什么进展?”

    “嗯?”正垂眸品茶的七皇子抬起眸子看向他:“你问这个做什么?”

    “闲来无事,关心一下,毕竟关系到赞赏圣旨。”

    黎荞一脸坦然的解释。

    “那你还是别问了,我答应了六哥,在这件事上不会找你咨询什么的。”

    “下官知道。可圣上出这么一道题目,是想要以小见大,是想知道几位皇子有没有能力让百姓过上比现在更好的日子。”

    “说到底都是为了百姓。下官也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况且,赞赏圣旨可兑换丹书铁券,所以下官想着,要不下官掺和进来?”

    “甭管哪位皇子来找下官,下官都尽力出谋划策,这可行吗?”

    黎荞脸上显出忐忑之色,双眸眨也不眨的看着七皇子。

    七皇子惊讶:“你竟然想主动掺和进来?”

    “这不是闲来无事嘛,而且,也有利可图。”

    说到利字,黎荞脸上适时浮现出不好意思。

    七皇子:“……”

    他这下子更惊讶了。

    万万没想到,他竟然从黎荞口中听到了有利可图这四个字。

    之前黎荞表现的跟圣人一般,把慷慨、无私这四个字刻在了身上,现在从黎荞口中听到有利可图这四个字,他是真的震惊。

    但很快他点了头:“行。”

    据他所知,他六哥目前也是一筹莫展。

    他六哥犹豫了半个月,最终听从他父皇的建议,也换了一处码头。

    那码头也在绘安省,他六哥面临的情况和他差不多。

    诚如他六哥所说的,哪怕黎荞拿了赞赏圣旨,那么几个皇子的表现也尽在他父皇和百官眼中。

    可目前这个状况,既然他胜不了他六哥,那他更希望这一道题目他们几个兄弟打平。

    打平之后,得利的是百姓,并不会影响到继承人的选拔。

    所以,他支持黎荞掺和进来。

    不过,这需要他六哥、四哥也点头,这事儿他说了不算,于是他对黎荞道:“我明日就入宫找父皇。”

    “那下官等您的好消息。”

    黎荞闻言,心放回了肚子里。

    正事儿说完,黎荞也没多留,他和陶竹起身告辞。

    七皇子将他们夫夫送到了府门口。

    只是,七皇子府的大门刚打开,他们三人便看到了一辆眼熟的马车。

    马车还没有站稳,马车门便被推开了。

    紧接着,六皇子的身影出现在车辕上,他看黎荞陶竹七皇子三人站在府门口,登时笑了,一边从马车上跳下一边道:“我来的正好。”

    “六哥,此时前来可是有要事?”七皇子上前两步问道。

    天已经黑了,这会儿是饭点。

    “还不是听下边的人说黎大人来给你送年礼了,怕黎大人给你什么小妙招,于是我就撇下一屋子的娇妻美妾,迎着嗖嗖的寒风亲自来逮人了。”

    六皇子笑盈盈的答道。

    黎荞:“……”

    自打盛鸿出了第二道题目之后,他因为诸事繁杂,一直没空来七皇子府。

    难得来一次,六皇子竟是直接来逮人了。

    七皇子也颇为无语:“六哥,你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答应过你,不会找黎大人帮忙。”

    “事关皇位,一句话的保证哪能真的让我放心?谁不知道你和黎大人关系好,黎大人肯定是希望你拿下第二道赞赏圣旨的。”

    六皇子倒也坦诚,说罢看向了黎荞:“黎大人,你说是不是?”

    黎荞一脸严肃的领着陶竹来到六皇子跟前,先是行礼,然后才摇头道:“七皇子当着圣上的面作保,下官不敢欺君。”

    “不过,下官的确和七皇子提起了第二道题目之事。六皇子,您的霄城码头,最近可有什么进展?”

    六皇子换到绘安省的那处码头位于霄城,而霄城是霄州府的府城。

    所以六皇子得拉动整个霄州府的经济,难度比七皇子的要大些。

    “若真有实质性的进展,那也不会盯你盯的这么紧了,我跟七弟一样,准备先修路。”

    六皇子提起此事,难免郁闷。

    他一直觉得他有大才,能稳压所有皇子,就算压不了,那也是能胜过几个兄弟的。再加上手中还握着一条出了大盛的商路,因此原本他对第二道题目还算有信心。

    这题目虽难,但只要黎荞不插手,凭着他的能力和见识,他肯定能胜过几位兄弟。

    可事实上,这道题目比他预想中的难多了。

    许家那一条通向周边小国的商路,并不能帮上大忙,他现在能想到的就是许家运来一些霄州府没有的新鲜物件,在霄城开店,以此来赚钱。

    可这种手段,如何提高整个霄州府的经济?

    他父皇所说的拉升经济,是指百姓富裕,赋税增多,他许家就算在霄州城开再多的铺子,那钱也到不了百姓手里呀。

    最近因为这个事儿,他过年都没什么好心情,刚才听说黎荞来给七皇子送年礼,他立马过来了。

    他知道,黎荞若是想给七皇子出什么妙招,那有的是手段避开他的耳目,但他就是想来探探口风。

    唉!

    开辟一条新商路贩卖货物,过程虽然艰辛,但说到底只是常规手段。

    黎荞这种无中生有,只靠着几年时间就把一府经济带起来还让每一户辛勤百姓都富裕起来的,这才是真牛逼。

    这才值得钦佩。

    之前他没细想过这个问题,现在他面临同等难题却束手无策,他这才明白他们这位黎大人到底有多厉害。

    更何况,这位黎大人不仅让整个河西府富裕了,还搞出了灰泥!

    不服不行啊!

    不过,现在这位黎大人坦然承认和他那七弟谈及了第二道题目?

    郁闷之后,他不由问道:“黎大人,你和七弟都说了些什么?”

    “您当日曾说过,若下官有巧思、妙招,尽管提出来,反正是为了百姓和丹书铁券,这话可当真?”

    黎荞没有回答,而是搬出了当时六皇子的原话反问。

    六皇子一愣,随后皱起眉来:“那你现在是有巧思和妙招了?”

    不是吧?

    这位黎大人厉害的有点过分了吧?

    他现在一点进展都没有呢,没空关注此事一直被他父皇可着劲使唤的黎荞却是有主意了?

    “不不不,下官对这几地尚不了解,目前没有妙招。但是,下官的确对丹书铁券很心动,若是您和余下几位皇子不介意,那下官今后会仔细了解这几个地方,看能不能给出有用的建议。”

    “这样啊……”

    六皇子恍然。

    他就说嘛,黎荞此前根本没空去关注这几处码头,哪能凭空就生出妙招来。

    不过,他借着七皇子府门口的灯笼光芒,上下打量了黎荞两遍,然后斜着眼睛看向了七皇子。

    “黎大人,你既然说这话了,那今后就不能只偏向七弟和大哥,你若是给七弟大哥出了妙招,那也必须给我出同样的妙招。”

    若这道题实在是赢不了,那至少不能输给他这位七弟和位于前面那条街的大哥。

    最起码要打平,让这道题作废,让这道题不能影响到他领先一局的局面。

    “下官尽力。”黎荞恭声道。

    “不不不,不能是尽力,你得答‘是’,那我才敢让你掺和进来。”

    六皇子眼睛还是斜睨着七皇子。

    七皇子无语,直接道:“我代黎大人答是,六哥,这下子你该放心了吧?”

    此言一出,六皇子立马笑了:“那我有点放心了。等黎大人真的让霄州府的百姓都富裕了,那我就彻底放心了。”

    七皇子闻言,直接翻了个白眼:“我明日会去找父皇,向父皇提起此事。六哥,你去找二哥、四哥,问问他们的想法。”

    “没问题。”

    六皇子痛快的打了个响指:“我现在就去找二哥和四哥。”

    既然这道题他胜不了,那就赶紧结束让他父皇出第三道题,别太占用他的时间。

    这道让他们兄弟都头疼的难题,交给黎大人好了。

    反正黎大人一向擅长无中生有。

    六皇子去找二皇子和四皇子,这两位皇子得知黎荞想拿赞赏圣旨,毫不犹豫的点头同意。

    特别是四皇子,他从拿到他码头的那一刻起就在琢磨如何让百姓富裕的事了,可三年来收效甚微,他巴不得黎荞给他出主意。

    但此前他不好意思张口,毕竟他和黎荞关系平平,而且,他也想看看他自己的潜力。

    不过,时间证明,他应该早去找黎荞的。

    二皇子则是松了口气,盛鸿出的题目太难了,他想到头秃也没什么好主意,现在黎荞想揽过去,那真是太好了。

    几位皇子都同意了,盛鸿自是没意见。

    不,准确来说,盛鸿是有意见的。

    他出这么一道题目,是想看看几个儿子有没有能力让百姓过上比现在更好的日子。

    他也不求这几个儿子能将整个大盛的经济都拉升一波,这几个儿子能让他们各自码头所属地的百姓富裕起来就成。

    毕竟当皇帝最重要的就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百姓日子好了,那就舍不得丢下现有的好日子去造反。

    百姓之所以造反,那都是被逼的走投无路了,不得不反。

    可百姓若过的是好日子,那骨头就软了,血性就没了,即便是个别人遇见了不公,那也不会有大的骚乱。

    一两个人是折腾不起风浪的。

    那他这大盛的江山就稳了。

    所以说,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一个皇帝必须具备的能力。

    可现在他的黎爱卿掺和了进来,那他这几个儿子还怎么锻炼提升?

    罢了。

    若是无法让百姓过上比现在更好的日子,那有能力守住眼下的好日子也行。

    眼下的日子对普通百姓而言,算是几百年难遇的太平盛世,他挑出来的继承人能守住这个盛世,那他也是高兴的。

    所以黎爱卿想出手就出手吧。

    黎爱卿得的赞赏圣旨多了,那丹书铁券也就多了。

    而且,希望黎爱卿借着此事能和每一位皇子都打好关系,黎爱卿这样的人才,他必须得保住。

    盛鸿和几位皇子都愿意让黎荞插手第二道题目,黎荞松了口气,然后立马就将第一个建议提了出来。

    要想富,先修路。

    正好现在有灰泥,用来修路又便宜又简单,所以,几位皇子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修路。

    而且,借着盛鸿答应七皇子挖河这一事,他又给出了第二个建议。

    想让百姓日子富裕,在没有更好的法子前,可以想办法提升当地粮食的亩产量。

    田地里收获的粮食多了,那百姓能换的银子也多。

    就算是换不了银子,就如河西府从前的红薯玉米那般,但家中有充裕的粮食,那对百姓而言也是极好的事。

    若是想让田地里打的粮食多,那得有良种、有足够的肥料、有足够的灌溉。

    良种和肥料,千百年来都是如此,一时间无法提升。

    但足够的灌溉,这一点儿几位皇子若是努努力,那是能够办到的。

    黎荞提出来的这两点建议,几位皇子都认可。

    没错,若真拿不出切实可行的法子,那只能用这种法子提高百姓的收入了。

    那就先打井挖河挖沟渠吧。

    还有那个龙骨水车,既然在平城被大量使用,那他们也给自己的码头所属地安排上。

    第200章 创办免费学校 只招收家境不好的小朋友

    说到提高庄稼亩产量的法子, 黎荞除了保证充足的灌溉,还真没旁的手段。

    育种,在这一块他一窍不通, 连常识都没有的。

    肥料,现代化化肥就别想了,据他所知,在上辈子七十年代,国家建了十几个化肥厂, 这才解决了化肥不足的难题,让粮食嗖的增产。

    化肥的化是化学, 是工业化, 他能力低,他搞不来。

    其实,这个时空的肥料已经很丰富了, 像是粪肥, 绿肥,草木灰肥等, 都是农人常用的肥料。

    而且,农人早就掌握了沤肥技术,将人、动物的粪便与杂草、秸秆等东西混在一起密封发酵, 这种手法在《氾胜之书》《齐民要术》等农书中都有详细的记载。

    所以说, 在肥料这一块, 黎荞真没有特别好的法子,他能想到的办法, 都是惯有的手段。

    靠近水的, 那就向水要肥料, 河底的泥、池塘里的泥, 这都算是肥料。

    有矿的地方,那就用矿肥。

    肥料上没有行之有效的创新,那就只能在灌溉上下功夫了。

    保证灌溉,那庄稼的亩产量自然会增长。

    总之,在码头所属地没有寻到合适的能让百姓致富的法子前,让农人的庄稼增产,这是最可行的让百姓致富的手段。

    而且,接下来天灾不断,气候异常,其实赚钱、拉升经济并不是最主要的事,有足够的粮食,确保百姓即便是遭了灾也能吃上饭,这才是大盛最应该做的事儿。

    只要手中有粮,那百姓就不会慌。

    百姓不慌,大盛的江山就会很稳。

    因此,在未来几年,黎荞给自己制定的工作重点是让大盛各地的粮食增收。

    不仅是粮食,还有棉花。

    天气严寒,百姓离不了棉花。

    但因为气候原因,基本上只有北方的农人种棉花,过几年若长江结冰,那南方百姓肯定需要棉花。

    因此,从明年开始,北方得大面积的种棉花。

    棉花易储存,摘下来之后去了籽,放个十年都没问题。

    除了让粮食增产之外,黎荞还准备做一件事:

    赚富人的钱。

    他现在每个月向善堂捐五百两银子和五百斤粮食,这只是刚开始,等以后什么旱灾、蝗灾一起来了庄稼颗粒无收,那他所捐的银子定然要大大增加。

    这还只是盛京一地的善堂,盛京身为都城都有善堂,那其他地方的百姓更需要善堂。

    最起码,他得在原河省开一家善堂——河西府很富,用不上,因此这第二家善堂,要么在微青县,要么在原河省首府。

    两个善堂,开销肯定不会小,以他目前的财力而言能顶得住,但银子嘛,自然是越多越好,有备无患,谁知道接下来十余年间到底要花多少钱。

    忙忙碌碌中,很快到了大年三十。

    哪怕已经是三品大员,但黎荞家包饺子的习俗依旧在。

    下午时,除了需要照看铺子的那几位,余下的家人,连两个小崽子都上手了,一家人和乐融融的包饺子。

    今天黎家的饺子馅可丰富了,足足有二十多种,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全都被捉来成为了饺子馅。

    而且饺子皮也不再是单调的白色,黎荞让人往里面加了蔬菜汁,花花绿绿的,瞧着很是鲜艳。

    黎小睿和黎长风黎云帆三个小家伙抓着彩色的面团站在案板旁捏来揉去,包饺子多没意思,恰好昨天他们去自家开的麦芽糖铺子玩耍得了几个麦芽糖做的小动物,于是他们仨便想要将彩色的面团也捏成小动物。

    捏着捏着,他们衣服上和脸蛋上都沾了面粉,三个小家伙你瞧瞧我,我瞧瞧你,都觉得对方的样子有趣,便开始抓着面粉往对方身上抹。

    黎粮顿时心疼,这有点浪费啊。

    “想当年小菽在小睿这个年纪时,什么家常饭都会做,贴饼子、包包子、蒸窝窝头,样样精通。”

    可看黎小睿,都要六岁了,竟是连个饺子都包不好,拿起面团只顾着玩。

    被点名的黎小睿有点茫然的抬起小脑袋看向自己爷爷:“啊?”

    王桂花看着他懵懂又可爱的小表情,立马扫了黎粮一眼:“这能一样么?小菽那会儿的主业是从田地里刨食,每日就是为了吃喝两字。”

    “小睿又不用在田地里刨食,小睿今后做的是读书、经商的事儿。现在小睿小小年纪就将《论语》背得滚瓜烂熟,他在他主业这一块也很厉害。”

    不过,她也心疼面粉,于是又对黎小睿露出一个笑来:“小睿,要不你和你两个小叔叔开始包饺子吧?今晚你们吃你们自己包的饺子,怎么样?”

    黎小睿闻言眨了眨大眼睛:“好啊!”

    所以刚才他爷爷是在批评他?

    “小睿,你爷爷的意思是你不该领着两个小叔叔浪费面粉,这面粉来之不易。”

    郑浅浅看着自家大儿子脸蛋上的疑惑,忍不住出言解惑。

    其实吧,以现在的家底而言,不需要在意这点面粉。

    但浪费的确不好。

    该教育就得教育。

    黎小睿这下子懂了,他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和两个小叔叔身上、脸蛋上、脑袋上的面粉,立马认错。

    “阿爹,爷爷,奶奶,以后我不浪费面粉了。”

    “小睿真乖。”

    王桂花立马笑着夸了一句。

    黎粮也笑:“你要是浪费些其他的,我或许不心疼,但浪费面粉,这个爷爷真管不住嘴巴,实在是想说几句。”

    种了半辈子庄稼,他太知道从麦苗到磨成面粉这一系列的过程有多辛苦了。

    “得了,甭管浪费啥,你都管不住嘴非得说两句。”王桂花道。

    “那我说的也没错啊。”

    黎粮说着指了指黎荞:“小荞,你说是不是?”

    正默默包饺子的黎荞认真点头:“的确是浪费什么东西都不好。”

    得了黎荞的支持,黎粮立马挺直了腰杆子,但下一秒,黎荞又道:“大嫂也是疼爱小睿,孩子小,慢慢教,不急。”

    王桂花闻言,立马瞪了黎粮一眼:“你想给小睿讲道理就好好讲道理,小睿那么乖,又不是听不懂,还非得扯小菽出来干什么?”

    她的大孙子其实超棒好嘛!

    黎粮:“……我就是一下子想到小菽小时候的情形了,当年哪能想到有今天的好日子。”

    “小荞,你说是不是?”

    再次被拉出来的黎荞,笑眯眯的道:“好日子的确来之不易,这样吧,以后多带他们仨去庄子上或者是善堂逛逛,他们年纪小,慢慢教。”

    “去善堂逛逛?”

    一旁的陶竹闻言有些惊讶。

    “让他们仨瞧瞧,和他们一样大但家境不好的小孩子每日在做什么。”

    黎荞道。

    “嗯……好。”

    陶竹想了想,应下。

    黎粮:“……”

    王桂花:“……”

    郑浅浅:“……”

    行叭。

    在教育孩子这块,黎荞肯定比他们厉害,他们就不说什么了。

    至于黎小睿,听说要去善堂,他倒是挺开心,两个小崽子也开心,之前陶竹在善堂一待就是一整日,他们想去但陶竹不让。

    现在终于能去了。

    接下来,黎小睿领着两个小叔叔专心包饺子,黎小睿很聪明,静下心专心学,很快就学会了,包的似模似样的。

    黎长风黎云帆两个小家伙因为年纪小,对饺子皮还有些拿捏不住,馅料都露在了饺子皮外边。

    黎小睿挨个将他们俩包的饺子重新捏了一下,并且大方表示若两个小叔叔包的饺子在锅里破皮散开了,那就吃他包的。

    很快,饺子包好。

    几个在铺子里忙活的人回来了。

    一家子热热闹闹的吃年夜饭。

    黎荞包的饺子圆滚滚的,像是金元宝一般,各种馅料都有,他今晚吃的饺子也是他自己包的,不仅有煮的,还有蒸的和煎的。

    光是吃饺子他就吃了个七八分饱。

    要不是陶竹给他夹了不少其他的菜,那他今晚光是吃饺子就吃饱了。

    “你真的越来越喜欢吃饺子了。”

    陶竹说着给他夹了个鱼头,这鱼头是糖醋的,味儿不错。

    “因为咱家的饺子好吃。”

    黎荞笑着道。

    “那你再吃几个。”

    陶竹又拿来一屉蒸饺放到了他跟前。

    最近黎荞忙碌的厉害,白日里待在皇宫,回家后直奔书房,年前这两日好不容易放假了,一天当中也是有半天都待在书房。

    他在看几位皇子码头所在地的各项资料。

    他在翻各种农书寻找让庄稼增产的法子。

    反正他很忙。

    这个冬天一直都很忙。

    如今黎荞似乎抛下了所有事,只专注饭桌上的饺子,一口一个,一边吃一边夸,陶竹其实挺高兴。

    天下的事儿是忙不完的,要注意休息嘛。

    很快,年夜饭结束,一家子在前院的多功能休闲房守岁。

    这种场合自然要打牌。

    家里人多,想打麻将的打麻将,想斗地主的斗地主。

    这个新年,一家子在欢声笑语中度过。

    凌晨十二点放鞭炮时,黎荞站在院子里听着从远处传来的一声声炮响,不由裹紧了身上的狐皮披风。

    他的新年愿望只有一个,希望明年风调雨顺。

    大年初一,下午,黎荞和陶竹当真带着三个小家伙儿去了善堂。

    到了善堂,陶竹找出城南城西贫民百姓的资料,让三个小家伙看。

    黎小睿睁大眼睛,盯上册子上的字:“这户人家一家八口人住一间屋子?”

    “是。家贫,一家子只能租住一间屋子。”陶竹点头。

    黎小睿闻言,小眉毛拧成了一团。

    他现在虽然依旧和爹爹阿爹二宝弟弟住一间屋子,可他阿爹已经为他准备好了房间,等他年纪大一些就搬过去。

    而且,他已经有自己的书房了……

    很快,他又睁大眼睛指着册子上的字迹道:“这户人家的女娃才六岁,就会六种不同的绣法?”

    “是,这女娃的娘是一位绣娘,她自小学习针线活,现在已经能和她娘一样从布庄里接点活计养家了。”

    陶竹详细解释道。

    黎小睿:“……”

    那他能背《论语》、《大学》、《孟子》这些书籍,也不是很了不起噢。

    他看过他阿爹做针线活,他阿爹只绣了一个小手帕就说累。

    可这个女娃竟然已经开始靠着绣活儿养家了?

    他扬起小脑袋,看向陶竹:“竹叔父,我也想给善堂捐银子,可以吗?”

    “你捐银子?”陶竹惊讶。

    “对!我想帮帮这女娃,还有这一大家子。”

    黎小睿伸出小手指点了点面前的册子。

    “不……”

    陶竹笑了一下,正想要拒绝,但一旁的黎荞却是道:“好啊!”

    “嗯?”陶竹不解的看向黎荞。

    黎荞笑眯眯的伸手捏了捏黎小睿的胖脸蛋:“小睿啊,今后你就资助一些家境不好的小孩子,然后你关注这些小孩子的成长,看他们在你的帮助下有怎样的变化,好不好?”

    “好啊!”

    黎小睿立马伸出胖乎乎的小手抓住了黎荞的手,小脑袋点的犹如小鸡啄米一般:“叔父父,那咱们现在就去挑选小孩子好不好?”

    “今天有些晚了,等会儿天就要黑了,明天咱们再挑选。”黎荞指了指窗外。

    今天阴天,不下雨不下雪,就是单纯的没有太阳,冷。

    这个冬日,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这种天气。

    冬日本就黑的早,再加上没有太阳,过不了一个时辰,天就要黑了。

    “小睿,先说好,是你捐银子,你得把你的压岁钱拿出来哦。”他又强调这一点儿。

    “我有银子!”

    黎小睿立马放开黎荞,小胖手拍了拍腰间挂的小荷包,那里面装着一锭金元宝。

    当然,他的资产不只是这点儿。

    今天他收到了长辈们发的压岁钱,加起来有几百两银子呢!

    “咱们就明天去!”

    黎小睿说罢,一把搂住两个小叔叔,对黎荞又道:“小叔叔也要资助家境不好的幼童!”

    黎长风黎云帆两个小家伙其实听不明白眼前的对话,但他们俩一向是和他们大侄子一起行动的。

    于是黎长风点了点小脑袋:“爹爹,听小睿的。”

    黎云帆也用软软糯糯的声音道:“爹爹,明天去。”

    “真乖!”

    黎荞忍不住挨个捏了捏他们软乎乎的脸蛋。

    陶竹伸手戳了戳黎云帆小胖友的脸蛋,忍不住笑:“我今早上还在想要不要给长风云帆准备一个册子,好单独记一下他们俩的压岁钱。”

    “现在看来,这册子今日就得准备出来。”

    此前这俩个小家伙收到的压岁钱、各种礼物,都是记在了他和黎荞的册子上。

    从今年开始,这两个小家伙的人情往来就独立成册吧。

    善良的小崽子,小小年纪就要学着他们爹爹对弱势之人伸出援助之手呢。

    翌日,黎荞和陶竹还真带着三个小家伙去了城南。

    黎小睿根据善堂册子的记载,挨家挨户的挑选他自己想要资助的小朋友。

    这是黎小睿第一次来城南,他看到了破旧、拥挤、昏暗、阴冷的屋子。

    他看到了脸蛋带着冻疮、瘦瘦小小、一脸怯意、衣服上补丁摞补丁的小朋友。

    也看到这些小朋友饭碗里装着的是窝窝头和咸菜。

    黎小睿抓着荷包的小手不由握紧,胖脸蛋上的兴奋没了,小眉毛又拧了起来。

    黎长风和黎云帆两个小家伙也沉默着转动小脑袋,小身子一直往黎荞和陶竹怀中挤。

    等回到马车上,黎小睿有些闷闷不乐的道:“叔父父,我的银子能帮多少人啊?”

    “若是只帮小孩子的话,那最起码能帮五十个人。”

    黎荞说了个不多但也不算少的数字。

    “那我帮了。我以后少花钱。”

    黎小睿立马道。

    大年三十那天,他的确不该浪费面粉……

    黎小睿真心要资助小朋友,黎荞自然会将此事办妥。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个时空没有义务教育,想要真的帮助贫苦人家的孩子,要么让这些孩子读书,要么让这些孩子学一门手艺。

    但甭管是读书还是学一门手艺,都应该办一个专门的学馆。

    于是,初四那日,当盛鸿开始处理政务,黎荞进宫了。

    盛鸿听了黎荞讲述的缘由和经过,很是高兴,没想到不仅黎爱卿愿意拿银子安抚贫苦百姓,连黎爱卿的侄孙和儿子也有此等善心。

    好事啊。

    妥妥的大好事。

    他大手一挥,应允的很干脆。

    但这一次,黎荞却是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的道:“圣上,要不这学馆以您或者是朝廷的名义创办吧?今后若是夸微臣的人多了,那微臣会害怕。”

    “啧,百姓夸你是好事啊。”

    盛鸿明白黎荞的意思,但他不在意,黎爱卿如此慷慨,百姓夸几句怎么了?

    他又不是小肚鸡肠之人。

    黎爱卿也没有篡位谋反的想法。

    “你就安心建你的学馆,这样吧,朕先给你这学馆捐一千两银子。”

    他这个帝王,一直都很关心底层的幼童,就像是他给皇子皇孙们准备的侍卫,全都是他特意寻的孤儿。

    他给这些孤儿一条出路。

    但那些家中爹娘尚在且家境不好的孩子,那他就无能为力了,这种孩子太多了。

    他哪里顾的过来?

    他们的爹娘给一口饭拉扯大,饿不死就成了。

    不过,如今黎爱卿牵头要办学馆,那他愿意出银子。

    这都是他的子民啊。

    盛鸿大力支持,而且还捐了一千两银子,黎荞很高兴,出宫之后,还没走到内城门口,他碰到了七皇子。

    七皇子准备入宫看望沈良人,遇见黎荞,自然是要打招呼的。

    听黎荞说了要办学馆一事,他立马道:“那我也捐一千两银子。”

    又得了七皇子的一千两银子,黎荞更高兴。

    来到内城门口,他让黎满回去给陶竹报信,他则是带着剩下的几个侍卫去城南寻合适的宅子。

    如今他对城南已经算是熟悉,很快就定下了一处宅子。

    回到家天已经黑了,家里人正等着他一起吃晚饭,晚饭之后,陶竹和他回了正房那边,而黎小睿则是带着黎长风黎云帆去看黎二宝和橘哥儿。

    这是他们三个小家伙的日常。

    天气冷,郑浅浅和黎夏不让黎二宝、橘哥儿离开暖房,这三个小家伙就主动跑过去找他们玩。

    黎荞陶竹两个人径直进了卧房,陶竹来到他书桌前拿起了桌面上放着的账册:“今天下午,大皇子、六皇子都命人送来了一千两银子,说是捐给学馆的。他们应是从圣上或者是七皇子那里得了消息。”

    “嗯?这两位皇子送来了银子?那咱这学馆还没开,就有四千两银子啦?”

    黎荞挺高兴,抬步也来到了书桌跟前。

    “对,再加上小睿的五百两,长风云帆的各五百两,还有咱们俩的各五百两,那就是六千五百两了。大家都挺好的。”

    陶竹笑着将账册递给黎荞。

    说实话,之前他虽然拿到了大批底层百姓的资料,但是,他想的是给这些人家一份稳定的活计,好让这些人家能有稳定的收入。

    至于这些人家的孩子如何,他还真没具体的关注过。

    他知道这些孩子的日子不好过,但他自幼就是这么过来的,只要家中有稳定的收入,那这些孩子自然能活下去。

    可黎荞却是关注到这些孩子了。

    黎荞借着教育黎小睿的机会,给这些孩子寻了一条出路。

    这个人怎就这么好?

    黎荞接过账册,这本账册崭新崭新的,只有第一页记了几笔账,他一眼便扫完了。

    见盛鸿、七皇子、大皇子、六皇子包括三个小家伙的名字已经在册子上了,他准备去拿笔,好将他和陶竹的名字也写上。

    但是,扭头之后,入目的是陶竹亮晶晶的水眸,还有俊脸上毫不掩饰的喜欢和欢喜。

    “怎么了?”黎荞立马放下了手中的册子,伸手抱住了陶竹的腰肢。

    “你是个大好人。”

    陶竹也没隐瞒,该夸就夸。

    但黎荞被这句话给逗笑。

    他的竹哥儿竟然给他发好人卡了。

    “因为咱们受过苦,咱们是从底层一步步走到今日的,自然更能共情家境不好的百姓。”

    黎荞说罢,伸手轻轻抚了下陶竹的脸颊:“你也很好。”

    “没你好。”

    陶竹忍不住笑,这么好的人,是他男人。

    盯着黎荞的脸看了两秒,他双手捧着黎荞的脸颊,对着黎荞的唇亲了过去。

    这么好的人,亲亲~

    这一亲,自然就亲到炕上去了,不过,因为黎小睿很快就会带着两个小崽子回来,是以夫夫两人也没干嘛,只是抱在一起亲了会儿,便又说起了学馆的事儿。

    这个学馆,只面向家境不好的小朋友。

    提供一顿饭食。

    而且只教授三年,三年后,成绩特别优异的,可以转到其他私塾、书院里读书,走科举之路。成绩一般的,要服从黎荞和朝廷的安排去工作。

    黎荞、朝廷安排什么活计,这些人便要做什么活计。

    当然,黎荞和朝廷会给工钱,不会让他们白干活。

    而且,这个学馆也不是只教授四书五经这些书籍,这个学馆要开技能课。

    像是木工课,黎荞是一定要开的,要做水车,那就需要很多木匠。

    还有养家畜、种庄稼、弹棉花,这些都需要专业的技能。

    黎荞愿意为家境不好的小朋友一条出路,可未来十多年形势不乐观,而考科举又太慢,因此,他更希望这些孩子去学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