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娶了旺夫小夫郎之后 > 13、第 13 章(捉虫)
    宋声记忆里原主每次来城里都会去城西的一家大骨汤吃面。这家的面是用熬的大骨头汤煮的,价格便宜,味道也很不错。

    虽然今天卖书手上有一些钱,但却不能乱花。对他们来说,一碗大骨头汤面已经是很好的饭了。

    去城西的路上,陆清愁眉不展,一脸的担忧。他道:“相公,咱们等会儿吃完饭赶紧回去吧,回去之后你快去看书,以后家里什么事都由我来做,你就专心读书,其他的都不用操心。”

    宋声知道陆清是在担心他,毕竟他刚答应了跟李鸿云比考试。若是没发挥好,就要从县学退学了。

    县学只收童生,要不然就要花很多钱才能上。像宋声这样的寒门学子,能得到上县学的资格只能先考上童生,若是他从县学里退学,只能去秀才开设的私塾。不仅以后学习资源差,更重要的是给他们老宋家丢人。

    本来因为家贫,宋家就总被别人看不起,若是他再从县学退学,张杏花的脊梁骨都能被人戳烂了。

    不过宋声竟然答应这个赌约,心里还是有些把握的。

    自从他穿过来之后,系统的看了一下原主所学的科目和书籍,他发现他有一个优势,那就是过目不忘。

    从前原主十岁时,读书也曾过目不忘,后来不知怎的,这个天赋就没了。如今他穿过来后,他发现他看过一遍的文章,像是在脑海中复刻一般,很清晰。

    学堂大考的科目都是根据院试的科目走的,不仅要考儒家经典,还要考律法、算学,只是律法和算学考的分值占比要少一些。宋声觉得这有些像前世学的文理科目,比如历史、化学这种一科五十分,而语数英三科每科分值一百五十分。

    县学的学堂一共有四个班,每个班差不多四五十人,加起来一共两百人左右,李鸿云排名差不多在七八十名,原主排名在一百二左右。中间差三四十名,宋声回忆了一下原主平时的答题,发现失分最多的竟然是算学和律学。

    景朝的算学都是珠算,而宋声这个从前世穿越过来的人不用算盘就能直接算出答案,以前小时候他还学过珠心算,算起来就更快了。再加上他数学本来就不错,所以算学这一科没什么压力。

    而儒家经典中论语、道德经都是基本功,这些需要全文背诵,对于宋声来说,需要背诵的都不是什么难事。四书五经是必考,说是五经,其实也就只有一经考的最为广泛。

    律法主要学习《开皇律》、《景德律》,若是以后考上了举人,就有资格去做八品的县丞或者县尉,到时候如需断案,就要熟悉律例。而这两本律例条条框框特别多,主要靠背诵记忆,这是宋声擅长的。

    宋声目前的难点主要在于文章断句和释义方面。原主的记忆里对于理解方面的知识有些迟钝,宋声则不同,他可以理解其中意思,只是这书没有标点符号,他断句断不准,就很难理解其中意思。

    除此之外,经帖,策论之类的也是重点,占分比重大,也是他近期复习的重点。

    想要学习好不光要脑子灵活,还得会学习。巩固自己的长处,及时补救自己的弱项,才能无往不利。

    还有一个月的时间,等去了学堂之后,他可以向夫子细细请教一番。

    综合所有条件考虑,宋声只要四书五经考的不算太差,把原主的水平发挥出来,进步三四十名是有可能的。

    他从来不打无把握的仗,既然应了下来,就已经做好了打算。又不是让他去超越第一名,原主这个名次可进步的空间太大了。

    只要他其他科目正常发挥,算学和律学好好考,没理由会输给李鸿云。

    陆清想法简单,不懂读书上的事情,只能干着急。

    “别担心,等会儿一回家我就去读书好不好?你要相信我,不会输的。”宋声安慰道。

    陆清小脸皱巴巴的看着他,点了点头,“你说的大骨汤面是哪一家?咱们走快些。”

    宋声循着记忆的路线指了指,“前面拐过去,直走就到了。”

    到了那骨汤面的摊子上,宋声点了两大碗骨汤面。

    做面摊子的是夫妻俩,原主以前来这里吃过几次面,煮面的老板娘认识他。

    面刚端上来,老板娘就打趣道:“你可好一阵没来我这儿吃面了,这还是第一次见你带夫郎来呢!”

    宋声笑了笑,解释道:“刚成亲,以后我多带他来吃面。”

    老板娘一听宋声说会带夫郎经常来吃面,那就是在说会经常来照顾他们生意,于是立刻眉开眼笑道:“都说新婚的小两口甜蜜的很,果真不假。”

    老板娘把面放下就去忙了,宋声把桌上的一碗面推到陆清面前,说道:“今天夫郎辛苦了,快趁热吃。”

    陆清一愣,辛苦什么?

    随即意识到宋声是在说刚才帮他骂人辛苦了,顿时蹭的一下脸就红了。

    他脸皮薄,这还在外面小摊上坐着呢,相公这么说话,旁人听不懂,他却懂了,此时小声磕磕绊绊道:“不、不辛苦。”

    骂个人算什么辛苦?而且他就骂了一句,相公又在取笑他了。

    大骨汤煮的面不费什么油,大份的面有很多,足够吃饱。汤上面飘着一层油花,里面有两片薄薄的肉片,还撒了一层葱花,看起来卖相很好。

    一碗面五文钱,还有两个肉片,面汤是可以免费续的,很划算,来小摊这吃面的人不少。

    宋声看陆清这一路上都愁眉不展的,刚才特地逗了他两句。

    这会儿面上来了,两人的注意力都放到了面上,都饿了好大一会儿了,肚子从刚才开始就咕噜噜个不停。

    前世宋声什么好吃的没吃过,他对美食没有什么追求,好吃就行。如今坐在路边摊上吃着寡淡的大骨面,都觉得是美味。

    陆清吃面很慢,筷子刚夹起来的面因为太滑溜,出溜一下又掉进了碗里,面汤溅到了他的脸上。

    宋声看到后,伸出一只手在他脸上擦了擦,声音温柔道:“慢点吃,当心些,别溅到眼睛里了。”

    隔壁桌坐着吃面的婶子见他们这般亲密的模样,想到自己家里的那位,心里忍不住冒酸水,怎的她的夫君就不会这么体贴?

    她跟旁边的婶子低声道:“现在的小夫夫可真是不知羞耻,大庭广众的就在这拉手摸脸,真是有伤风化。”

    另外一个婶子道:“可不是嘛,只不过是个哥儿,还当个宝贝似的。”

    两个桌子离得近,她们说话宋声自然都听到了,不过他并没有理会她们,而是把碗里的肉片夹了起来,递到了陆清嘴边。

    陆清愣了一下,意识到相公这是在喂他吃肉,他刚要拒绝,就听到宋声说:“乖,快吃,我的手举着筷子要夹不住了。”

    陆清一听相公举的手累,赶紧张嘴把肉含在了嘴里,脸红的像柿子。刚才那两个婶子说的话他也听到了,正不得劲儿着,相公就给他喂了一块肉。

    这不就是在变相的替他撑腰嘛!陆清觉得被甜到了,相公太好了!

    这下旁边的两个婶子更酸了,本来她们就没有刻意放低声音,故意说出来就是想让他们收敛一下,没想到对方更过分了,竟然当街喂食。

    面摊子的老板娘看到了眉眼带笑,她跟她相公也是一路相濡以沫走过来的,两人很恩爱,从贫寒一无所有的时候相互扶持走到现在,现在在县城开个面摊子维持生计,虽然算不上富裕,但感情很好,日子过得也不错。

    看到宋声夫夫俩感情好,她笑着打趣道:“哟,书呆子也知道疼人了。”

    宋声笑了笑没说话,陆清红着脸闷头吃面,一大碗面下了肚,浑身都是舒坦的,身心都舒坦。

    吃饱饭后宋声还想在城里转转,看看有什么能致富的商机,却被陆清催着回家读书。

    吃饱了饭陆清还惦记着他跟人打赌考试的事,宋声无奈,只好先回去了。

    不过在回去之前,宋声去了一家杂货铺,他答应过两个侄子侄女儿,要给他们买糖吃的。孩子虽然小,但可不能随意糊弄,还是要言而有信的。

    杂货铺里卖的饴糖都是用黍米做的,这是景朝最便宜的糖。然而即便是最便宜的,农家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回。

    如果家家户户能天天吃上饴糖,那就是富贵人家,也因此有了“含饴弄孙”的说法。

    前朝动乱好多年,百姓过的不安稳,景朝建立之初卖饴糖的都屈指可数,如今这几十年过去,制糖业渐渐发展起来,从饴糖到红糖再到白糖,最贵的就是白糖了。

    宋声买了一斤饴糖,出门的时候看到有卖糖葫芦的,他又买了一根糖葫芦。

    糖葫芦上面串的不是山楂,而是野果,野果上淋的麦芽糖稀。

    “给,吃吧。”宋声把糖葫芦递给了陆清。

    陆清惊讶了一下,“给我的?”

    “嗯。”宋声道,“快吃吧,上面的糖稀放久了会变硬,就不好吃了。”

    陆清轻轻咬了一口,拿到宋声嘴边,嘴里鼓鼓囊囊含糊不清道:“相公也吃。”

    宋声不爱吃甜食,只尝了一个就不吃了。俩人迎着日光回宋家村,影子在后面拖的老长。

    他们到家的时候,差不多下午四五点钟。如今已是十月底,天气渐冷,白天的时间也短了不少,地里干农活的也都回家的早了些。

    宋声刚到家就发现家里气氛不太对劲,大伯二伯在屋檐下蹲着,他爹在堂屋门口站着,还有两个堂哥,一家子的脸色都不太好。

    宋声把背筐放下,“奶奶,爹,咋了这是?”

    张杏花叹了口气,说道:“刚才里正来通知,今年要开始服徭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