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也知道,苏洵的态度自然会影响苏轼、苏辙对王安石的态度,当然,苏轼苏辙两兄弟对王安石的看法不会同苏洵完全相同,但是或多或少都会受其影响。所以,早
苏洵很尴尬,任谁被天幕就差指着鼻子说自己这样做不对,想必都会有如此感受。甚至因此她都不愿意让自己写的那篇文章
王安石年长苏轼十六岁,
说来倒也凑巧,庆历二年,王安石考中进士第四名,时年二十二岁,嘉佑二年,苏轼中进士也差不多是二十二岁。两人都是少年得志的人才俊杰。然而一个改革党,一个保守党,大家都觉得他俩的关系是“针尖对麦芒”,当然从后来各自的经历来看,事实也确实是如此。
那当然了,实时经历二人斗法现场的人表示,针尖对麦芒,这才是他们熟悉的苏轼和王安石
握手言和
不可能绝不可能
咳咳,二人互斗互撕大赛,今日起马上开赛以下言论来源多民间相传,然而众所周知,东坡之名是乌台诗案后才有的,而那时候王安石已经退休颐养天年了。但是但能让民间编排出如此多的故事,可见二人争斗之深和争斗之久。
女声端的是一个激情洋溢。
第一回合石碑倾斜
一片碑林间,王安石和苏轼两人神色肃穆,忽见有一处石碑有点倾斜。王安石乐了,指着那石碑挖苦苏轼“此碑东坡想歪”苏轼不甘示弱,立马唇相讥道“当初安石不正”
想歪,不正,哈哈,文人斗嘴真有意思。刘彻眉眼飞扬,笑容过分灿烂,一边笑,一边猛拍大腿。
二人互不相让,第一回合,打平
第二回合说文解字
前情提要
杜甫眼尖,将挂
前情提要王安石认为,字的音与形蕴含着万
事万物之理,因此他特意大量耗费心血撰写了字说一书,全书共二十卷,对字重新进行了一番解释。但多穿凿附会,随着变法失败,字说成了禁书,现已失传,只有零星记录让我们窥见一二。
笃者,以竹鞭马也。
王安石高谈阔论,循循善诱。现
你想啊,以竹为鞭,抽打
那这样说来, 笑字不就是以竹鞭犬吗苏轼莞尔,眼珠一转,故意提高了音量吸引众人注意,直冲着王安石挑衅道。
王安石被怼得哑口无言。
然而苏轼并不罢休,他乘胜追击继续问王安石“试问相公,我这个东坡的“坡”字,是什么意思
坡者,土之皮也。
王安石自信回答。
上钩了。
苏轼嘴角微翘,“哦如此说来, 滑字乃水之骨也,有谁听过水有骨呢”
王安石无奈,只能干巴巴地解释古人制字,并非没有意义。哎呀妈呀。
合着,合着这是成了笑料啊。
刘彻觉得王安石这遭遇属实往人最难受的地方扎,太扎心了,二十卷,自己呕心沥血写的大作,到头来失传了不说,就一些残篇断章,却是被人们作为笑谈。
刘彻试着代入了一下自己算了算了,代入这个干嘛,晦气。
苏轼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成功ko王安石,第二回合,苏轼胜
第三回合朝堂魂斗罗。
这是什么
秦始皇一时有些呆愣。
不怪秦始皇,毕竟都是千年前的古人了,有谁能知道二十世纪的经典街机游戏呢
苏子瞻
“王相公”
仿佛对上了暗号般,苏轼和王安石也愣了,他俩
谁都没想到,再次见面居然是
系统低调表示
坐下,坐下,这都是他该做的。
滴,恭喜您被选入天幕内测文臣战斗系统
天幕简明扼要地向他们介绍了现
而众人看到的天幕场景大致一分为二,左边是手持书卷的苏轼,右边是身着宰相官服的王安石。二人头上都有一红一蓝两个长条,上面写着分别血条,蓝条的字样。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次是实打实的真人对战。没有僵持太久,苏轼率先
议学校贡举状
只见天幕字幕一闪,苏轼向王安石扔出了一个书卷。
是否躲避。
王安石选择了否。
“宰相肚里能称船。”
除非实
宰相肚里能称船,这就是王安石的天赋技能。于是他不躲不闪,受了这一击。
有点疼但不是不能忍。
红色血条肉眼可见的少了一截,而此时王安石他的头上却显示怒气值11。
王安石清了清喉咙,他的蓝条也随之变少了。
“轼与臣所学及议论皆异,别试以事可也。”
字也可以攻击人吗
刘彻的三观都要被颠覆了。
躲避
轱辘轱辘,一个骰子被投掷了出来。是一个二。
躲避失败,苏轼只好承受了这一击。
好家伙。
王安石这一行飞出后打
人打得很疼,两个人的血条长度,苏轼明显短了许多。
“蓝条看苏轼的蓝条。”
众人惊呼,无他,苏轼蓝条一下子就变得岌岌可危了起来,确切地说是,空了。血条,苏轼短。
蓝条,笑死,都快没了,也是苏轼短。救苏轼是不是要输了。
而历朝历代间,大家的注意力都被这场别开生面的比拼吸引住了,因为苏轼现
大江东去。
苏轼不紧不慢,使用了自己的大招,献祭蓝条,接下来的每一个字攻击力都是之前的两倍。上神宗皇帝书、再上神宗皇帝书顷刻之间,满屏全都是文字。
“臣近者不度愚贱,辄上封章言灯事。”
有人实
王安石见状连忙躲避。
轱辘轱辘,一个骰子被投掷了出来,很不幸,没躲过去,点数是三。躲避失败。
“快快看王安石的血条。”
王安石的支持者心也悬
丝血,但是王安石还活着,
蓄力。
王安石选择不攻击苏轼,两字闪回间,他的怒气值再度攀升,已经攀升到极点。
“年轻人,蓝条耗得这么快可不是什么好事。空了吧。”
王安石幸灾乐祸,因为没有蓝就
蓝条空了王相公你再好好看看苏轼立马反驳。王安石再一看。
“你的蓝条怎么还有”
苏轼嘿嘿一笑
这说起来还是要感谢您的不打之恩啊。
不打之恩天呐,人老了,这么重要的事情都能忘。王安石恍然大悟。
诶,这不得不说一下苏轼的天赋了,他的天赋是一蓑烟雨任平生,不受到攻击
或不攻击别人时自动回复蓝条。
苏轼就知道,王安石才舍不得即将到手的大量怒气值呢。他继续攻击,苏轼知道这是最后一击了。
“含沙射影”
他轻喝一声。
拟进士对御试策
“晋武平吴,独断而克;苻坚伐晋,独断而亡;齐桓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事同功异。
这是说王安石独断专横呢。
躲避
这回的躲避终于判定成功
王安石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就让我来终结这一切吧。轼才亦高,但所学不正一大堆字噼里啪啦地涌了上来。
躲避
躲避不了
请黜之
最后这三个字尤为金光闪闪,一看就不一般。
ko
苏轼被最后这三个字压倒
最终之战,朝廷魂斗罗,王安石成功ko苏轼,第三回合,王安石胜总结二人各有胜负,打平
哎,好可惜,居然是平局。刘彻有些遗憾,但是很快他又找到了感兴趣的地方。
这种模式看起来很适合操练文臣
啊,文臣
王安石,这个人人送外号“拗相公”,那性格,老执拗了,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甫一出任宰辅,便推动了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变法王安石变法。为此他曾提出三不足为改革造势,
即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十五个字,字字重如千钧。
好大的胆子。
刘彻对王安石这种虎逼言论震惊到了,人言不足为惧这他理解。千年来中国的社会本质就没变过,一直以来人们都敬畏天地,崇拜祖宗,但现
来说天象的变化不必畏惧,祖宗的规矩不一定效法
这是不是有点太心急了。
这三句一出,王安石,即将为了
变法得罪过全世界。他知道这样做会有什么下场吗,他知道,其实改革者没几个能善终的。但是,北宋如果他不来救,还有谁会救呢
怎好如此
赵匡胤心里难受,国家烂到需要大刀阔斧改革的地步,得啥样啊。
北宋到了王安石时期,说实话已经病得不轻。边患频频,国库空空,群臣皆束手无策。